網頁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韋伯單簧管主題變奏曲OP.33單簧管二重奏版

在單簧管作品中,韋伯的作品絕對是不能被忽略的傑作。也是受到單簧管演奏家們喜愛的緣故,除了經常以原本的面貌演出以外,也存在有許多改編的有趣版本。比如說他的三首單簧管協奏曲(小協奏曲、協奏曲第一號、協奏曲第二號)就都有管樂團伴奏版與單簧管重奏團伴奏版存在。而他的單簧管五重奏則是被改編放大成弦樂團伴奏版本,近年來甚至也有由單簧管四重奏伴奏的改編(笑);而且考慮到演出整首曲子太長,甚至也有只改編第二、第四樂章的管樂團伴奏版(當然,也存在鋼琴伴奏版)。


但我覺得最驚奇的,還是他的華麗大二重複協奏曲,Op.48,這首曲子甚至被單簧管大師Gustave Langenus改編成單簧管二重奏的版本。原本這首曲子的單簧管獨奏部分就非常華麗炫技了,這個改編又把同樣展現技巧的鋼琴聲部拆解到了兩把單簧管上,可就難上加難了。記得黃荻老師與林佩筠老師就合作演出過這個改編版,至今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很想有圖有真相,無奈茫茫節目單海中就是找不到當年的演出紀錄...)。


(只好從網路截圖中找真相了....)


無論如何,最近因為機緣巧合,重新聽到了這個相當「惡搞」(笑)的改編二重奏版,就給了我一點小小啟發:如果全部有三個樂章、長達二十幾分鐘、極度考驗體力的Op.48都能改寫成兩把單簧管來演奏的話,稍微沒有那麼長、但是同樣精采有趣的變奏曲Op.33應該也能這樣改編,這樣一來既能展現出同等水準的技藝、體力負擔卻能減半,會更適合放到音樂會中演出吧?加上去年同樣改了一些二重奏的曲子(參見東施效顰食髓知味篇乘勝追擊篇),覺得這個「市場」很有開發潛力,更可以來挑戰看看。


在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自然得來調查一下「前藝(Prior Art,申請專利常見名詞)」,換句話說,得知道這首曲子有怎樣的改編存在、甚至是不是有人直接也跟隨Langenus大師的腳步改了二重奏版。


於是拜了一下股溝大神,才發現這首曲子的確有些有趣的改編版存在:


1.單簧管+弦樂四重奏版

2.單簧管+管弦樂團版(莎賓女王為了她的歌劇精選專輯,請了好友編曲家Rainer Schottstadt改編)

3.低音管+鋼琴版


(雖然是俄文版,但是有圖有真相的低音管聲部)


特別是3這個版本真的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笑),不過考慮到單簧管和低音管本來就是好朋友,彼此互相偷曲子的案例也很多,也算是個合理的發展。


除此以外,作曲家韋伯本人因為也很喜歡他自己寫的這個歌劇Silvana主題,甚至在他的第五號給鋼琴與小提琴副奏(Obbligato)的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中,也寫了一個變奏曲版本。


好,不管怎樣,看起來是沒有二重奏的「前藝」存在,那我就可以放心申請專利改編了。


不過,同樣是二重奏,使用兩把單簧管的音響效果與話題性,不如改用一把單簧管與一把低音單簧管來演奏會更好;而且最近這幾年,這種組合的二重奏也越來越多,所以經過長考之後,就下定決心改成標準降B調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的組合。


話又說回來,我也擔心看到這譜的人沒有低音單簧管(買一把就有啦!XD)、或者不會吹低音單簧管(去練就會啦!XDD),甚至討厭低音單簧管(那就沒救啦...),所以還是比照Langenus大師的創意,同步推出一個雙降B調單簧管的版本(當然,如果不怕聽了會心悸的話,也可以改用雙A調來演)。然後,考慮到另外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罕見樂器巴賽管的曲目很少,也會有改用巴賽管來吹的版本。最後,由於原曲中鋼琴的部分有數個地方寫得比較好,其實改用降E調來吹會比較輕鬆,還會有降E調與降B調的二重奏版。


改編的設計,主要是把原曲的獨奏聲部分配給降B調單簧管、鋼琴伴奏分給低音單簧管。


覺得太重複或是音域不適合時,則會讓兩個聲部互換角色。


原本只有鋼琴獨奏的第二變奏,則是兩個聲部輪流表演華麗的音階流動。至於非常幻想跳躍的第三變奏因為有兩種版本,乾脆就是每個聲部吹一種版本。純鋼琴的第四變奏也是跟第二變奏一樣,是兩個聲部輪流擔任主奏來展現技藝。以下的變奏大致也是依照同樣的邏輯來改編,不過因為音域配合的關係,低音單簧管需要吹出不少的高音(最高到High F),是這首曲子比較挑戰的地方。



話又說回來,現在大家也都把低音單簧管當作降B調來練了,這些高音應該也是家常便飯才對。還有一點,如果依照原曲的反覆來演奏的話,這首曲子會將近長達十五分鐘,就不比Op.48輕鬆到哪裡去。所以可以自行依照演奏習慣取消一部份的反覆。


改編的結果,如以下水管連結所示(設定成取消所有反覆、使用單簧管+低音單簧管),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看看。


https://youtu.be/tLOmWNOHg-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