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Eric Hoeprich專訪(02)


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的巴賽音域


採訪:如果使用巴賽單簧管演奏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時,該怎麼判斷哪些音應該要吹到比現存的樂譜更低的音域去呢?


E:這首曲子有兩份不同的參考資料。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是1802年評論到這首協奏曲的雜誌。在這份雜誌中提到了史塔德勒把哪些部份低八度演奏。可惜的是這份評論也不是把所有的低音都寫了出來。


採訪:所以這些確定一定要低八度的地方寫的很少是嗎?


E:真的很少。不過照音形來看是要往下的地方,也是絕對要低八度的。目前大家都是這這個原則演奏的。


採訪:此外,還有莫札特自己寫的G調巴賽管協奏曲手稿存在對嗎?


E:是的。但不知道莫札特是甚麼時候才改寫成跟現在一樣是使用A調單簧管來演奏的。但,很有可能還在寫G調巴賽管版本時,還不是為了史塔德勒所寫的。


當時在維也納,還有一些重要的巴賽管演奏者存在。其中一位名叫大衛(David),另外一位叫史普林格(Springer)。我想莫札特所寫的大組曲(Gran Partita, K.361),其中的巴賽管聲部,就是由他們兩位所演奏的吧。莫札特一定知道這兩個人,而且這兩人也都是共濟會會員。我想恐怕莫札特原本是想替他們的其中一人開始寫協奏曲的,而在當時G調巴賽管其實是很普遍的。


不過,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或因為甚麼原因,讓莫札特把這首G調巴賽管協奏曲改寫成給A調單簧管演奏。特別是在G調巴賽管協奏曲手稿的最後9小節已經改成A大調了,而且這9小傑也是用不同的筆所寫的。我想這個A調單簧管用的版本大概是幾年之後才改的吧。而改寫給A調單簧管用的版本應該就是為了史塔德勒所改的了。


採訪:如果仔細看G調巴賽管協奏曲的手稿,會發現不僅是獨奏的分譜,就連管弦樂各聲部的分譜也有不少和現存出版譜不一樣的地方。例如小提琴的分譜上現在寫有三度的和聲這種不太像莫札特風格的東西還蠻不少的。


E:我也有同感。史塔德勒自從在布拉格首演這首協奏曲後開始巡迴演出了將近五年的時間。當他回到維也納時,手稿已經不見了。現在也還不知道手稿跑去哪裡了,所以我們已經不知道這曲子的第一版長甚麼樣子了。


夏魯摩(Chalumeau)與單簧管有何不同?


採訪:接下來我想從莫札特的時代再往前,看看單簧管誕生左右的事。一般來說,單簧管是從夏魯摩這種樂器改造而來的。但這兩種樂器具體上有何差異?


E:夏魯摩和單簧管在根本上是非常不一樣的樂器。夏魯摩有各式不同的尺寸,而且也只能吹奏基音以上一個八度的音。


相對地,雖說最早的單簧管是D調或C調,顯然是為了吹奏高音而製作出來的樂器。如果去看韋瓦第、拉摩、維也納的作品、摩爾特(Johann Molter)的協奏曲等等早期為單簧管寫作的作品,就會知道通通使用的是高音域的部分。到了比較後面的時代,大家才知道單簧管「多用一些低音也不錯啊」的事實。


據說是單簧管發明之父的丹納(Johann Denner)是短時間內就做出了夏魯摩這種樂器。這是一種做的很好的樂器,然後只要改變一個按鍵的位置,改裝在揚聲口上,就能變成單簧管了。丹納因為夏魯摩與單簧管兩種樂器都有製作,所以應該在當時就已經知道單簧樂器有低音與高音的兩種可能性。


採訪:單簧管(Clarinet)這個名稱,據說是從相當於自然小號(Nature Trumpet)的高音域「Clarino」這個字來的,這是真的嗎?


E:我想是這樣沒錯。也是如此,初期寫給單簧管的作品才會那麼常用到高音域的部分。


以前簧片是否是放在吹嘴上方吹奏的?


採訪:在吹嘴與樂器本體一體化的夏魯摩上,曾經看到過很多是把簧片裝在吹嘴上方、而不是下方的版本。那麼單簧管以前是不是也曾經是把簧片裝在吹嘴上方吹奏的?


E:你終於開始問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笑)。慕尼黑有收藏一把丹納製作的夏魯摩,這把夏魯摩就像你說的一樣,簧片是裝在吹嘴上方的,不過同樣是丹納作的單簧管,也是有其他的零件都有印上要朝前(表面)的印、唯獨吹嘴並沒有加上這種印記的版本。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單簧管有簧片朝上與朝下的兩種吹法,所以才沒有加上印記。所以在很老的德國圖繪上是可以看得到簧片朝上的單簧管。在1800年之後的某段時間,也曾出現過到底簧片是朝上還是朝下比較好的爭論,也有好幾位演奏家是用簧片朝上吹奏的證據存在。


採訪:將簧片朝上,而且使用上下唇都包覆牙齒的方式來演奏的這種嘴型,也可以說是和雙簧管嘴型是共通的嗎?


E:這要看是從單簧管演奏家或是從雙簧管演奏家的角度來看。不過,其實最初的單簧管演奏家本身就是雙簧管演奏家喔。


為何單簧管的調性是以降B調為主流?


採訪:為何到了後來,單簧管的調性都變成了醬B調?


E:到18世紀結束為止,單簧管共用C調、B調(H調)、降B調、A調四種調性的版本。這是因為當時的單簧管構造還很單純,為了要對應樂曲中各式各樣的調性,至少需要這四種調的關係。


之後,單簧管的按鍵系統開始發達起來,到了1810年左右,已經出現了可以用單獨一把樂器吹出所有調性的單簧管了,所以作曲家與演奏家們就開始思考,哪種尺寸/調性的單簧管可以發出最美的聲音了。最後勝出的就是降B調了。


採訪:原來如此。所以軍樂隊主要是以降B調為基本調性,也是受到單簧管的影響嗎?


E:這與其說是受到單簧管的影響,不如說是兩邊同時發展成這樣比較好吧?因為單簧管本身也受到源源不絕的軍樂隊影響。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