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Pipers雜誌2007年8月號Vol312
艾瑞克.赫普利希(Eric Hoeprich)專訪
[前言]
使用從古典單簧管到浪漫派的單簧管等等各時期古樂器來積極演出的單簧管演奏家艾瑞克.赫普利希在今年(2007年)六月來到日本,與日本巴赫莫札特管弦樂團合作演出了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其中所使用的樂器,正是赫普利希先生自行重製的巴賽單簧管(Basset Clarinet)。因此我們特別去請他以這種可說是單簧管歷史上最大謎團的樂器為中心,談論其點綴於單簧管歷史上的種種故事,此外也想請教他最近剛灌錄的布拉姆斯單簧管五重奏的相關有趣話題。
文:佐伯茂樹
採訪:今年6月在東京藝術劇場演出的音樂會(有田正廣指揮東京巴赫莫札特管弦樂團)中,您使用了自己重製的巴賽單簧管演出了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想請教您這把樂器的重製過程?
赫普利希(以下簡稱E):以往大家都是憑空想像史塔德勒(Anton Stadler)所使用的巴賽單簧管來重製這樂器,但在1993年發現了史塔德勒當年演出的節目單,從上面的插畫可以得知他的樂器大致是怎樣的形狀(如下圖)。而我的樂器就是根據這個插畫重製出來的。
史塔德勒演出的節目單上的巴賽單簧管插畫
赫普利希與其重製的巴賽單簧管
採訪:那麼節目單插畫上看不到的樂器內部,就是靠著自己的想像來重製嗎?
E:沒錯。
採訪:您的樂器的揚聲口(Bell)方向和插畫上是相反的,這有甚麼特別意義嗎?
E:其實我原本有嘗試過一次照著插畫來製作這樂器,但很遺憾的,這樣會造成音量上的問題。這雖然只是我的猜測,但會不會是原本的節目單的繪圖空間不夠,為了要將這樂器的圖塞到節目單中,才故意把揚聲口的方向反過來畫?
在巴賽管(Basset Horn)上,以前很多人製作的是把樂器拿在身體中間、揚聲口朝身體後方的版本沒錯,但我吹的巴賽管是把樂器放在身體側邊橫(斜)向拿,揚聲口也不朝向身體後方,站著吹的時候就把揚聲口的底部靠在膝蓋上,這都是為了共鳴音量的緣故。
赫普利希吹奏巴賽管的樣子,樂器是斜向靠向側邊,揚聲口朝下,而非朝後
對於巴賽(Basset)家族樂器而言,最低音域的音量是否能確實傳出來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必須將這個問題當作最優先順序來考量。
採訪:這此您拿的這把樂器,卻還是做成無法想像可以在低音域發出很大音量的設計。
赫普利希:的確是這樣沒錯。不過從當時的節目單插畫來看,史塔德勒使用的樂器其揚聲口的形狀也真的就是這個樣子,這是毫無疑問的。此外現存也有在莫札特之後的時代、具有同樣揚聲口形狀的樂器,所以莫札特時代應該也有這種類似「柔音(D'Amore)」樂器的揚聲口才對。
如果實際去吹過這樣的樂器,就會知道將揚聲口設計成這種形狀是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想要製造出特別的音色,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想讓低音域的音色向高音域一樣乾淨。如果是做成普通單簧管的揚聲口形狀,低音域往往會因為太過暴力而粗糙、不乾淨。但改成這樣圓形(譯註:或說是像梨子一樣的形狀)的設計時,就有機會讓低音域和高音域的音色同樣,而讓樂器整體的音色變得很均勻。恐怕它並不是以音量為優先考量,而是綜合種種要素後,才做成這個樣子的。
採訪:和當時的巴賽管不一樣,這樂器是直到最低音為止都能演奏出完整的半音階,這是史塔德勒的要求嗎?
E:這問題好難啊(笑)。這到底是莫札特要求的還是史塔德勒要求的?現在誰也不知道了。也許也可能是史塔德勒自己跑去跟莫札特說:「你看,我有可以吹半音階到最低音的樂器喔」也說不定(笑)。
採訪:操作這樂器的按鍵系統會很辛苦嗎?
E:當然!因為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使用了三個八度又五度的音域,不管是做出適合的簧片、或是演奏本身都非常辛苦。尤其是為了讓全音域都能發出好的音色,而不得不挑出夠好的簧片。
採訪:雖然只有一個,但莫札特的歌劇「女人皆如此」中的第二部單簧管還是出現了一個低音D(實際音高C),這也是預定給巴賽單簧管演奏的嗎?
E:大概是這樣沒錯。就和聲上來說,明明不要寫成低音D還比較好,他卻故意這樣寫,應該就是考慮到有巴塞單簧管存在的關係。這部歌劇是在1789年寫的,剛好就是單簧管開始進行種種改良的時期。同一年中,莫札特也寫出了他的單簧管五重奏。其實目前也沒有這首五重奏就是寫給巴塞單簧管演奏的證據,但恐怕還是寫給巴賽單簧管的沒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