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低音單簧管夫婦專訪(03) 挑戰巴哈(完)

回國後的軌跡~教育與演奏現場之心得


採訪:請教兩位回到日本之後到現在為止的活動歷程。


F:我回到日本後,馬上就通過了一宮市消防音樂隊的低音單簧管甄試考試,加入了這個樂團。同時我也從27歲起擔任名古屋藝術大學的低音單簧管約聘講師,這個職務在我休產假的時候,就由丈夫青山先生來幫我代課。當時日本有設置低音單簧管主修科的大學,除了相愛大學以外,名古屋藝術大學是第二間。


至於演奏活動的話,除了一宮市消防音樂隊的演出之外,也常常客席演出東海地方(日本中部臨海區域)的管弦樂團或管樂團,另外也組成了「彩虹單簧管四重奏(Iris Clarinet Quartet)」,至今已經不定期活動長達十五年以上了。近年來我們這個彩虹單簧管四重奏也擴大成重奏團的形式,和許多學生與業餘愛好者交流以擴大活動範圍。至今為止我開了兩場全部都是低音單簧管的獨奏會,其中第一次的獨奏會是在我育兒階段比較穩定下來左右,當時覺得「如果現在不弄出這樣的音樂會,搞不好一生都沒機會了」,所以下定決心舉辦。要讓一場兩個小時全部都是低音單簧管的曲目成立,其實心中也相當害怕,但我加入了在比利時學到的「楊.古斯樂曲集(Collection)」,我想應該能讓聽眾感受到低音單簧管能展現出多采多姿演出的可能性。


*下圖是譯者收藏的彩虹單簧管四重奏的首發專輯,其中小林聰先生寫的作品真的很精采



A:我是以前述的Sonorite Ensemble單簧管四重奏團員的身分開始演奏活動,這個四重奏到今天已經滿30週年了呢。我也在名古屋藝術大學指導後進,並客席演出名古屋愛樂交響樂團與大阪交響樂團的低音單簧管聲部,並且參加了深新會關西與首演了田中範康先生所寫作的低音單簧管作品(20首以上~),也擔任管樂團的指揮或是指導者,總之從事著各式各樣的活動。我還有另外一項很大的工作重心是錄音導播,錄過了日本電影學會大獎的得獎作品、以及被柏林影展、坎城影展提名的作品呢。


就像我很喜歡的漫畫《戰國鬼才傳(へうげもの)》中描述的千利休(甲)與古田織部(乙)一樣,甲=已經完成的美=錄音或比賽,乙則是現場演出或展示個性的表演。獨奏、管弦樂團演出、重奏演出、指揮、錄音導演等等工作場合,對我來說相當於「甲」,今後我希望能「乙」上面追求更好的表現。


採訪:兩位都是使用布菲公司的樂器,最初拿到布菲公司樂器的印象為何?


F:我是留學時買了「Prestige」這個型號的低音單簧管,這是我最先接觸到布菲公司的低音單簧管。在此之前,往往會覺得有些東西在低音單簧管上是吹不出來的,但在買了這個樂器之後,慢慢感覺到這些東西都是「做得到」的。我自己的降B調單簧管是「Tosca」,也是完全不會覺得不適應,手馬上就習慣,可以說是我最值得信賴的樂器。


A:我最先是在2000年去美國留學時購買的R13 Vintage降B調單簧管,現在也小心維護著這把樂器當作重要的寶物。低音單簧管則是去比利時留學時,購買由楊.古斯老師挑選的「Prestige」。這把樂器可說是名器,讓我覺得可以用這把樂器吹一輩子,直到試吹「Tosca」的低音單簧管板時,為其全音域的均勻性、反應速度、豐富的高頻泛音所製造出來的優異音色所吸引,於是在灌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時,購入了「Tosca」。


*下圖是譯者收藏的青山映道錄製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CD,推薦大家收藏。



低音單簧管的可能性與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挑戰


採訪:對一個單簧管演奏者來說,兩位覺得去廣泛地吹奏所有單簧管家族樂器是件好事嗎?


A:低音單簧管實際上可演奏的音域是超過四個八度。只要一步一步進階上去的話,是很可以只學好低音單簧管就足夠了。只不過要吹奏降E調單簧管或降B調單簧管時,不得不去面對高音域、16分音符或是快速跳音等等的挑戰,對於技巧的磨練也是好事....


F:以結果而言,在嘴型、送氣、指法與音樂表現等等因素來看,學習單簧管家族樂器等於是用別的角度來培育低音單簧管演奏者持續成長的必要能力。我之所以去比利時留學,就是去跟熟知作為獨奏樂器、作為管弦樂團木管聲部的一種樂器之所有曲目的低音單簧管專家楊.古斯老師學習,然後期盼回到日本之後或許能以低音單簧管這個「強項」的形式來拓展演奏家的活動機會,可說是一種與現實妥協的選擇方案。但我希望只演奏低音單簧管的人,還是能夠去嘗試學習各種不同的音樂類型。


A:是該專注於一種樂器而去追求極致、或是該廣泛地拓展各種音樂類型或樂器?我個人覺得這兩條路都很有趣,就看個人的想法。


採訪:青山先生出過《J.S. BACH × BASS CLARINET》這樣的低音單簧管獨奏專輯,為何會挑選巴哈這個主題?


A:低音單簧管可說是管弦樂團中使用道的樂器中最年輕的成員之一,但也是因為其新穎性與功能性之高,所以其獨奏曲目中,有偏向驅使大量現代技法的傾向。因此我想讓當代作曲家認識到低音單簧管不論是在音樂性上或是技巧面上,都能演奏好可說是西方音樂聖經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特別是其中的第六組曲阿勒曼舞曲(allemande)之錄音,希望各位讀者也能去聽聽看。我使用的樂譜是參考研究過大提琴版、中提琴版、當然也有其他的低音單簧管改編版本,還有參考最經典的卡薩爾斯的大提琴詮釋版本。使用非洲黑木這種密度高、質量大的材料做出來的低音單簧管的,在共鳴與音色上非常厚重,但因為調性是降B調,會比較擅長演出降記號調性的音響感覺。然而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第一號是G大調、第六號是D大調,假設可以使用低音單簧管演奏出來,也很不容易吹出巴哈想要的大調音響感覺。特別是要獲得D大調那種好像「來自天上的音響感覺」,並讓巴哈的音樂成立,這比起單純克服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F:在歐洲的教會欣賞巴哈的音樂時,真的會感受到那種虔誠的心情。這讓我明白教堂的結構本身就是依據泛音如何共鳴來設計的。我在留學期間也曾以此為課題來研究。如果研究時僅僅是把音符排出來是不夠的,同時還要思考和聲與樂句的表現,這真的非常困難。如果能讓更多學生透過巴哈學到如何讓聲音悠然迴響、如何表現音階,那就太好了。


和伙伴一起創造的快樂~重奏與音樂節


採訪:藤井女士有參加彩虹單簧管四重奏或GAJA這樣的團體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您覺得合奏或重奏需要重視的地方是甚麼?


F:在合奏中,我特別重視「好像張開天線一樣,保持敏銳的感知」以及「主導權的分配」。這些事我回到日本後在工作中學到的。在學生時代,我練習時會專注於如何吹得更準確、更有好音色;但在音樂職場上,除了準備充分地參與演出之外,更要隨時意識到自己在合奏中「所處的位置」並依需求而調整變化。這還要再加上如何展現自我的特色---這個部分直到現在我都還在持續學習中。


彩虹單簧管四重奏是我非常重視的音樂活動之一。我們不僅重視「節目設計」、「有主題概念的演出服裝」,甚至還製作了「讓人一看到就心情雀躍的原創樂器介紹改編」,希望在最佳演奏之外,再加上女性合奏團特有的樂趣、溫柔與華麗,藉由音樂來擴展「單簧管的魅力圈」。


作為自主企劃的一環,我們將於今年十月舉辦音樂會。除了單簧管四重奏,還會挑戰降E調單簧管二重奏、低音單簧管二重奏,以及單簧管四重奏最新曲目中高難度的拉丁樂曲《Four for Four》。在這首曲子中四位成員各自都有展現的舞台,希望觀眾能見證我們全心享受音樂的瞬間。還有明年2月28日與3月1日,我們也將舉辦第四屆彩虹單簧管音樂節。在此特別要感謝這次再度贊助我們的布菲公司。屆時除了我們彩虹單簧管四重奏與特邀嘉賓的演出之外,還有廠商與樂器行的展覽攤位,能試奏道各種類型的樂器與配件,並設有大合奏、公開大師班等企劃,讓專業人士、學生與愛好者能跨越藩籬一同享受。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音樂的圈子能不斷擴大。


夫婦一起攜手走過的單簧管人生~互相的影響與未來之目標


採訪:兩位的夫妻生活中,是否有關於音樂的日常對話與互相影響呢?


F: 我受到了丈夫很大的影響。本來我是那種不太在意細節、屬於直線條的人,遇到不會的地方就只會不斷重複練習。但他很擅長動腦,會給我一些有效率的練習方法或具體的建議。常有人問我們「會不會夫妻一起練習呢?」,其實基本上我們是各自練各自的。


不過在樂團裡,像是我們同時負責第一部或第二部時,或是一個吹第二部、一個吹低音單簧管並肩演奏時,就能討論平衡與音色的問題,能得到客觀的討論,這真的很寶貴。


A: 每當我有了新的靈感,或者在準備難度高的作品時,也常常會請她聽聽看。她是我最近的聽眾,也是讓我必須努力演奏到能讓她滿意的評論家(笑),她的意見在各方面都會帶給我影響。


F: 我們二十多年前在比利時留學時相遇,結婚也已經16年了。今後也希望每天都能覺得「被音樂環繞的生活真是最棒的」~


A: 今後也請多多指教(笑)。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