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Buddy Clarinet Ensemble 當彼得遇上愛麗絲 正式曲目解說

團長的話


巴迪單簧管重奏團成立第七年,終於有幸登上台中歌劇院演出。這次我們繼去年嘗試過的「胡桃鉗」音樂故事劇之後,挑戰了另外一齣童話故事經典「彼得與狼」,搭配上同樣來自於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發想的作曲家梁婉筠傑出作品,以及兩位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演奏家田永年與莊凱圍老師所帶來的精采協奏曲,就構成了這場音樂會。


曲目雖然困難,但保證創意十足。希望大家喜歡。



曲目解說


J. S. Bach/Arr.Michel Nowak: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565 

巴哈/諾瓦克改編:d小調觸技與賦格


推測是創作於1704年左右的d小調觸技與賦格是被尊稱為音樂之父的大巴哈所創作的眾多管風琴作品中最受歡迎、最為人知的一首樂曲。這首全長約十分鐘的作品如標題所寫,是分成開頭約三分鐘左右的觸技部分與後半段的賦格部分所組成。其中觸技部分是由帶有強烈衝擊性格的樂句開始,整體有快速但自由的音群,卻不失音響上的重厚感。後半段的賦格雖然依照曲式是寫成四個聲部分別發展,但不帶有明顯的對位性格,在巴哈的賦格作品中算是比較單純乾淨的結構。也是這樣的特色,讓這首作品特別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存在許多形式的改編版本,從獨奏的小提琴版、到大規模的管樂團或交響樂團版本,更添增此曲出線的機會,而更加推廣出去。這次演出的版本為法國著名的編曲家諾瓦克(Michel Nowak)替大型單簧管重奏演奏而改編而成的,除了能充分發揮出各式單簧管的演奏特色,也能製造出彷彿大型管風琴的音響效果。


Wan-Yun Liang: Sonatine for Bass Clarinet and Clarinet Ensemble

梁婉筠:低音單簧管與單簧管重奏團的小奏鳴曲


獨奏:莊凱圍


在2020年末,因為創作「單簧管三首短曲(Three Bagatelles for Clarinet/Clarinet Choir)」而開始對單簧管這項樂器深感興趣的作曲家梁婉筠女士,嘗試要替單簧管家族的低音單簧管寫作一首新作品,在欣賞過許多低音單簧管作品的錄音與影片後,結合自己深愛的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的獨特風格,寫出了這首由三個樂章構成的小奏鳴曲。這三個樂章分別為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慢板(Adagio)與詼諧曲(Scherzo)。其中第一樂章的附點動機主題是作曲家引以自豪的創作,而三拍子略帶有圓舞曲風的節奏,也給原本略有笨重感的低音單簧管跳躍起來的動感。第二樂章的慢板是轉入A大調、悠長且跨越音域廣大的優美旋律,並且巧妙另用和聲變化還進行憂鬱到喜悅的氣氛變化。第三樂章是由獨奏家吹奏拍奏(Slap Tongue)、花舌(Flutter)等特殊技巧的裝飾奏開始,接著在伴奏跳躍節奏下展開成為帶有輪旋曲形式的詼諧曲。


樂曲完成後,即由本場音樂會擔任獨奏家的莊凱圍老師進行鋼琴伴奏版本的錄影演出。接著再於巴迪單簧管重奏團的邀請下,由作曲家本人於2022年改編成為單簧管重奏團伴奏的版本,並於此次音樂會中、同樣由莊凱圍老師擔任獨奏進行首演。


Artie Shaw/Arr. Han-Wei Lee: Clarinet Concerto

亞提.蕭/李翰威改編:單簧管協奏曲

單簧管獨奏:田永年


亞提.蕭(1910~2004)是美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爵士單簧管演奏家之一,為了打破熱門舞曲樂團只能在舞廳演出的成見,他積極邀約了許多美國作曲家寫作作品、自己也加入了創作的行列,而將他的樂團成功地搬入了音樂會的殿堂之中。


而這首單簧管協奏曲乍看之下,也是為了正式音樂會所寫作的作品,其實卻是亞提.蕭為了1940年上映的電影「第二合唱(Second Chorus)」中音樂會排練的情節所寫作出來的(亞提.蕭就在這部電影中飾演他自己)。原曲是結合弦樂的舞曲樂團來伴奏(使用弦樂則是當時舞曲樂團的創舉),而由亞提.蕭自己擔任爵士單簧管即興演出的獨奏來構成帶有許多裝飾奏、即興的單樂章自由幻想曲。不過這個作品並未正式出版,因此其重現天日是藉著1993年由美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葉強(John Bruce Yeh)重新挖掘,根據原版電影的錄音內容重新改寫為單簧管與管樂團演奏的版本(原曲的弦樂部分在亞提.蕭的建議下,主要改寫成薩氏管演奏),並且灌錄成唱片,從此在世界樂團爆發性地流行起來,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單簧管標準曲目之一。這首作品除了帶有爵士風格外,也要求演奏者的高超技巧,特別是結尾裝飾奏的超高音C音長音,也成為此曲的註冊商標,深深烙印在聽眾的心中。這場音樂會中所演奏的版本,則是由國內傑出青年作曲/編曲家李翰威先生所改編,編制上除了將樂團伴奏改為單簧管家族樂器來擔任之外,也維持原曲爵士鼓的熱鬧獨奏部分,彷彿能將觀眾帶回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狂熱爵士樂浪潮之中。


[獨奏安可曲]

G. Gershwin/Arr. M. Mangani: Blues from An American in Paris

蓋西文/曼嘉尼改編: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之藍調曲


獨奏:楊元碩(兼串場主持)、田永年、莊凱圍


這是蓋西文最著名的作品「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中段的略有藍調氣氛的旋律,由義大利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作曲家與編曲家的曼嘉尼改編成許多與單簧管相關的版本,包含了單簧管與鋼琴、單簧管獨奏與單簧管重奏團、以及本次演出的兩把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的版本。


Wan-Yun Liang: Alice in Wonderland for Clarinet Ensemble

梁婉筠:愛麗絲夢遊仙境


由國內五位傑出木管演奏家所組成的森林光景簧片五重奏在成立之後,即積極邀約作曲家梁婉筠女士創作樂器,因此在繼「東方主義」之後,作曲家於2022年初根據其最喜愛的作曲家蒲羅高菲夫所創作的「灰姑娘」芭蕾舞劇之啟發,創了同樣有童話故事意念的簧片五重奏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原本的版本雖然因為疫情之故而延至今年二月首演,但依舊不減其奇幻玄妙的特色,因此也在巴迪單簧管重奏團邀約下,由作曲家本人改編為單簧管重奏團版本。


全曲是由根據原本的故事情節所寫出的「愛麗絲與白兔」、「仙境與嘟嘟鳥」、「柴郡貓與瘋狂下午茶」、「紅心皇后與她的士兵們」與「愛麗絲的證明」等五個段落所構成之組曲。作曲家使用「固定樂思」的手法替音樂中出現的角色寫作各自的主題,再配合故事加入特殊節奏與和聲來營造情景,而形成彷彿可以看到實際畫面的魔幻音樂。


S. Prokofiev/Arr. Han-Wei Lee: Peter and the Wolf 

普羅高菲夫/李翰威改編:彼得與狼


深受梁婉筠女士喜愛的作曲家普羅高菲夫(很重要,所以要寫三次)於1936年應莫斯科中央兒童劇院之邀創作一部給兒童欣賞的交響樂作品使其培養出良好的音樂品味,於是普羅高菲夫僅僅花了四天寫出這首加入了是作曲家親自寫作旁白腳本初稿、由小型編制交響樂團演出的音樂入門名作。雖然在首演時,並沒有太吸引觀眾們的吸引力,但漸漸廣受歡迎,甚至到了1946年還由迪士尼公司拍成了卡通電影版,在全世界各地上演。


在這首作品當中,最大的特徵就是每個出場角色都由一種獨奏樂器來代表,讓欣賞者在聆聽時可以順便熟悉各種樂器的特色。這當中包含了由長笛所「飾演」的小鳥、雙簧管代表的鴨子、單簧管(A調)詮釋的貓咪、低音管模仿的爺爺、三把法國號合作出來的大野狼、小號與打擊樂器組合起來的獵人與弦樂合奏所化身的主角彼得。


在這場音樂會中所演奏的版本,同樣是由青年編曲家李翰威經過長期準備研究改編而成。原曲中的各角色在他的巧手之下分別替換為降E調單簧管(小鳥)、中音單簧管(鴨子)、A調單簧管(貓咪,途中兼吹C調與降B調單管)、低音單簧管(爺爺)、巴賽管(大野狼,搭配倍中音單簧管)、爵士鼓(獵人)、降A調單簧管(很重要的繩索搭配降E調以下各式樂器)與降B調單簧管群(彼得)來演奏,雖然通通都是單簧管家族樂器,同樣可以從尺寸大小、音域與音色特徵來感受到其不同之妙味與性格。重新由說書人湯凱翔改寫的中文劇本,相信也能帶給大家不同的趣味。


===


[安可曲]


S. Prokofiev/Arr. Tony BC Huang: March, Op.99 

普羅高菲夫/黃卜慶改編:進行曲

 

參見以下連結之解說:

https://koubokukei.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26.html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