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開箱文(143)G調巴賽管之二  細部比較惡搞篇


再繼續開箱下去前,因為很多人來問說這把是不是台灣第一把、或是亞洲第一把甚麼之類的問題,所以想先補充一下關於這個G調巴賽管「重新發明」的故事。


其實這樂器是2018年左右,Richard Haynes先生開始委託SS公司製作現代版的G調巴賽管(古樂器版早有他人復原過,但我相信SS也能做就是了),歷經兩年多的試誤開發,終於在2020年3月完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SS官網上看到這個產品的原因。


照時間與瘋狂度(笑)來看,沒有意外的話,這不僅是台灣第一把、亞洲第一把(我的日本網友紛紛表示讚嘆 XD),根本就是世界第二把才對。


好啦,先別吹牛,且來繼續開箱下去。


回到家中,馬上就先拿出降B調巴賽單簧管拿來比較,畢竟是同一家公司的「兄弟」,應該很像,不說別的,樂器盒根本一模一樣,一度讓我以為根本就是共用設計,結果實際比較,還真的是「兄友弟恭」啊~



當然,上圖中上面那個稍微大一點點的正是我們的主角G調巴賽管的樂器盒,證明相差了三度,樂器盒要一樣長(共用)是很困難的。


不過配上同樣的迷你揚聲口吊飾的話,就是「絕代雙驕」了。



不過,還是再給大家看一下這個算是滿輕便的樂器盒的各個視角。這個B牌樂器盒要不是稍稍有點貴,不然還滿值得推薦給大家的。



然後重新把附贈的配件都取出來,如下圖所示,這共是一組保養用具、通布、兩顆SS改造過的吹嘴(BD4與BD5)、另外還有一個女王愛用的GF束圈。

(最近跟這個束圈很有緣....不過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接著看看保養包的袋中有張說明書,不過全部都是德文,使用股溝翻譯App也得不到太好的翻譯,但大致可以看出是說關於清潔保養的文字。礙於程度,就不細細研究了。



重新打開樂器盒,會看到被我硬塞進去的五顆調音管,第六顆塞在側袋中,第七顆先借給魔教龍王,所以大致就是下圖這個樣子。



把這些調音管重新排隊給大家瞧瞧,可以看出基本上只有兩種形式:上下皆金環、上為碳纖下為金環。



這些調音管,都是上下兩個部分釘接起來的,這讓我有點意外,因為通常都是用黏合的。


不管怎樣,就是上下組裝起來,所以外觀上明顯會看到接縫,而內部也會看到釘子(如下圖)。



從上方看去的調音管內徑狀況。除了看到有個配合吹嘴裝入的導角(Chamfer)以外,看不出來內徑有甚麼特殊的設計。



接著來看這把樂器的一大特徵,梨子型(燈泡型)揚聲口。


正面刻有SS公司的商標。



這是從上方觀察揚聲口的樣子,除了最上緣同樣有導角外,也看不出甚麼特別設計。


(這張拍失焦了,請見諒)



從底部看過去的話,則是下圖的樣子。由於這個揚聲口本身就是內部比開口大的形狀,就沒有另外挖美聲槽(Voicing Groove)的必要(至少我是摸不出來),不過的確不少人聽到這把樂器演奏時,會聽到聲音在這個「梨子」中間氣旋,證明這樣的設計,有其音響效果。


再來,既然取出了降B調巴賽單簧管,讓這對樂器「兄弟相認」了,也該來互相比較一下。首先來看看下管之比較,很明顯會看到兩者結構幾乎相同,單純是照比例放大而已。



接著來看下管的接合口處,除了外圈的金環一樣閃閃發亮外,內緣也有方便組裝的導角。



下管的背面一樣是個漂亮的支撐版(Wood Plate)、不算小且帶有背帶吊環的可調式拇指座(受力面積大,拇指承受壓力比較小,所以現在比較高級的樂器拇指座也都變大),與低音C、C#兩顆按鍵,基本上與法式低音單簧管的按鍵系統相同。(B牌的話可能還會多個D或Eb鍵就是了)



這是下管的底部,木質的顏色還是一樣漂亮。甚麼色差的其實都還好。



這是下管的左側面。幾個小指控制的長桿底部都有調整螺絲。


另外左手小指也和一般的低音樂器一樣,共有E/B、F/C、F#/C#、Ab/Eb、與低音D這幾個鍵。好按的Ab/Eb鍵形狀也是SS的設計特色之一。




這把G調巴賽管的下管和降B調巴賽豎笛的下管差別比較大的地方是前者的共鳴孔是直接開在下管上(如下圖),但後者是另外做個延伸管,然後開在延伸管上(下下圖)。後者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前我不懂,後來看到SS官網放出了他們做了折彎式的延伸管後才明白,如果想要強調音量投射的話,就可以改換折彎延伸管,讓揚聲口稍稍朝前一些。而這把G調巴賽管原本就想強調「柔音」,也就不需要另外再做延伸管了。




參考:SS官網上的使用折彎延伸管的巴賽單簧管演奏影片


https://youtu.be/ywVFHx4CMgw


接著來看上管的部分。首先可以看到正面上方除了有SS公司的商標以外,下方還會刻上代表調性的字母G,這也是一般德國公司的習慣。



這是上管的左側面。這樂器先天內建喉音降B機構,可以改善喉音降B的發聲與音色。據駐魔教代表店員表示,這是SS 1000+型號的特色,所以這樂器應該是歸類於1000+型才對。不過,官網和我當初收到的規格書都說這算3000系列(Reform系統),實際上這樂器也是使用標準法式吹嘴,表示內徑應該比較接近1000+才對,讓我相當迷惑。


不過,反正樂器好吹、音色漂亮就好,型號就先不管囉~。


另外,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上管大部分的墊子都是使用橡膠墊(石英共鳴墊)。下管雖然沒有仔細拍到,但大部分都是皮墊。



至於所有的音孔,都是另外製作嵌入的。這也是近年來新型高階樂器的主流作法。(黑木的樂器可能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在紅木的樂器上就很明顯)



這是右側面下方,也可以看到所有的音孔都是嵌入製作,而且都成為煙囪型,確保發聲清楚。



這是左手拇指音孔與拇指鍵的特寫,滿滿的德式風格。



各個細部大致掃過一遍後,接下來就要再組裝起來試吹了。


不過既然在Trio Music已經大致試吹過了一輪,這次就希望換點花樣。


考慮到這樂器要上國家音樂廳舞台,或許會有音量不足的疑慮,於是想要試試看彎曲式揚聲口的效果。於是就把以前買的彎曲式揚聲口拿出來組裝看看,果然是裝得上去。再度證明這東西完全就是降B調/A調設計的延伸而已 :)



接著重新組裝上管,可以看到上下管的連接桿的強固設計,這也相當德式風格。



然後挑選了一顆上下都是金環,長度63mm的調音管。結果在這天約莫20度氣溫的狀態下,略為偏低。表示稍冷的狀態下,得用到62mm的調音管會比較好。



前面雖說BD4的改造版很適合這樂器,但BD5的改造版也不錯,回頭來稍微仔細看一下這吹嘴吧?


它的正面同樣會看到S&S的刻字。



V牌原廠的加工者刻印仍然保留,沒有磨去。但是這個符號我倒是沒看過。



吹嘴的左側還刻有個R字,不清楚這代表甚麼意思。



最後來看看也是在Trio Music面交現場沒有測試的GF束圈。(現場我全程使用Zac束圈)



包裝盒上明確註明這適用於德式吹嘴,但套在標準法式吹嘴上也沒甚麼問題。其他的規格除了相關金屬件都是鍍銀以外,感覺意義不大,就不討論了。



盒蓋上貼紙印有奇怪的料號,反倒是沒有標價....



盒內裝有一份疑似說明書的東西,打開以後看到封底列印的是GF束圈的型號的各個意義。



封面可以看到代言人女王照片。



裡面的確也有類似說明文的內容,但全部是德文,只好放棄....(懶)



只好直接來看束圈本體了。如下圖可知,除了束圈外,還有三個軟墊。



推測這墊子是貼在束圈裡面接觸簧片用的,索性就直接貼上去了。



以下兩圖則是GF束圈套在改造BD5上的模樣。




等吹嘴、束圈、樂器本體通通組裝完成,最後就是套上吊帶了。樂器上的吊帶勾環直徑滿大的,所以各式吊帶應該都可以掛上去才對。



全部組裝的模樣,則如下圖所示,是不是很漂亮?


但老實說,這顆彎曲式揚聲口的效果並不是很適合這把樂器,音量沒有提升太大,而且最低的幾個音不如原廠的聲音乾淨...。



真的要換配備的話,不如使用拔罐牌摸吧(Moba)的揚聲口,聲音厚實很多。



或者改用降B調巴賽單簧管的揚聲口,長度上幾乎與這把樂器的梨子型揚聲口相當。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