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改編版本集(01) 各式改編版本

對,其實這是葉佩雯!!!


所以首先來個工商服務:


某教邀請了吳志桓、譚文雅、田大耘、張柏方、陳品樺、吳建穎、程杰森、李宗澤、黃瑀萌(亂數排序、出現順序不具任何意義,單純考驗本教主自己的記憶而已)等九大薩氏管高手來一起演出「巴迪老柴蛋黃酥」,裡面就有這首老柴的大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票券絕讚發售中,敬請捧場 :)


===


[Buddy Clarinet Ensemble 第十一次定期音樂會]


時間:

2021年12月17日(五)晚上19:30


地點:蘆洲功學社音樂廳(地址:新北市蘆洲區中山二路162號2樓)


指揮:何康國


曲目:

Pyotr Tchaikovsky/Arr. Yuensuo Yang: Polonaise from Eugene Onegin 

老柴/楊元碩改編: 歌劇「尤金.奧涅金」之波蘭舞曲


Pedro Iturralde/Arr. Wenya Tan: Pequeña Czarda

伊度拉德/譚文雅改編: 小柴達舞曲


獨奏中音薩氏管:陳品樺李宗澤


Pyotr Tchaikovsky/Arr. Tony BC Huang: Romeo and Juliet Fantasy Overture 

老柴/教主改編: 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


Pyotr Tchaikovsky/Arr. Yuensuo Yang-Kaixiang Chen: The Nutcracker 

老柴/楊元碩-陳楷翔改編: 胡桃鉗


說書人:艾薩克湯凱翔


購票網址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455064578771546121


===


好滴,言歸正傳。老柴的這首「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一直是本教主很喜愛的樂曲,所以剛好藉著這次大合作的機會改編,也算是一償宿便(X)→一償宿願(O),心中暗爽了很久。


不過爽歸爽,還是無法掩蓋業餘編曲家的技術拙劣,錯音多到令人髮指。就在某次遭受質疑時,重新打開了IMSLP上的管弦樂原曲總譜,有了意外的發現。或者是說,再度驗證了本教主「名曲的判斷準則,端視改編版本的多寡而定」理論。


之所以會這麼說,因為又看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改編。在這裡順便整理一下:



  • 鋼琴獨奏版(這不難想像)

  • 鋼琴四手聯彈版(開始進化)

  • 雙鋼琴版(效果一定更好,也會比較輕鬆一點)

  • 雙鋼琴八手聯彈版(這又是一種進化)

    https://youtu.be/M1L57mPv6Wg

  • 管風琴版(!!!)

    https://youtu.be/NiSAO3VYaOo

  • 單簧管與吉他版(愛情主題部分)

  • 單簧管八重奏版(未曾演出過)

https://koubokukei.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30.html


扣除掉即將首演的單簧家族版與未曾演出過的單簧管八重奏版以外,也算是有不少版本。尤其是竟然有華麗的管風琴版,實在是很令人感動。不過,最令我驚訝的,還是今年11月才上架的銅管七重奏版。這也正是今天想要討論的主題。以下以我自己看到譜的印象,根據之前編曲時煩惱,整理出一份簡單的感想。




這位Peter S.加藤先生,看起來應該是位(旅外?)日本人。編曲的原則也和一般日本改編的作風相同,堅持原調、堅持不刪小節,盡量原汁原味。為此他還特別寫了一段前言:



*文末特別提到了第六交響曲,不知道他是不是也知道悲愴的第三樂章同樣也有銅管重奏版啊?(同樣在IMSLP上可以看到)


這首羅豬(某教對於這首曲子的暱稱XD)的銅管改編的編制如下:


高音降B調小號

降B調小號第一部

降B調小號第二部

法國號

長號第一部

長號第二部

低音號


由於小號也有A調的版本,其實也可以考慮換成A調小號來演出會比較輕鬆?(單簧管人的單細胞想法)


另外一個想法,則是再增加一把法國號,可能會更輕鬆一點吧?(好想幫他加進去XD)


改編上,看起來也是頗具巧思。比如說開頭的主題,改由兩部長號與低音號來演奏,就讓我很想按讚。畢竟如果要票選「最近人聲的樂器」的話,除了我們單簧管以外,長號絕對是有力的候補之一啊。



到了28小節左右,高音小號也是不得不低八度,而用長號來取代豎琴琶音,就只能變成單音了(大家可以來比較一下單簧家族重奏版是怎麼改 XD)



96小節的定音鼓輪奏,就改成低音號的長音了。(在我們的版本中,則是使用兩把倍低音單簧管跳音接力,自己覺得這樣效果還不錯)



136小節附近的切分音改成兩組兩組輪替,則是個巧思,一來有音色對比的效果,二來也可以比較穩住節奏吧?



143小節起,對弦樂或木館家族樂器來說可算是爽度滿點的快速音群,就得靠第一部小號和高音小號接力了,這也是滿合理的。但如果多一部法國號的話,也許就能把這一段增加低八度的音群來增加厚度了吧?




161小節起終於要結束兩大家族衝突亂鬥進入愛情主題的過門快速樂句也不得不用接力與簡化的方式調整,真是「大家辛苦了」(苦笑)



然而,著名的愛情主題竟然是由第二部小號擔綱,被搶去飯碗的法國號演奏家們不知道會不會翻桌抗議啊?(笑)


這一段我稍稍有點意外。



192小節的豎琴琶音照例改到長號第二部上。編曲家加藤先生雖然自承是吹小號的,但顯然相當偏愛長號呢。接下來原本由弦樂拉奏的纏綿旋律則是簡化成兩部演奏,氣氛上比較柔和清爽,顯然也是花了不少功夫。



213小節戀愛主題重現時,法國號終於拿回了原本副旋律的飯碗了。



一直到整個愛情戲的尾聲附近,法國號連同豎琴的部分也一起包辦了。真的很辛苦。



278小節這一段升G小調(實音)的音階即使對單簧管家族來說都很難,所以由第二部小號來扛也是很合情合理啊!!



335小節這個全曲最高潮處,編曲者是選擇高音小號和小號第一部齊奏,但換成貪心的我的話,肯定是會把高音小號拉高八度(有了高音小號當然開幹兩點La和降Si囉),這樣爽度才夠啊!!



367小節這一帶,原曲也是第一部和第二部小提琴互接,老柴似乎很喜歡這樣寫,在他的作品中隨手可見(包含胡桃鉗也能看到這樣的東西),如何要接到像是一把樂器演奏的,對管樂器而言就相當考驗了。這個版本讓第一部小號與第二部小號互接基本上也是唯一的選擇,就看實際上怎麼演奏了。



387的上行音階大爬升,考慮到銅管樂器的音域與長號的性能,好像也只能這樣。但是如果能多一部法國號來接的話,感覺還是可以比較順一下。



405小節一直到419小節為止的三連音大接力,是原曲整個管樂器都要承擔的辛苦片段,這個版本因為人數有限,只能讓法國號和長號互相接力,大概是全曲最辛苦的地方吧?




正如編曲者在前言中寫的一樣,他真的在樂曲的各處加上清楚的速度標示。這點也許是考慮七重奏演出時不設指揮的關係吧?這曲子如果從頭到尾就靠默契演完,真的也很驚人。




472小節附近的衝突悲劇尾聲,就讓各聲部直接照弦樂的方式雙吐演奏了,這點就是很令木管人羨慕之處---雙吐不要錢(誤),不過我猜真的吹起來也還是很累吧?



死亡悲劇發生後的心臟悸動定音鼓,則是由長號第二部來擔任(在單簧重奏的改編中,是由倍中音單簧管來吹奏)。



494小節又看到了很細膩的速度指示與延長記號,這樣吹起來會更有戲劇效果。



508小節起的豎琴琶音又回到了長號一、二部的手上,果然是豎琴擔當(笑)



最後的最後的定音鼓輪奏,這裡也是由長號吹長音帶過。其實我自己在改的時候也思考過很多替代方案:顫音(Trill)、雙吐、花舌,可惜都被罵(苦笑),最後改成了四分音符的跳音,實在很為難啊。



總之,覺得這個譜非常有挑戰性,編曲者自謙吹不出來(我懂,我的八重奏版大家也都吹不出來XDD),不知道有沒有團體願意嘗試看看?如果是大會堂管絃樂團或柏林愛樂的銅管重奏團來吹的話,應該有機會吧?


如果國內有團體要演的話,記得通知一下,一定前去捧場。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