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史特拉汶斯基三首單簧管小品(05)


我們所知道的,就是史特拉汶斯基是「使用鋼琴來作曲」(包含海頓在內的許多作曲家們也是)。他說「我們也必要實際感受到樂音」。我想他恐怕是從簡單的即興開始作曲的,當在鋼琴上找到了甚麼有趣的東西時,他就會正式開始作曲了。


到這裡,我就必須要說一下音樂的基本---具體來說就是大調與小調的音型了。簡單來說,小調就是大調的相反型態。


以C大調而言,其主三和弦分別是根音的Do,與其上大三度的Mi、與Mi上小三度的Sol構成的。相對地,c小調的主三和弦,就是從上面的Sol往下大三度的降Mi、與降Mi往下小三度的Do構成的。


在這裡,請大家思考一下音階的形式。對C大調而言,其上行的音符順序為Do-Re-Mi-Fa-Sol-La-Si-(Do)。至於c小調來說,下型的音符順序則是Do-降Si-降La-Sol-Fa-降Mi-Re-(Do)。從這裡面我們注意到,這兩個調全部加起來,就是把十二音列中的降Sol與降Re拿掉了。(如譜例5)


譜例5

C大調+c小調只差降Sol與降Re兩個半音,就完成十二音列了。


所以史特拉汶斯基在構思這首曲子時,對C大調與c小調的十個音可形成的組合很感興趣,從這裡開始再加上了降Sol與降Re而讓這個開頭的A段充滿十二音列再結束的安排,對我來說,是完全不會驚訝的做法。


然後,再讓我們看看第二曲的最後部份。我們就看到了史特拉汶斯基在最後的升F(降Sol)把十二音列全部都用了進去。(譜例6)


譜例6

注意到了最後的升F時,所有的十二半音都被加入曲中了。


就算只看第二曲正中間的B段,最初的提示部份到了最後時,史特拉汶斯基也是把全部的十二音列都用了進去(譜例7)。


譜例7


當然這首作品中最明顯的地方,還是如大家在各個段落中看到的一樣,史特拉汶斯基很開心玩著大小調的變換(譜例8)。


譜例8


第一組音

第二組音


第三組音



那麼,如果要說在這首作品中,最有魅力、最棒的地方是甚麼呢?就是透過這首作品,能讓人感受到所有的半音階音符都塞到了旋律之中、用全部十二音列組合而成的「完全性」。就是這裡,顯現出了我們的天才史特拉汶斯基之偉大獨創性。


關於這個三首小品的話還沒說完,下一篇我們繼續來討論第一曲及第三曲。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