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開箱文(79)-2 完


主要的零件大致都看過以後,接下來當然就是要把樂器實際組裝起來囉!
這是實際組裝起來後整把樂器的模樣。順便說一下,上面那顆被夾鏈袋包裝起來的吹嘴是這一天試吹用的「值日生」吹嘴:BD5D(因為怕鍍銀按鍵變黑,通常只能這樣用夾鏈袋包起來)。

這是整把樂器組裝起來的背面狀態。

預計用來試吹的配備:V牌BD5吹嘴、原廠束圈、NL-M合成簧片



試吹的感想是這樣:除了得要承認低音很明顯不如木製單簧管厚實(這可能是硬橡膠材質的基頻問題?這一點和P牌的平價降E調類似。但透明壓克力單簧管或ABS製的膠管樂器在這方面就不會那麼明顯)、或音量可能不容易吹大以外,音色很脆、很舒服。單就音色而言,跟一般的印象一樣:介於降E調的尖銳與降B調的寬廣之間的聲音,有點明亮又不失其圓潤,感覺還算舒服。

最重要的是,音準非常好,有點像是在吹Y牌的樂器的味道。證明了只要花費心思好好設計,弄出一張好的設計圖,就算不是木製、不是在已開發國家手工製作,還是可以做出非常高水準的樂器。音準上除了解決A牌C調過了高音兩點E之後就會大幅偏低的問題外,就連一般單簧管最低音F、E偏低的問題,它都還可以準到一定的範圍內,可見它在揚聲口上開的孔設計的也很好。唯一比較有問題的,還是喉音的A或降B比較偏高,而且使用輔助指法改善有限,必須搭配放鬆嘴型來解決。但這問題在大部分的單簧管上也都有,不能算是這把樂器單獨的設計問題。

整體的吹奏感也很不錯,以上述的配備而言,可以一路吹到三點降D(我想職業級的演奏家鐵定可以再上去很多),所以很多的小提琴或長笛聲部的高音大概也都能克服吧(我自己試了一下德弗札克第二樂章的小提琴高音,發覺會比拿降B調容易吹上去)?至於按鍵與音孔之間距離稍微小一點,對於不常吹高音樂器的人而言,還是需要一點適應時間。

錄音之中包含了吹奏全音域的五度與半音階,方便大家確認音準;另外最後吹了一段台灣舞曲的片段,也可以讓大家聽一下其高音的音準狀況。

以下是我的試吹錄音:




試吹之後,見識到這樂器的音準良好,就想來比較看看它和我手上另外一把A牌C調的差異。雖然這些東西很難完全從外觀或是簡單的量測比出兩把樂器的性能差距,但多少能看出一點點端倪。

先從樂器盒開始比。左邊是怪老子牌,右側其實是E牌的降B調樂器盒,因為前面提過A牌的C調樂器盒太大了,所以我就換個迷你的樂器盒來使用,對攜帶來說會輕鬆很多。

打開樂器盒後,可以看到A牌C調就這麼輕鬆地躺在右邊這個小樂器盒中。
有趣的是,兩個樂器盒的樂器擺放方向相反,當然這沒有甚麼好壞差別。

開始比較後,就會發現最明顯的差異就在調音管上(相對地,上管也跟著差異不小)

圖中左邊是A牌的調音管,右邊則是怪老子牌,長度上有很明顯的差距,事實上兩者的外徑也有差距。A牌外徑比較大(比較胖),而怪老子牌比較小(比較瘦)。這有點像是德式樂器與法式樂器之間的差異。

再來則是揚聲口(Bell)的差距。從這張圖可以看到幾個特徵:
1.兩者長度差不多
2.怪老子牌(左圖)多了一個孔
3.怪老子牌的揚聲口外徑也比A牌要小
4.A牌的揚聲口底部比較平

下管的比較。左邊是A牌、右邊也是怪老子牌。兩者的長度雖然相差很小,但兩者在音孔的位置與直徑上也都有微妙的差距。這都可以看成是兩把樂器的內徑差距造成的結果。

這是下管背面的比較,跟正面一樣,沒有很大的差異。

上管如前所述,就有比較大的差異了。左邊是怪老子牌的上管、右邊是A牌。
很明顯可以看出怪老子牌的上管比較短。當然,音孔的大小與距離也都有差異。

上管的比較(背面),左邊是怪老子牌,右邊是A牌。這裡可以看到兩者的泛音孔位置與按鍵形狀有明顯的差異。怪老子牌的泛音孔相對於上管頂端比較偏上,A牌比較偏下;但如果連同調音管長度一起看的話,泛音孔的高低就完全顛倒了,這明顯對於高音音準會有很大的影響(By袴田老師)。

再做一次調音管的比較,從這個背景來看,怪老子牌很明顯比較瘦長。這當然也對音準有很大的影響。

兩把C調同時組裝起來後,並排的模樣。如果把目光集中在上部的調音管附近的話,會覺得兩者的差異非常明顯。

順便拿出降B調的阿提斯一起比較一下(阿提斯是值日生,所以被抓出來)。


還是直立起來一起比會更明顯,所以就有了這張。
左起:阿提斯(降B調)、A牌C調、怪老子牌C調。
從這張圖裡可以看的出來怪老子牌除了調音管比較長以外,整體的音孔距離也比較近(換句話說,對於加工精度會比較高,這應該也是利用人工材料比較容易加工的優點吧?)

這是三把樂器的背面比較圖。
左起:阿提斯(降B調)、A牌C調、怪老子C調。

如前所述,可以看的出來怪老子牌C調的泛音孔開的比較低,這應該也是怪老子牌C調音準比較好的秘密吧?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