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齊響鳴回顧之吉斯剛大師改編篇


[吉斯剛大師改編篇]

這次在巴迪單簧管重奏團與透鳴單簧管重奏團合作的齊響鳴音樂會籌備會議中,我們除了安可曲之外,正式演出的曲目可能有時間不足的問題。於是現場有了很多提議,但很快就決定了原本打算只演一個樂章的Ciesla單簧管協奏曲,擴大成為全曲(然後原本在候選名單中的亞美尼亞舞曲與「尼古丁」或「噗哧塌」就出局了)。另外再追加一首短曲與一首安可曲。

這首短曲,不知是誰提議要演通常會放在音樂會中當作安可曲的吉斯剛大師,但是改成全團齊奏的形式來演出。當時我在重新整理韃靼舞曲的配器與追加鍾愛一生(誤)→中橋愛生(正)的季節降臨之巴賽管分譜,沒有多餘的心力來改編其他作品。因此包含安可曲與吉斯剛大師在內的作曲與改編,都落在了楊元碩(俗稱楊大師)的身上。

不過楊大師是把重心先放在安可曲之上,以至於我上述的樂譜整理通通都完成了,他都還沒開始。因此我就把這首吉斯剛大師的改編工作接了過來,打算先弄個版本出來再交給楊大師來校驗與潤飾。

由於一開始就設成為是全團齊奏的形式,所以我就把原曲獨奏的部份以一句一句接力的方式分到每個聲部之中。分割的方式原則上是每一句都由兩個或三個聲部來吹,其中上面與下面的聲部是八度的關係,中間視情況寫成夾在中間的和聲。

而且,這次的演出因為有強大的中低音聲部,所以我也盡量分了很多句子到低音聲部去。但後來才知道,這樣的設定很有可能讓些聲音聽起來混成一片,並不是太好的設計(下次改進)。

全曲的獨奏,大概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即便低音也不放過...

除此之外,我是盡量參照原曲的管樂團伴奏版來改編,其中很多小號的部份,並不容易用單簧管來表現。於是我就故意把這些部份提高八度,讓聲音亮出來,再故意加上原曲沒有的裝飾音,聽起來會有木管樂器特有的俏皮感,以結果而論效果好像還不錯。


使用降A調、降E調與C調來吹奏小號聲部的高八度,其實滿好玩的


不過這個地方原曲是全部雙吐,讓單簧管在這麼高音上連續跳音是很殘忍的事情,於是我就簡化成黃色的樣子了,其實也不壞。

進入中段前的銅管齊奏,也是另外一道難關。黃色的部份原本都是四連音,為了讓跳音不是太快的單簧管演奏者稍微輕鬆一點,就改成了這樣的節奏。(結果好像造成了一點困擾,因為節奏變複雜了)

進入中段以後,因為調性相符,剛好又是七月,所以我就塞了一個原曲不可能出現的「星條旗」的彩蛋進去。

由降A調來模仿星條旗的短笛獨奏,由第三部演奏類似星條旗尾段的旋律。這是喜歡惡搞的我,一定要弄的東西,幸好後來並沒有被楊大師刪掉。


最後的部份,則記取上次改編傜族舞曲的教訓,加上了琶音來增加熱鬧氣氛。

就這樣弄完之後,就可以準備寄給楊大師調整了。不過楊大師並不是使用MuseScore,因此則需要將檔案轉換成mxl格式,雙方使用的不同編曲軟體就能進行資料交換了。(這有點像是使用CAD軟體中的igs格式檔案一樣)

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資料交換,雖然格式會有些「走精」,而不是百分百相容,但基本上音符和表情記號大致上是沒有問題的,因此是一種非常好的協同作業方式,這次的這首曲子,就是在這樣的方式下完成的。

楊大師接手後,主要是針對比較困難的中段獨奏部分增加了保險


然後經過全團幾次試奏,抓出錯音與不適合的和聲後(感謝蔣委員、蔡兩輪和黃詩萍老師),就變成大家實際聽到的樣子了。

以下就是最後完成的樣子,請大家重新複習一下 :)




===

相關系列文章:

1 則留言:

  1. 讓不同聲部輪流互換『四分音符接兩個八分』的確是我的失誤😅
    第一我沒想到會真的演得這麼快,
    第二我沒想到這個一旦沒接好反而會造成更大混亂啊啊啊!
    小聰明還是容易起大誤,哎,幸好拿掉之後還是安全下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