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8) 完


前面提到過,這份專案中,Contrabassoon、Contra-Alto、Contrabass Clarinet這幾個聲部的檔案已經由某樂團譜務用Overture做好的版本,這次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將這些Overture檔案轉入MuseScore中。

首先,我們可以來看看MuseScore是否真的能開啟Overture的檔案:

MuseScore_Tutorial068.PNG
點選MuseScore視窗左上角開啟舊檔的圖示,就會進開啟檔案的視窗,如下所示:

MuseScore_Tutorial067.PNG

你可以明顯看到,在MuseScore底下的確認識Overture格式的ove檔。打開之後,會看到類似下圖的樣子:


很明顯,除了文字格式略為「走精」外,音符、表情記號、甚至排練符號等等細節都完全正常。看樣子是可以直接將這份譜複製貼上到我們專案的總譜上(對,複製貼上的奧妙之處,就在於是可以跨檔案進行的。你可以把A檔案的譜,貼到B檔案去)。不過,貼過去後,你會發現....

音符看起來像是飛到外太空去了一樣....

這是因為原本在Oveture中的記譜是直接把Contrabass Clarinet當作標準C調鋼琴來輸入,而實際上應該是記譜要比實音高17度才對,進入到MuseScore這種採用絕對音高為基準的軟體中,就老老實實用比原音高17度的方式貼上了。

不過,這也沒關係,只要懂得前面教過的招數,先將貼進來的音符全部選起,再使用Ctrl+↓(降低八度)兩次與兩次(降低兩個半音)就可以恢復到正確的音高了,如下圖所示:

運用Ctrl+↓各兩次後,就能把Contrabass Clarinet的譜弄正確了。

不過細心的你在這裡應該會發現:為什麼音符上有紅字(超過音域範圍警告)出現?

其實這是MuseScore的內建樂器音域設定錯誤---它將所有的單簧管家族樂器的最低音都設定到E而已,但其實像中音單簧管、低音單簧管或被低音樂器的低音往往是到降E甚至是C,所以就會出現紅字了。

你可以選擇忽略這個錯誤,或是照下圖的方式手動修正之。

如圖所示,先在樂譜最前面的樂器名前面按下右鍵、點選Staff Properties…
(有沒有覺得這招很熟悉?對,跟第三篇中的修改樂器名是一樣的做法)

MuseScore_Tutorial069.PNG
值得注意的是:音域有分職業與業餘設定,兩處都請用同樣的方法修改。

將音域設定改正後,你就會發現紅色音符不見了。(如下圖)


以下,依照同樣的方法,將Overture中輸入好的Contra-Alto Clarinet(記譜與實音相差一個十四度)、Contrabassoon(記譜與實音相差十六度)的譜貼進來,就算大功告成了。結果應該類似下圖:

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三個聲部的輸入

到這裡,如果你的能明白,應該是可以很輕鬆的自己輸入完一份總譜才對。如果你是直接用MuseScore創作樂曲的話,應該會希望用全部都先用C調的方式來顯示,比較容易思考和聲的安排。其實這在MuseScore也很容易切換,只要按下視窗右上角的Concert Pitch按鈕即可,如下兩圖所示:
MuseScore_Tutorial070.PNG

MuseScore_Tutorial071.PNG
請實際比較一下上兩圖,就知道其中差異了。

此外,在輸入完之後,最好還是親自播放一次聽聽看有沒有甚麼問題。播放的方法有三個:

(1)一個是直接在鍵盤上按下空白鍵(Space)

(2)或者是按下F11叫出播放器,如下圖:
使用播放器的好處,就是可以進行各種播放時的設定,比如說可以慢速/快速播放、調整音量、反覆播放、加上節拍器、或者是幫你數預備拍(對,它可以當作卡拉OK使用)。

(3)按下視窗中上方的播放鍵,如下圖:
MuseScore_Tutorial072.PNG

要用哪種方式播放,就請自行視情況判斷了。

最後在進入分譜的設定之前,我建議修改一下總譜的比例,否則列印出來的張數會非常多,不論是列印或是觀看都很麻煩。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總譜在調整比例之前到底有幾頁?方法很簡單,就是按下鍵盤上的F12鍵即可。

MuseScore_Tutorial073.PNG
按下F12後,就會在視窗底下看到樂譜各頁的縮圖,如此可以很快知道樂譜總共有幾頁。

不過,需要提醒一下,顯示這個縮圖非常吃記憶體,建議沒事不要打開


以這份樂譜而言,結果就有85頁,如果不調整的話,實在太不環保。調整的方法如下:


MuseScore_Tutorial074.PNG
點選視窗上方的Layout>Page Settings...,然後會跳出以下這個視窗:

MuseScore_Tutorial075.PNG

預設值就是圖中這個數值=1.764,通常調整到1.5~1.3左右會比較好。

MuseScore_Tutorial076.PNG
以上這個圖,就是調整到1.3左右的大小。在這個比例下,總譜頁數縮小到了31頁。


最後,就是介紹分譜的製作。

對MuseScore來說,當總譜輸入完的瞬間,分譜就等於完成了。這個部分以前也大致寫過,現在則是針對這個部分補充。


首先如下圖所示:

點選File>Parts,然後....

在分譜製作視窗中,點選New All,然後再選OK,就完成了。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如果之前沒有設定好各聲部的名稱的話,聲部的名稱就會是依照MuseScore的預設來做,通常都不會是我們想要的名稱。

分譜完成的樣子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這種自動轉換好的分譜,排版上還是需要微調一下(換頁、字與字的間距、圓滑線的方向...或者加上頁首、頁尾之類的),特別是即便你在總譜上做的調整,在分譜中都不會出現,需要重新再來一次。

以下稍微說一下排版的幾個技巧。

(1)換行/換頁。自動製作出來的分譜,並不會考慮到視譜者翻譜的問題。這種地方就需要自己調整。如下所示:

MuseScore_Tutorial077.PNG

然後,按下鍵盤上的Enter鍵,就完成換行了,如下圖所示:
MuseScore_Tutorial078.PNG

至於換頁,則是在Breaks & Spacers選單底下:
MuseScore_Tutorial079.PNG

(2)加入頁碼、樂曲名與樂器名
如下圖所示,請先點選視窗上方的Style選單中的General
MuseScore_Tutorial080.PNG

接著在跳出來的視窗中,選擇Header, Footer, Numbers選項
MuseScore_Tutorial081.PNG
然後輸入$:workTitle:-$:partName:-p.$p的字樣(請注意workTitle與partName都有大小寫區分,不要弄錯),然後按下Apply to all Parts(這樣只要做一次就好)。如果你在一開始就有正確設定好曲名與樂器名,你就會在所有的分譜頁面的下方看到類似下圖的結果:

MuseScore_Tutorial082.PNG
這樣就知道一開始做好曲名與樂器名設定有多重要!

這裡補充一下,MuseScore中關於頁首頁尾的變數,主要是以$:(錢號加冒號)開頭,:(冒號)結束,各種變數的定義如下(其實你在輸入時,程式就會自己跳出來提示):




最後,再補充一下,總譜與分譜轉檔的方法。MuseScore預設檔案格式是mscz檔,沒有安裝MuseScore的使用者當然是無法讀取這種格式的檔案。考慮容易列印與共用性,就有必要轉成pdf檔。其方法也很簡單,同樣是在File功能表中設定,如下所示:

先點選File>Export Parts,然後指定好要儲存pdf檔案的路徑與檔名就完成了。
轉出來的檔,包含總譜與分譜合在一起的版本,與個別的分譜,這一點也很貼心。

另外,除了輸出pdf檔之外,如上圖所示,點選Export指令的話,其實會發現檔案可以轉成mp3檔,就可以自己製作卡拉OK示範帶了(但需要先去官網下載轉mp3檔案的免費decorder程式,路徑:http://lame.buanzo.org/,下載好decorder後,在轉檔時指定好decorder路徑---只需設定一次,就可以做成mp3了)。

如果自己在手動貼上圖片,轉成AVI等影像檔格式,也可以投稿到你家水管去。MuseScore官網上也有可以直接將總譜轉檔成影片、然後上傳你家水管的功能,不過免費版只能兩週用一次。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