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遊記,但卻發生在十三年前 :)
這是我以前還在某煎肉盤石公司打工時發生的事情。那時煎肉盤石公司的習慣是在每年的第二季淡季指定一週的時間做為黃金週,全公司除了少數留守單位外,依照資格發與旅遊津貼,全部各自去放旅遊假。忘了是甚麼原因,總之我又選擇了去日本自由行。
(題外話,我覺得這個制度還不錯。因為所有的人都去放,上面的長官就找不出理由讓人放不成。可惜後來取消了這個制度,不再指定同一時期放,反而往往就放不成了)
這次的行程,自然是少不了去各大唱片行、書店巡禮,內容上大致也與後來寫的遊記差不多,這裡也就不再一一詳述了(其實是也記不太清楚發生了甚麼事,畢竟十幾年都過去了)。不過,因為我有買JR周遊劵,所以就利用這個搭新幹線去東京之外逛一逛。其中一個地點就是,位於靜岡濱松的樂器博物館。
這個濱松樂器博物館是日本唯一的樂器博物館,也是東亞最大的樂器博物館,裡面的確收藏了不少奇奇怪怪的骨董樂器。但這家博物館不僅是收藏展覽而已,還很有心地用這些樂器灌錄合輯CD,算是替它們立傳,也讓大家更容易明白這些樂器當年具有怎樣的音色聲響。
該館現在設有烘培雞,地址、開放時間、與相關的收藏都可以在此查到詳細的資料(但這個搜尋系統寫得不好,查起來很不便@@):
此外,順便要再補充一下,從地圖上看,濱松離東京雖然不遠,再加上是搭新幹線,理論上應該是不會很花時間才對。然而因為沿途停的站很多,實際上還要花一個多小時才會到。我又不是早起的人,也是拖到快中午才出發,因此扣掉來回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間,只能在館內走馬看花。將來如果有機會再去而好好安排時間的話,應該是可以好好看一下,寫出比較詳盡有內容的遊記才對。
總之,以下就簡單用當時的照片,回顧一下這個博物館的內容吧。
===
樂器博物館的外觀。這座樂器博物館其實就在當地著名地標ACT City中。圖片中的高樓就是ACT City,頂上有觀景台,可以免費參觀。前方的比較小的建築才是樂器博物館。
這是ACT City通往樂器博物館的中庭,布置得也很精緻。
樂器博物館的入口 (這裡每年也會有定期舉行音樂營)
這個東西,也很有趣。叫做揚聲小提琴(Stroh Violin)。是以前錄音技術不發達下,為了能錄出大音量且具有指向性的聲音(這樣才能對準麥克風發音),而特別開發出來的怪物小提琴 XD
這個東西叫方鋼琴(Square Piano),是流行於十八世紀的樂器,算是現代鋼琴的前身之一。
這一隻根據館內的資料庫所寫,叫做上低音提琴(Baritone)。
不過我覺得很想在維也納舒拉梅爾民謠樂團(Schrammelmuzik,會使用G調高音單簧管~降A調單簧管的兄弟,就像降B調與A調的關係一樣~與雙頸倍低音吉他等特殊樂器編制)中使用的雙頸倍低音吉他。詳情我不記得了....@@
這隻就更有趣了。明明是弦樂器,但名字卻叫做「水喇叭(Tromba Marina)」。是流行於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樂器。不過,其實這個字,是南歐(西班牙)形容水上龍捲風的意思。因為樂器的形狀有點像水上龍捲風的樣子。據說聲音也有點像小號,這也是被這樣命名的原因之一。
這一堆是館內收藏的弦樂器之一景,包含剛才看到的揚聲小提琴,與一些弦樂器套件。
這一大箱就更酷了。叫附管風琴的搖弦琴(Hurdy-Gurdy with Organ),據說是法國會適用的一種民謠弦樂器。
這一片牆上的樂器,則是豎琴與吉他/魯特琴的混血兒們,名稱就叫「豎琴吉他」或「豎琴魯特琴」
當然,也少不了日本本土的各式大小鼓。
博物館中也有很多這種公仔樂團裝飾
這個也是日本本土的弦樂器,如三味線等等。
這一區也是日本管樂器,如尺八、蕭等...。
這隻號口做成龍形(蛇形)的超酷樂器,基本上吹法和長號一模一樣,算是長號的兄弟,主要流行於法國與比利時的管樂隊中,名稱叫Buccin(發音類似「布桑」),中文我不知道該怎麼翻,姑且稱之為龍頭號吧? XD
這隻有多活塞、多號口,疑似小號與法國號的家族樂器,竟然正式名稱叫高音長號(Tenor Trombone),其中必定有些甚麼誤會 XDDDD
由於隔壁擺的就是長號家族,也只好姑且相信上圖那隻怪樂器就叫那個名字吧? XD
順帶一提,右邊那隻也有很多活塞,然後一堆轉來轉去管身的樂器叫做活塞式高音長號。很妙吧?
這一排則全是小號家族。(對,您沒看錯,圖中那個長得像法國號的樂器,其實正式名稱是「短號=Cornet」)
不太懂當時為何會從這個角度來拍...(汗)
總之,左半邊是小號的關聯家族(Slide Trumpet)、右半邊是法國號家族。
這一票則是上低音號(Euphonium/Baritone)家族,其中最右邊那隻叫雙口(Double Bell)上低音號。
這一排則是蛇號(Serpent),算是一種低音版的小號家族樂器,主要用於十七、八世紀。
這兩隻則是蛇號的後續改良機種。都是法國人搞出來的樣子。叫做蛇形低音管(Basson Serpent)。雖然名叫低音管(Basson),但卻是不折不扣的銅管樂器。
當然,照片裡一定少不了有單簧管家族。左起是阿爾伯特式A調單簧管(現在在二手市場上還找得到!)、中間是傳說中的可以轉換調性的A/降B調單簧管(因為機構太過複雜,很快就自滅了)。最右邊則是金屬製的A調。
這幾隻,是法國人發明的低音銅管樂器,法文叫ophicleide,是從希臘文「蛇(Ophis)」與按鍵(Kleides)」所組合起來的字,翻成中文的話,應該叫蛇鍵號吧?
在某些樂曲(如拉威爾寫的作品中有用到,另外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也有它的蹤跡)會用到,算是低音號出現前,負責樂團低音銅管聲部的樂器。
這是古代(十九世紀)的D調單簧管(左)與降E調單簧管(右)
這是整排的古代單簧管。
自然也少不了中音單簧管、巴賽管、低音單簧管等家族樂器。最前方的那幾隻管身對折,有點像低音管與單簧管的綜合體的樂器,也許該翻成八度單簧管管(Octavin)。因為它的管身其實是圓錐形,而不是圓筒形,因此按下泛音鍵後,是跳八度而不是十二度,這也是它的名稱由來。
各式長笛,嗯...跳過!
(喂~)
這一排也很有趣。如圖所示是複管樂器家族。因為有兩支(多隻)管身,所以可以一人吹出兩個以上的音高。
這一排則是薩克斯風家族。但我只拍了這隻長得像單簧管,卻是明顯圓錐管身的塔羅加特笛(Tarogato)。這種樂器即便是現在也仍有匈牙利人使用,我自己就有這種樂器的CD。
然後是各式雙簧管。
以及雙簧管家族與低音管家族樂器群。
金屬製雙簧管,這顯然是給戶外的軍樂隊使用
輸人不輸陣,低音管也有金屬版本。
走馬看花看完博物館後,就上了ACT City去參觀。
這是從ACT City頂上的觀景台拍的濱松市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