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法國共和禁衛軍樂團介紹

引用資料:

日文維基百科

禁衛軍管樂團訪日音樂會解說

禁衛軍管樂團CD解說

Whitewhale部落格

 

法國共和禁衛軍樂團(Orchestr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是隸屬於法國國家憲兵隊中之共和國禁衛軍的管樂團/管弦樂團。這個樂團的管樂部分演奏水準之高,就某種程度來說可以說是「世上最佳」或是「世界最強」的管樂團。實際上聽過該樂團演奏的白遼士、德布西、拉威爾等大作曲家也對此樂團讚不絕口。其主要是採用軍樂隊式的管樂團編制,但有時也會加上弦樂演奏家而成為管弦樂團的編制。(由於原本就是以軍樂隊的形式發展起來的,通常就簡稱「禁衛軍管樂團」,本文主要也採用這樣的簡稱)。其管樂團與管弦樂團的正是名稱分別為法國共和禁衛軍管樂團(Orchestre d'Harmoni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與法國共和禁衛軍管弦樂團。

 

此樂團演奏的曲目非常廣泛,從古典到現代音樂、甚至爵士與通俗曲目的原創或改編曲(禁衛軍管樂團前往日本演出時,曾演出著名的日本歌曲淚光閃閃=涙そうそう作為安可曲。並且也常演出法國著名電影作曲家Michel Legrand的改編曲)。甚至許多知名作曲家親自指揮此樂團演出自己的作品如:聖桑的清唱劇(Cantata)、拉威爾的波麗露(Bolero)和梅湘的耶穌升天(L'Ascension)等。

 

該樂團首次來到日本,是在1961年十一月,由該樂團第七任樂長(首席指揮者)富蘭索瓦‧朱利安‧布亨Francois-Julian Brun)先率領總共七十六人的管樂團編制前來。很可惜的是,這個樂團從未來過台灣演出,此地的聽眾只能藉由CD才能欣賞到他們的高超技藝。當年他們演出了巴哈、拉威爾、德布西、羅西尼、白遼士、雷史畢基等作曲家的管弦樂曲之管樂改編版本,帶給日本管樂音樂發展莫大的影響(當時許多的樂評以「衝擊」來形容他們的演出)。此外,首次訪日之時,在東京衫並公會堂演奏了瀨戶口藤吉的「軍艦進行曲」(這是日本的柏青哥店裡必放的名曲)、團伊玖磨的「祝典進行曲」、弗洛朗‧舒密特(Florent Schmitt)為禁衛軍管樂團所創作的「酒神節」(Dionysiaques)、德布西的牧神之午後前奏曲、比才「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法蘭德爾舞曲(Farandole)等等,並且作了現場立體聲的錄音。然而直到2007年三月NHK-FM的廣播節目「今日是整天吹奏樂三昧」中,才發現他們第一次訪日時的B組音樂會曲目的實況錄音,並且在節目中播放出來;因為演出的精彩程度簡直令人無法想像是四十六年前的錄音,當時還引起了不小的話題。其實,當時布亨對自己的樂團也相當有信心,他在節目單上寫下:「我們擁有不遜於柏林愛樂或是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奏水準」。這個錄音後來在2009年6月由NHK重新出版成CD發售。(參照禁衛軍管樂團DVD/CD合輯

 

現今與禁衛軍相關的音樂團體-

 

 禁衛軍最初只有共和禁衛軍樂團(Musiqu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一個音樂團體,但到了現在,已經有了許多不同性質的音樂團體。

 

1.      共和禁衛軍樂團(Orchestr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就是本文主要介紹的樂團。

 

2.      共和禁衛軍合唱團(Choeur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3.      共和禁衛軍軍樂隊(Musiqu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此樂團與1.的共和軍樂團是不同的團體,雖然使用舊有的名字,但在歷史傳承角度來看,這是舊有的共和禁衛軍鼓號樂隊(Batterie-Fanfar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更名之後的音樂團體。目前共和禁衛軍軍樂隊包含兩個團體:鼓號樂隊(Batterie)管樂團(Harmonie)。前者含15名鼓手、20名號手。後者依照一般編制47名的管樂團。共和禁衛軍軍樂隊主要負責室外的勤務,但其管樂隊也會舉行室內的音樂會。(1.的共和軍樂團只演奏室內音樂會)

 

4.      共和禁衛軍拿破崙鼓隊(Batterie Napoleonienn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5.      共和禁衛軍獵號隊(Trompes de Chass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6.      共和禁衛軍騎兵信號樂隊(Fanfare de Cavaleri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不過,其實一般所指的禁衛軍管樂團,不論在歷史上,或是今日,指的都是1993年之前的Musique de la Garde Républicaine1993年之後的Orchestre d'Harmoni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樂團歴史

 

1848年

以巴黎防衛軍的團員為班底創立十二名的騎兵信號樂隊(Fanfare)。這是共和禁衛軍音樂隊(Musiqu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的起源,現在該騎兵連隊中仍然還有騎兵信號樂隊的編制存在。

 

1852年

開始在巴黎戰神廣場(Champ de Mars)舉辦正式的演奏會,獲得巴黎市民的熱烈迴響。此時樂團的編制是包含打擊樂在內的36人銅管樂團

 

1856年

擴大為包含木管樂器的56人管樂團編制(也有53人的說法),正式編成了所謂的禁衛軍音樂隊。

                    

1867年

這一年七月,參加巴黎世博會中的國際軍樂隊大賽,在參賽九國十個樂團中和普魯士的樂隊同獲第一獎。從此確立了歐洲第一流管樂團的地位。

擔任比賽評審的二十名裁判中,包含了白遼士、古諾、德利柏等著名的法國作曲家,而這些裁判們簽名的獎狀,現在還保存於共和禁衛軍的古文圖書館中。

(這時歐洲正處與普法兩強對立的緊張氣氛中,不知道裁判們有無受到情勢的影響——三年之後,普法戰爭爆發,如眾所知,法國慘敗)

 

1871年

伴隨著法國在普法戰爭失利後由君主制變為共和制,禁衛軍音樂隊正式開始使用「共和禁衛軍音樂隊」的名稱。

 

1872年

舉行為期三個月的美國巡迴之旅。開啟了往後於世界各國的巡演歷史(英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義大利、保加利亞、瑞士、加拿大、德國、西班牙、日本、前蘇聯、斯洛維尼亞…等等)

 

1900年

第四任樂長帕雷開始了樂團灌錄一千首曲子的大計畫,於是現在可以聽到很多該樂團當時的歷史錄音。

 

1928年

前團員理察(Richard)轉任哥倫比亞(Columbia)公司的總監,因此為樂團留下了大量的錄音,也讓世界各地的聽眾更加有機會認識這個高水準的樂團。

 

1933年

當時的樂長都彭將樂團的編制由標準77名擴大為83名。

管樂版「波麗露」(Bolero)首演,指揮正是原作曲家拉威爾本人。

 

1947年

接受當時法國總統樊尚‧奧里奧爾(Jules-Vincent Auriol)的建議,加入四十名弦樂團員,開始同時具有管弦樂團的編制。

 

1961年

首次訪問日本,造成空前迴響。之後又分別於1984、1987、1993、1995、1997、2001、2007、2010年等多次前往日本巡迴演出。

 

1973年

新任的樂長布堤改變樂團編制,刪去大部分的薩克斯號家族銅管樂器,將管樂團的編制降回75名。

 

1993年

樂團名稱再度改為法國共和禁衛軍樂團(Orchestr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歷任樂長(首席指揮)

 

禁衛軍管樂團的樂長是以比賽的形式決定的。原本是僅限法國三軍各樂隊的樂長才能參加這個比賽,但根據1971年12月23日實施的法令規定,比賽開始開放給民間一般的音樂家參加,所以侯傑‧布堤(Roger Boutry)就成為了首位出身民間的禁衛軍樂團樂長。以下是歷任樂長的名單:

 

第一任:

尚‧喬治‧波留士(Jean George Paulus)1848~1873

 

第二任:

阿道夫‧瓦倫泰‧賽列尼克(Adolphe Valentin Sellenick 1873~1884

 

第三任: 1884-1893

古斯塔夫‧魏提治(Gustave Wettge) 1884~1893

 

第四任:

菲利浦‧查理‧加布里爾‧帕雷(Philippe Charles Gabriel Parés) 1893~1910

 

第五任:

溝姆‧巴雷(Guillaume Balay) 1910~1927

 

第六任:

皮耶‧雷翁‧都彭(Pierre Léon Dupont) 1927~1944

 

代理樂長:

菲利尚‧佛瑞(Félicien Faure 1944~1945

 

第七任:

富蘭索瓦‧朱利安‧布亨(François-Julien Brun) 1945~1969

 

代理樂長:

雷蒙‧理察(Raymond Richard) 1969~1972

 

第八任

侯傑‧布堤(Roger Boutry) 1973~1997

 

第九任

富蘭索瓦‧布朗傑(François Boulanger 1997~

 

編制

 

現在法國共和禁衛軍樂團主要是由管樂團的團員加上弦樂演奏家所構成的。其中包含具備國家憲兵對身分的三名士官(樂長=指揮=國家憲兵隊中校、副樂長=副指揮、編制責任士官)以及其他116名的演奏團員。

 

演奏團員經過兩年的訓練期後軍階會升成准尉,而目前幾乎所有的演奏團員的軍階都是國家憲兵准尉。團員幾乎都是巴黎高等音樂院第一獎畢業的音樂家。歷代團員之中,也有許多名氣極大的演奏家,例如豎笛的尚賞(Paul Jeanjean)、得列克留斯(Ulysse Delecluse)、郎斯洛(Jacques Lancelot)、與薩克斯風的穆爾(Marcel Mule)等等。

 

該樂團也允許團員在民間兼職。另外,也有女性團員存在。目前,共有二十二名團員兼任其他民間管弦樂團的職務,而共有四十九名團員兼任私立音樂學校的教職。

 

現在各樂器的演奏人數如下所述:

 

管樂團部分

獨奏豎笛:2名(相當於管弦樂團中的豎笛聲部)

第一部豎笛:11名(相當於管弦樂團的第一部小提琴)

第二部豎笛:7名(相當於管弦樂團的第二部小提琴)

降E調豎笛:2名

中音豎笛/低音豎笛:4名(*這是維基百科的說法,實際上他們幾乎不使用中音豎笛)

長笛/短笛:4名

雙簧管/英國管:4名

低音管:4名

薩克斯風:7名

小號/短號:7名

法國號:7名

長號:4名

上低音號(實際上使用低音薩克斯號=Bass Saxhorn):4名

低音號:1名

低音大提琴:2名(管樂團專用)

打擊:6名

豎琴:2名

管樂版改編編曲家:1名

 

弦樂團部分

第一小提琴:12名

第二小提琴:10名

中提琴:8名

大提琴:6名

低音大提琴:3名(弦樂團專用)

 

補充說明:

 

禁衛軍管樂團,以演奏古典管絃樂曲的管樂改編版本居多。但不管是過去或近代的改編,都習慣將獨奏豎笛(Solo Clarinet)從豎笛群中獨立出來。獨奏豎笛擔任的角色就是原本管弦樂版本中的豎笛聲部,而其他的豎笛群則是擔任代替弦樂的角色。當然,如同管弦樂團的編制一樣,獨奏豎笛一般情況下是只有2人的。

 

 布堤加入禁衛軍樂團以後,短號(Cornet)、柔音號(Flugelhorn)等樂器並非完全捨棄不用,只是使用的機會大為降低。但中音號(Alto Horn)、小上低音號(Baritone)則是完全捨棄不用了。不過在布朗傑接任樂長之後,似乎又開始恢復使用這些薩克斯號家族樂器了。

 

 低音薩克斯號(Saxhorn Basse)是音域與上低音號(Euphonium)相當的樂器,但並非相同的樂器,傳統上,法國的管樂團是絕大多數使用的是低音薩克斯號,直到90年代禁衛軍管樂團才開始採用上低音號,兩種樂器並行,視曲目採用。古典管絃改編曲目基本上都還是採用低音薩克斯號。

 

倍低音薩克斯號(Saxhorn Contrebasse)也是現在禁衛軍管樂團中仍在使用的薩克斯號家族樂器。在現今的樂器定義上,其實已經就是低音號(Tuba)了。,在禁衛軍早期比較龐大的編曲中,還會將降E調和降B調Tuba分開記譜。目前的編制表上還是有分低音號和被低音薩克斯號的原因是標記低音號演奏的是原曲管弦樂版本中的低音號部分(比照獨奏豎笛的說明),而倍低音薩克斯號則是加強弦樂(低音大提琴)的低音部份。

 

 

小號家納卡里亞可夫(Sergei Nakariakov)對禁衛軍管樂團的看法

 

我曾經和禁衛軍管樂團在布朗傑大師的指揮下於日本橫濱合作過阿魯圖尼亞的小號協奏曲(Alexandre AroutounianTrumpet Concerto)。

 

我認為禁衛軍管樂團多少和其他的管樂團有些不同。應該說是演奏的風格不同、趣味上也有所不同吧。我認為他們具有獨特的風格與音色。我和他們合作協奏曲時,有非常好吹的印象。而且本來這是全部都是管樂器所組成的樂團,一般來說音量會比較大,在音量平衡上和管弦樂團應該是完全不一樣才對;但禁衛軍管樂團在這點上卻有非常好的彈性調整。不知道是否可以說是他們有專業的彈性調整方式,總之他們幾乎沒有音量平衡上的問題。

 

以前我也和英國的銅管合奏團演奏過同樣的阿魯圖尼亞之小號協奏曲,他們在編制上並沒有很大,但整個樂團音量之大,可是讓我嚇了一跳。而且,純銅管所構成的樂團在音色上總是變化有限吧。從這一點來看,禁衛軍管樂團可說是具有豐富不同變化音色的樂團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