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柏林愛樂豎笛首席Wenzel Fuchs專訪(下)

 


旁聽同輩上課帶給我很大的刺激!


 


 --想請教一下 舒密特 教授上課的情形‥‥


WF 至少對我來說, 舒密特 教授是非 常好的 老師。他在當時,已經有很多的學生了,我記得最多時好像有38位學生吧?當時和我一起上課的朋友們,現在也都是維也納愛樂的團員了。像Johann HindlerErnst OttensamerNorbert Taubl等(譯注:後兩位也是維也納愛樂首席,也就是說維也納愛樂現在有三位豎笛首席)‥‥也有人當上了維也納交響樂團的團員



 當時每週被指定要練習的曲子,就好像是「考試」一樣。舒密特老師上課時,其他的學生也可以自由來旁聽。雖然這不是強迫參加,也不是集體的大班課程,但接受老師指導的只有一位學生,而卻有另外大約15人坐在旁邊旁聽。而且舒密特老師的課是從兩點開始到七點結束,大家都還是兩點不到就來了,然後按照自己的順序上去上課。上完以後,就等在旁邊聽同輩的演奏。這給我很大的刺激,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呢!



 例如,如果有個同學非常用功而把史博(L. Spohr)的協奏曲吹的很棒,那我也會有不想輸給他而要努力練習的心情,或是會開始考慮自己該怎麼表現這首曲子會比較好‥‥





 至於真正上課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如果一天之內要上課的學生很多的話,大概15分或30分左右就結束了。但是如果學生不多的話,舒密特老師就會花時間仔細的指導;甚至對於要考管弦樂團的人,還可能獲得兩個小時惡補的機會,只是這種情形不太常見。不知道老師現在有沒有改變教法呢。

 


 --想請教維也納的豎笛,有怎樣的傳統「風格」?


WF 我想首先來說,其特徵就是有溫暖的音色。不過,所謂的音色就像是歌手的聲音一樣,也應該有各種不同的色彩存在。因為只靠著維也納典型的音色而要演奏所有類型的音樂,是很勉強的事。例如要演奏法國音樂時,我想就應該要多少改變一下音質。而我希望能更重視這樣的調整彈性。


 


 --如果和Alfred PrinzLeopold Wlach的時代相比呢……?(譯注:這兩位都是維也納愛樂的前豎笛首席,其中Wlach也經過世)


WF 嗯,對維也納的豎笛來說,也應該要有多一點的調整彈性。
 其實我不太清楚Wlach的事(譯注:他老人家1956年就去世了,當時福克斯還沒出生哩),不過我非常喜歡Prinz先生,所以很清楚他的風格。他可以說是維也納最好的演奏家之一。但他在一年前離開維也納,前往美國印第安那州的Bloomington教豎笛了。


 


 --這次的獨奏會中,我聽到您演奏法國曲目時會使用抖音(Vibrato),但演奏布拉姆斯時就完全是純澈音色……


WF 這是為了配合音樂「搖動」的氣氛,而自然加上去的。因為在法國音樂中具有某種所謂的「搖擺(Swing)」感覺。但對德國音樂來說,就不可以這樣做。


 


 --在聖桑的豎笛奏鳴曲中,您表現出大幅度表情的音色,給我很深的印象。雖然在日本,一般會認為維也納或德國的豎笛家不會加上抖音才對(笑)。


WF 這可是演奏家的適應力喔。音色並不是單純由樂器或奏法,而是要靠這裡(指著頭)來產生的。



 當在練習某一首曲子時,與其只聽一張CD而只知道一種演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多接觸各式各樣的解釋,而拓廣自己的視野。也就是要自己去慎重選擇,判斷出最好的解釋方法。


 


 --學生時代,有去聽各式各樣豎笛家的錄音嗎?


WF 當然。


 


 --有哪個演奏家給您帶來特別的印象呢?


WF 說到音樂個性的方面,能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話,就是史托茲曼(Richard Stoltzman)。如果要把演奏風格也考慮進去的話,雖然不是全部都喜歡,但總有讓我感到很有魅力之處。我雖然沒有和他本人直接碰面聊過天,但像是他吹的法國音樂、如改編「鬼火(Gymnopedie)」等流行小品的演奏專輯,都是非常棒的演奏。總覺得他有些地方很像高威(James Galway,前柏林愛樂長笛首席,也是著名長笛獨奏家)的感覺。





 反過來說,我就不太喜歡史托茲曼演奏的莫札特豎笛協奏曲。(譯注:哎呀,我剛好有他的莫札特豎笛協奏曲版本)畢竟,我們是從小聽Prinz與貝姆(Karl Bohm)合作的莫札特豎笛協奏曲長大的……。這個版本真是非常的自然,其第二樂章是在簡潔的流動中也具有深度,即使沒有作特別的處理,也充滿豐富的內涵。一面要展現出技術,一面卻不可以用太做作的把音樂搞「聳」,是演奏莫札特時非常重要的原則

 


 --的確,就這樣的意義來看,史托茲曼是會試著用各種巧妙的手段來表現音樂型的演奏家


WF 沒錯但也是因為如此,有時就給人有秀過頭的感覺





 不過,對莫札特的豎笛協奏曲來說,是有各種演奏的可能性30年前和今天的維也納演奏之間,在莫札特的演奏風格上應該也有不少的改變,甚至對我自己來說,30年後應該也會有不同的解釋吧不過現在和以前古老的年代不同,在管弦樂團中也有不少多采多姿的指揮家來指揮出不同的演奏,因而演奏家們受到的影響也不能說不小。所以說如果大家都是同樣的演奏風格的話,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就好像長笛界的高威,有很多模仿他的演奏者出現一樣


WF 沒錯


 


萊斯特(Karl Leister)吹過的豎笛現在在我的手上‥‥


 


 --和舒密特先生一起學習的同門學長們,現在都在維也納愛樂活躍著,只有您一人獨自在柏林發展。這是因為身為演奏家的意識差別造成的結果嗎


WF 當然,我從學生時代就認為維也納愛樂是國內最好的樂團;不過,柏林愛樂卻對管樂演奏者來說是個很特別的樂團,尤其是其首席演奏者在獨奏的表現力上。維也納愛樂的管樂器演奏者,基本上是以建構出美好的和聲為主要考量。所以我個人對於獨奏時到底可以做出多大的表現力非常感興趣。這就是我最想去柏林的理由。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在我十六歲的時候,維也納愛樂剛好有三個豎笛的空缺。因為當時其豎笛聲部的組員剛好不是退休、就是生病或去世。(譯注:這是犯太歲嗎?),然而,這三個空缺都被比我稍微大一點世代的演奏者佔去了,唉,明明就在眼前了說……


 


譯注:最後這一句,恐怕才是真心話。雖然我也比較喜歡柏林愛樂(除了豎笛以外,他們的法國號前首席G. Seifert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聲音),不過,對一個奧地利人來說,能在國內而且還是在世界排名第一(2006BBC作的排名)的樂團工作才是首選吧。





 舒密特老師常常會帶著學生去參加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增額(譯注:Extra,指的是通常編制上只有用到兩位豎笛家,實際上卻有三位或四位豎笛家參加演出)演出,這是非常重要的經驗。而我在19歲進入維也納國立歌劇院交響樂團(Volksoper Symphonieorchester Wien)前,就已經參加過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維也納愛樂或是維也納交響樂團維也納室內管弦樂團的增額演出。


 不過,如果問那時候的我對吹樂團或是吹獨奏哪個比較感興趣,我會選擇獨奏。不過,那時候維也納的音樂院,並不會很積極的教導法國的獨奏曲目。所以第一個拿著Francaix豎笛協奏曲去上課的就是我喔



 接下來要先說一下我在國立歌劇院交響樂團的工作,是個非常好的經驗。在那裡,不管是怎樣的曲目都必須要嘗試看看。除了歌劇或輕歌劇以外,也必須演出像KissMeKate等的音樂劇。我還記得當時吹了薩克斯風呢。


 --ㄟ~!


 


WF 因為我在維也納的音樂院時,有藉由上尤金羅素先生(譯注:Eugene Rousseau,可以說是古典薩克斯風界的大長老,這點讓譯者更驚訝)的大師班(Master Class)而學過薩克斯風。而且在國立歌劇院,幾乎所有的演出都不排練,就好像持續進行著視譜大會一樣。(笑)在加演時還可能隨時就會卡掉,真是非常可怕我在那裡待了五年,然後就進入了ORF奧地利廣播交響樂團這是個非常喜歡演奏現代音樂的交響樂團,等於又是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環境來吹奏我在那裡也待了五年所以等於在維也納待了10年,過著參加管弦樂團的生活


 


 --然後您在1993年,加入了柏林愛樂BPO


譯注:同年Karl Leister退休,所以福克斯是去接萊斯特大師的位置的。 另外,柏林愛樂編制上應該有兩位豎笛首席才對,但現在樂團的團員名單上,只有福克斯一人掛著首席的頭銜。也就是說,比起VPO現在有三位豎笛首席,BPO卻只有一位,很奇怪吧?


 


WF 聽說在我進去前,一共辦過兩次的徵選會第一次的甄選會只開放給德國人參加,不過結果卻沒有人通過甄選到我參加時,我也不知道一共有多少人來參加,大概有30個吧……我想參加者都是在其他地方有很豐富經驗的演奏者吧


 


 --在樂器方面,聽說您參加柏林愛樂的甄選時,是使用Hammerschmidt的樂器嗎


WF 是的直到進入柏林愛樂的第一年間,我也還是在用Hammerschmidt的樂器但我現在吹的是Wurlitzer的樂器Hammerschmidt的樂器當然是很棒,不過現在我覺得Wurlitzer比較適合我兩者的音質稍微有些差異,而Wurlitzer在聲音的中心上是更加明確,吹起來的感覺也比較好



 這兩把Bb調與A調都是1977年製造的Wurlitzer的前老闆是在1990年去世的,從那時開始,就有很多演奏家開始找之前他做的豎笛。不過,好像很難找到。而這兩把樂器其實是柏林愛樂擁有的,沒錯,就是柏林愛樂的財產。這是由萊斯特去挑,柏林愛樂花錢買下的

 

當萊斯特退休時,打算要自費買下這兩把樂器,不過樂團方面卻說我們已經決定後接下來要給誰用了而加以拒絕。(譯注:喂,你們怎麼可以對一個在這裡工作34年的老人這麼殘忍?)嗯,反正他也還有其他把樂器。所以接下來我就可以用這兩把樂器直到我65歲退休了……不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這麼順利啦)。


 


 --是因為舊樂器的聲響比較好的關係嗎?


WF 對,我是這樣想的至於是什麼理由我就不懂了是因為管身的木頭,受到歲月的薰陶而變好了嗎……?總之,這兩把實際上就是很棒的樂器就是了



 吹嘴是在維也納時代以來就一直在使用的吹嘴。是開口比較小,承靠面比較長的吹嘴簧片以前是用自己做的,但現在比較沒有時間,主要是直接買Stuer牌的維也納式簧片來用 (以下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