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吳清源棋談(24)

 



 


吳先生在[母之記](譯注:[莫愁]書中的一章)寫道:[父親還在世的時候,把我們兄弟三人叫到跟前站在一起,並且說要把文字(譯注:書法)留給浣,文學留給炎,而圍棋留給泉。]因為吳先生的父親是個有很多興趣的人,所以想把這些自已擁有的興趣事物,分給自己的小孩吧。不過,吳先生的父親吳毅氏似乎不懂世事,是個不成功的公務員。


 


吳先生跟我說了關於他父親的事:[父親有很多兄弟,所以就從家裡拿了一點錢,自己獨立出來。然後雖然當上了公務員,但是月薪很低。當時正是張作霖與吳佩孚在打直奉戰爭的時期,所以北京的政界非常腐敗,如果不討上層官員的歡心,就什麼也做不了。但這不符合父親的個性,所以一直無法出人頭地。]


 


[父親當時是在一個所謂平政院的單位工作,但應該不是重要的職位吧。所以常常沒事可做,而到處閒晃。平常是中午左右去到辦公室。而家裡距辦公室很近,大概走路十分鐘左右就到了。我記得父親大概上班兩個小時左右,就下班回家了。所以他有很多時間來看書和寫書法。因為父親是對凡事都很熱衷的個性,所以也有很多字帖。從小,我也常常被叫去習字。父親過世後,家裡狀況變差,所以就賣掉了不少字帖。]


 


吳先生的父親還沉迷於文學或小說上,所以書籍多到連房間都快擺不下了:[父親是不管什麼興趣都要徹底學習下去的個性。]


至於父親的棋力,哥哥吳浣先生說:[我想大概是初段讓二子左右吧。]吳先生則是:[父親有日本棋院二級的實力吧。]所以兄弟兩人的看法是大致相同的。吳先生的家族似乎都有愛下棋的血緣,像祖父和伯父等人都有下棋的嗜好。至於大哥吳浣先生,吳先生則說:[大哥和我們一起來到日本,並且從早稻田大學轉學到明治大學,而大哥在這兩間學校時,都當上圍棋社的主將並且為學校拿到學生圍棋聯盟的優勝。也就是說,大哥在早大或明大時都拿過優勝。]而現在,吳浣先生在台灣也拿到了"冠軍"。所謂的"冠軍",就是第一名的意思。


吳先生說:[大哥的程度應該相當於日本棋院的初二段吧。]


至於吳先生,則是去年去了台灣,獲得[大國手]的稱號。所謂的國手是相當於當代第一人的意義,就好像日本的名人一樣。


 


此外,吳先生的父親吳毅氏也喜歡下"行軍將棋"。(譯注:即像是"陸軍棋"的遊戲)


[原本是下日本來的行軍將棋,但父親自己又想了很多玩法,例如增加棋子,或是花工夫改變棋子的走法、甚至增加了棋盤的格數。後來還加上飛機或戰車等棋子來進行對局。]


 


對這樣的父親,吳先生在[母之記]中這麼寫道:[特別值得記上一筆的是父親的倫理觀。]也就是說,吳先生的父親並不照著當時視為理所當然的中國習俗走:[我的父親吳毅除了母親以外,並沒有娶任何一位的姨太太。]所以:[我們這些孩子們回憶起父親的倫理觀時,都會有純美尊敬的感覺。]


 


譯注:


說到行軍將棋,如前一篇所說,吳先生小的時候也會跟著父親一起玩。


除了行軍將棋外,吳大國手也在[莫愁]中也說了他的另外幾個興趣。


首先是棒球。大國手自己對一個很有名的傳說做出了澄清。


據某個八卦雜誌記載,吳大國手剛到日本時,每天就想著圍棋,師兄橋本宇太郎怕這樣會影響健康,就帶了大國手去明治神宮球場(養樂多對的主場,不過,當時養樂多隊還沒成立,當然也沒有巨人隊)看球,結果,不知道哪一局出現了一支漂亮的安打,並且[鏘]了很大的一聲。這時聽到聲響的吳大國手竟說:[沒錯,還有這一手呀。]顯然滿腦子只有圍棋。


事實上,大國手說,這完全是子虛烏有之事,根本沒發生過。


他的確是剛到日本沒多久就知道了棒球,而且覺得很有趣。


甚至,他還為棒球台遊戲著迷,常常會去玩棒球台。(好吧,玩玩勇者鬥惡龍也是可以被原諒的行為...)


 


另外,他在富士見高原療養時,還學會了一種叫鬥球盤的遊戲。還在療養所內辦起比賽。


 


結論:就像吳大國手自己說的一樣,他是人,不是棋神。所以也需要其他的娛樂,而不是成天都下棋。


 


吳清源棋談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