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讀賣新聞官網,2008年投稿刊登
「光之碁(棋魂、棋靈王)」的正確配子
「光之碁」在週刊少年JUMP雜誌上,前後一共連載了四年。既然是圍棋漫畫,作品中當然會出現非常多的圍棋對局。而這些對局的棋盤盤面是全部仔細地畫出了正確的配子,但其實這項工作也是非常的麻煩。
要正確畫出棋盤的棋子配置,就需要正確的棋譜。而且故事中要下棋的並不是主角而已,出現團體賽的比賽會場以及棋社等場面時,就會需要畫出非常多面的棋盤與其上的棋子配置。不過負責這部漫畫的編輯以及畫家(小畑健)都是完全不懂圍棋的人,於是我就在連載開始前煩惱著「難不成只有身為原作故事創作的我來想辦法生出全部的棋譜嗎?」,總之就是有非常大的不安襲擊到我身上來。(順帶一提,我的圍棋棋力僅有三級)
就在我和負責這個案子的編輯哭訴:「我可能沒辦法準備出漫畫中要用到的棋譜。棋盤上的棋子配置一定要絕對正確嗎?」時,編輯很豪邁地回答「這件事請交給我來處理」,於是就談好了由日本棋院來進行協助。接下來就是將我畫出來的故事原作(就是畫出漫畫中每一格故事的簡圖)給日本棋院的相關人員看過,他們再來準備必要的棋譜。講是很簡單,但這可是週刊連載啊(每個禮拜都有截稿壓力)。
然而,這正開始了精采的棋譜回應。棋院方面每個禮拜會準備好劇情中需要的棋譜,甚至還會在原稿的每一格補充寫上棋盤下到第幾手棋。這些日本棋院準備好的棋譜與進行到第幾手棋的補充說明會交給負責作畫的畫家,因此「光之碁」的內容是連配角群所下的對局,全部都能畫出正確的配子。這件事讓我直到現在都覺得非常厲害、非常佩服。
在我跟負責的編輯討論「棋盤上的棋子配置一定要絕對正確嗎?」時,編輯有回應說:「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們看到不正確的東西吧。因為他們都是用這是真的東西的心態來看漫畫的喔」,現在想來真是感謝他的忠告。
令人開心的是「光之碁」在歐洲也是大受歡迎
前年夏天(2006年)我以特別來賓的身分前去參加了在義大利舉行的「歐洲圍棋大會(European Go Congress,EGC)」。這是每年夏天在歐洲各國輪流舉辦的大型圍棋活動,其實是已經累計舉辦五十一次、歷史悠久的大比賽。這裡寫得好像我對這個活動非常熟悉的樣子,其實在我前去義大利當地前,對這個活動是幾乎一無所知的狀態。這是重野由紀小姐(和我最親近的職業棋士)與義大利圍棋聯盟會長岡勇先生的邀約,既然有這麼可靠的夥伴們作為後盾,讓我下定了第一次前往歐洲旅遊的決心。於是我又約了三位朋友一起從名古屋前往義大利。
主辦地所在的弗拉斯卡蒂(Frascati)離羅馬很近,是個很涼爽非常適合居住的城鎮。這個歐洲圍棋大會的舉行時間是兩個禮拜,參加者中也有韓國人、中國人與日本人。全世界的人聚集來這裡下圍棋的這種光景、對於平常完全不關心圍棋的朋友們來說,可說是非常有意思的景象。
接下來,就是我要在大會現場致詞的時候了。現場有參加者提問說:「光之碁中你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我最喜歡的角色?「你們覺得會是誰?」我就故意反問現場觀眾,結果到處有人舉手回答「伊角」、「塔矢亮」、「佐為」、「緒方久段」、「塔矢名人」等等答案。我是一一回答「不對喔」、一面覺得大家竟然都熟知漫畫中這麼多的角色,讓我覺得好開心呀。
...然後,「小明」、「桑原本因坊」...甚麼的錯誤答案一直冒出來,讓我也有點焦躁起來了。於是我開口提示「哎呀,還有一個沒出現的答案啊!」,終於聽到了有人喊出「進藤光」的聲音。
「正解!!!」
有這麼容易被人遺忘的主角嗎?
入門教室無須談「勝負」
去年(2007年)有認識的朋友來委託我去演講。其實我很不擅長在大眾面前講話,不過既然是人數不多的場合,於是就接了下來。演講前本來還在胡思亂想些甚麼「接了這個演講也就算了,但要講一個小時半很長啊,該怎麼辦?」,後來才知道是去圍棋入門教室演講。
於是我就打算演講的內容就以「光之碁」為主,還有剩下的時間就來談圍棋入門,這樣的話應該能撐過去才對。我雖然沒有教過人下圍棋,但多少也知道入門通常都會教大家玩的「吃子遊戲」。但既然要玩吃子遊戲,就必須要有九路棋盤。那麼....要做出幾個九路棋盤來也很麻煩...。對了!想到棋院說不定可以外借,於是馬上打了電話過去,得到了「可以外借」的回覆後,讓我稍稍安了心。
但是,接下來聽到說外借要付費的事情,讓我有些意外。畢竟九路棋盤主要是用來圍棋普及教學之用,難道不能免費借用嗎?據說與教育相關的活動外借時似乎就有可能是免費,好比說是孩童聚會或是商店街的活動如果想要順便辦個圍棋入門教室的話,就能免費外借棋盤。於是,我就告知棋院那邊說「我是無報酬的圍棋入門教室」,於是終於得到了可以免費外借的結果(笑)。
接著就到了演講當天。在和諧的氣氛中,順利結束了這場帶有迷你圍棋入門教室的演講。參加聽講的人都說這場演講很好玩。不過,還是有值得反省之處。覺得不用教「先吃到棋子的一方就贏了」,應該是不管哪一方吃到棋子時,宣告遊戲「結束了」就好。雖說遊戲都會有「贏了」、「輸了」這樣的副產品,但強調輸贏時,贏了會很開心沒錯,輸了的時候會非常痛苦。如果能小心避開「勝負」這樣的字眼的話,說不定大家可以玩得更加和諧順暢。總之,這對我來是非常好的經驗。
「電郵碁」可以產出萬人適用的效果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聽過「電郵碁」嗎?這可以說是「每下一手就寄出去」的「通信碁」之電腦版。聽起來這是一種隨心所欲慢慢下的棋,其實這種「電郵碁」恐怕是更適合性急的人來下。
我老公就是這樣同一個地方無法待上超過十分鐘的超級性急人。他雖然也喜歡圍棋,但他也說隔著棋盤和別人下棋、無法隨便離場讓他覺得很痛苦。即便下網棋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因為必須一直坐在電腦前,所以對我老公來說這都是無法辦到的事情。但如果是「電郵棋」的話,可就不一樣了。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候,稍微瞄一下電腦,反正只要下一著棋就可以(做別的事情)了。會不會覺得只下一著棋很沒趣?不會不會!我老公同時進行這樣下下停停的棋局總共有二十局左右!一天之中不管是誰都能對弈。
而老公都是下了一手棋後就跑去做別的事情、或是下了一手棋後馬上離席,完全是片刻都停不下來的狀態。他一整天就是這樣反反覆覆地跑來跑去下不同的棋局,所以這種「電郵棋」根本就是超適合他的遊戲!
我則是和老公完全相反的長考型棋手。而且,我還有著非常難下出決定的優柔寡斷性格。不過,即便是這樣的我,也很適合下電郵棋!因為想要想得仔細的話,可以花一天或是兩天來慢慢想就好。如果不知道該怎麼下的時候,那一天不下也沒關係。我覺得也沒有比電郵棋更適合我的遊戲了。
其實電郵棋還有其他的優點。好比說,不擅長操作電腦的話,使用電郵棋,就可以一步一步慢慢操作。像我這樣不懂英文的人,遇到外國棋友用英文交談時,也可以拿出字典來查,或是詢問身為大學生的女兒,再給出答案就好了,所以下起來特別輕鬆。於是我們夫婦都覺得這是「可以玩一輩子下去」的好遊戲,而能開開心心地下電郵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