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為什麼(好吧,隱約可以猜到為什麼),社群媒體一直推播與西遊記(正確來說是那隻猴子)有關的貼文給我看。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日本電視台在1978年~1980年之間拍攝的連續劇「西遊記」。因為劇照一見之下,實在是太讓人好奇了:
常看日劇的人,不知道能從這張劇照認出幾個人?
照片最右邊、身著僧服的就是飾演三藏法師、不知是多少男性偶像的夏目雅子,不過她早就因為血癌而香消玉殞了。
後排看起來很高、依稀可以看出來跟派遣女醫中神原事務所老大面貌相似、其實正是飾演神原的岸部一德的弟弟,岸部四郎。岸部四郎在此戲中飾演的則是沙悟淨。
中間一見即知是飾演那隻猴子的名演員、天才學習家(所以號稱寫輪眼的森川葵多次在節目中提及他)、名主持人的堺正章。
最左邊,則是也因為派遣女醫而廣為觀眾熟知的西田敏行,他飾演的就是那個好吃懶做又色膽包天的豬八戒。別看他在這裡演這種滑稽的角色,他後來可是經常在大河劇(時代劇)中演出德川幕府將軍呢(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吉宗...)。
這戲雖然在播出萬分轟動,甚至一路紅遍亞洲,但在中文的維基百科中沒有甚麼描述,所以我想雞婆一下,來介紹與此劇相關的各種有趣八卦。
此戲是日本電視台為了紀念開播25週年所製作。
其實該台紀念開播20週年所拍攝的作品,也是改編自中國古典文學的「水滸傳」。
開始製作的1978年,正好也是對岸與日本簽訂和平友好條約之時,也是成案之因。
原本還要拍攝第三系列,甚至在第二系列最後一集都預告了,結果卻沒拍成。
日文標題雖然是「西遊記」,副題卻是英文的「Monkey Magic」。
前後拍了兩系列各26集,總計相當於一年份的52集,相當於NHK大河劇的規模。
預算上也是匹敵大河劇的十億日圓。
也因為是特別劇,演員的酬勞也比一般高,救了當初有財務危機的岸部四郎一命。
其實此劇的播出時段,剛好也是NHK大河劇播出的禮拜天晚上八點。
最驚人的是,當時此劇的收視率與大河劇相比毫不遜色,兩者最高都是27%的水準。
在當時「中日友好」的氣氛下,一部分的外景就去大陸拍攝。而央視也給予拍攝協助。
但這些外景幾乎沒有用在正式的劇情中,而是在開場影片中點綴。
主要的拍攝都是在靜岡縣、千葉縣與東京世田谷進行。
但宣傳上一直強調去中國取景,所以很容易讓觀眾誤會為幾乎都在對岸拍攝。
各集的劇情主要來自於西遊記原著,並加入日本「平妖傳」等古書的內容。
但改編幅度過大,後來拿去央視播出時,受到觀眾抗議,僅播了三集就下檔。
但此劇在英國BBC配音播出,卻大受英國觀眾歡迎。
因此在大英國協的香港、澳洲、以及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也很受歡迎。
唐三藏原本預定是找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主演,但坂東立刻拒絕邀約。
於是製作單位靈機一動,改以夏目雅子女扮男裝演出,反而成為本劇賣點。
雖然夏目雅子並不是日本第一位演出唐三藏的女星,卻從此讓女星扮演唐三藏成為慣例。
(上圖為宮澤理惠版唐三藏)
這也讓當時不少年輕觀眾誤以為唐三藏本來就是女性。
一不做二不休,此戲的佛祖也由女性飾演、而觀音菩薩則是男性,很刻意顛覆既存印象。
夏目雅子當時風靡全日本,就連另外三位男性演員也為之著迷,所以四人經常一起行動。
另外三位臭男生為了爭奪和夏目雅子獨處的機會,而只好同時出現,彼此牽制。
拍片現場,通常就是以「猴子」稱呼堺、「豬」稱呼西田、「河童」稱呼岸部。
由於主角們同時都有其他演藝活動要兼顧,因此經常都在片場掛著點滴來補充營養。
因此堺、西田、岸部戲稱自己組成了「日本點滴會」,由堺擔任會長,西田擔任副會長。
主角群的戲服就價值五百萬日圓左右。
化妝時間上,夏目戴光頭頭套約需兩小時,西田加上豬耳朵要40分。
堺的金箍只要30分鐘,而岸部最簡單,戲服套上,稍微梳化只要15分鐘。
除了豪華的主要演員外,也採用了不少成人電影女星來演配角,這在當時也是慣例之一。
由於此戲太受歡迎,連當初在日本電視台播出的卡通「魯邦三世」也加入了西遊記劇情。
進入第二系列後,豬八戒改由另外一位當紅演員左敦平飾演。
第二系列還刻意加入了京劇演員來演開場。他們就教了堺正章耍金箍棒的訣竅。
[插曲]:
由於夏目雅子在此劇演出完後七年因為血癌去世,而拍攝此劇時對岸正頻繁在新疆進行核爆試驗,因此有日本醫師提出了夏目雅子是前去大陸拍攝外景時遭受了輻射線汙染,才會染上血癌不治之症的假說。
不過,實情是當時夏目雅子行程太忙,根本就沒有去對岸拍外景,因此此說不成立。實際上有去出外景的三位男演員基本上也是去交流聯誼,也沒有在外景現場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