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令人遺憾的單簧管圖鑑(36) 宛如流星一閃即逝的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


從照片來看令人遺憾的單簧管圖鑑 檔案36


這是美國的孔恩公司(Conn)在1927年左右製造的單簧管。



這把單簧管和以前介紹過的優貝爾(Uebel)鋁合金製單簧管有點類似,但是材質就是標準的金屬(銅合金)製。

 

一般的金屬單簧管,其本體內徑都是設計成外觀上就能看得起來很細的程度。


這是因為一般的金屬單簧管,考慮到金屬材質比較重,所以盡可能讓管體做得比較細而達成輕量化的目的(讓金屬單簧管比想像中要輕一些)。


至於拿在手中的感覺,因為本體較細,按鍵也比較尖細,可能會有刺手的觸感。為了避免這種刺手的感覺,更接近普通木製單簧管形狀的圓潤體型金屬單簧管就被發明了出來。


但原本纖細的管身,就已經讓金屬單簧管拿起來夠重了,如果再把管體做粗廣一些,重量就可能會更重。


接下來可以想到的對策就是不要做成實心的構造,而是做成雙層管壁(雖然不是真空,卻是類似保溫瓶的形式,即所謂Double-Walled Metal Clarinet)的構造,來達到輕量化的效果。


其實1879年義大利夸爾拿.梭塔的拉姆波內.卡察尼(Rampone & Cazzani)公司也曾嘗試過雙層金屬管壁的構想。


不過真的將雙層金屬管壁單簧管實用化的,還是美國的孔恩公司。


由於現在還是能找到孔恩公司1889年取得的雙層金屬管壁單簧管專利,所以我們可以從這篇專利的內容得知的確是使用較薄金屬片來構成管體的。


實際上,如果能實際拿到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會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的重量感。(譯註:不,其實還是滿重的)



孔恩公司1889年就根據這個專利技術製造出了以「神奇單簧管(The Wonder Metal Clarinet)」為名的一系列單簧管家族樂器,包含了降E調、C調、降B調、A調等四種單簧管,在市場上銷售。


這次介紹的金屬單簧管算是介於細管身與粗管身之間的中管身金屬單簧管。雖然如此,恐怕一樣是雙層管壁構造。


其實樂器本體變細的時候,為了讓音孔能維持標準單簧管同樣的長度,就得把音孔做成煙囪的形狀突出於管身。


如果能去看上下管之間、或下管與揚聲口之間的接口,就能確認這把樂器的管身是否是以較薄的金屬板做成的了。



此外,揚聲口也是配合管身,做成比較細窄的形狀。


如果去觀察這種較細管身的樂器,就會聯想到某一種型號的單簧管。


對,就是1980年代後半開始製造的布菲公司Elite型單簧管。


因為樂器管身很細、接口處沒有金屬環、音孔做成煙囪一樣的突出形狀等等,從外觀上來看,金屬單簧管與Elite都非常相似。


在孔恩公司推出了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之後,除了孔恩公司以外,也還有其他公司也生產了雙層管壁的金屬單簧管,但最後金屬單簧管卻逐漸在單簧管世界中銷聲匿跡。


其實如果擁有細管身的金屬單簧管的話,就知道這種樂器做得非常強固耐久。


說的誇張一點,這種樂器的本體就算是稍微折彎了一點也還是能正常地發出聲音,可見其構造上有多強固。


但雙層管壁的金屬單簧管,就沒有那麼強固了。因為這種樂器說是雙層管壁,但兩層管壁之間即便不到真空,也是一層空氣,實際上可以看成是三層的構造。


當這種樂器的內側管壁因為氣息通過變熱時,兩層管壁間的空氣導熱性非常差,因此外側管壁還會是接近外部的氣溫;這樣的內外溫差,恐怕多少會對管體造成結構上的負擔。


而內側的金屬與外側的金屬也都因此出現過剝裂的問題。當然,這還是受到衝擊或是扭曲後造成的結果,但原本溫差造成的管身負擔,會使其更加無法承受外力的影響。


特別是揚聲口或是鍵柱這些部分底下沒有穩固的支撐,更容易出現剝裂的問題。


從1920年到1940年之間,據說共有將近四百家的樂器公司在製造金屬單簧管。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軍用金屬的需求大增,使得大量使用金屬的金屬單簧管的製造量被迫下降。


到了戰爭結束後的1950年代衰退的更加嚴重,終於使得金屬單簧管消失於市場上。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