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愛情總是突然來臨一樣,開箱文也是會看緣分出現的。
(對,這篇不是愛情故事,是貨真價實的開箱文)
故事大約發生在一兩個禮拜前,有個熟悉的朋友打了電話來,說他擁有的一把樂器想要交給我短暫保管一下。(顧及隱私,這裡就不多是誰以及為甚麼要保管了)
然後,這把樂器就在昨天突然出現了(興奮)。
於是,雖然不是我的樂器,只是暫時借我保管,但是能吹到這樣少見的樂器,說誇張一點真是三生有幸,當然要寫一下「借來的」開箱文。
這東西是甚麼呢?請見下圖:
看到這麼大一個箱子、上面又有色...啊,是賽爾瑪牌的Logo,如果是住在巷子內的捧油,應該能夠猜到它就是S牌最引以為傲、超級高大上、玫瑰木製、最低音到C、堪稱是傳奇的倍低音單簧管吧?實際上它也真的是!
目前(S牌出品的)這樂器,就我所知台灣就只有兩把,在這之前我也從來沒吹過、頂多就是在影片中看過,或是在某樂器店看到它在維修時的狀態,現在能夠親眼見到、而且還能吹吹看,那種興奮感實在很難以筆墨形容。
總之,趕快開箱下去吧(*)!
*說實話,朋友在把樂器交給我之前,已經開箱、與組裝起來給我看過一次了,以下是在朋友離開後,當作是複習,我自己重新開箱組裝過一次。
打開箱子(說實話有點像棺材了)以後,會看到以下的模樣:
裡面覆蓋了一條維護清潔的毛巾,有美麗褐色的玫瑰木樂器本體也隱約可見。
順帶還是要抱怨一下,S牌這樂器盒設計的又笨重、蓋子打開以後還會因為連結帶太短的關係、馬上就又翻轉蓋回去,所以拍照時,還得一手支撐住蓋子、一手拿起相機來拍,有點小麻煩。
接著取出毛巾....
就看到樂器躺在樂器盒中。這裡又有一件讓我驚訝之處,因為第一眼看到這個擺放方式,讓我有個這樂器盒是雙層設計的錯覺---第一層放Bell和上管,第二層放調音管和上管。
結果並不是,這樂器是調音管和上管結合在一起、揚聲口和下管結合在一次的狀態下收入樂器盒中,所以這個樂器盒單純就是兩個大槽、並不是兩層的設計。
也是這樣,要組裝這樂器,「只要」把上下管結合起來、再裝上吹嘴就完成了。是不是好像很簡單?然而現實並沒有憨人想的那麼簡單,其麻煩之處容後再述。
接下來就把樂器取出來。正確的取出「手順」是應該要先取出上管,不過我還是依照我的習慣先取出了下管....
取出下管後,我才發現了樂器盒並不是兩層式設計,因為揚聲口如上圖直接鎖死在下管上,是不能拆裝的。雖然這樣的設計讓我驚訝,但仔細想想,因為這樂器的機構很複雜、重量也不輕,拆拆裝裝很容易讓這些機構偏離應該在的位置上,不如鎖死比較安全。
至於腳架(Peg)如下圖所示雖然是可拆裝,但並不需要很長。順帶一提,這樂器看起來很大隻沒錯,但也不一定要坐在鋼琴椅上才能吹奏,以本教主的身高而言,坐在普通的椅子上就能吹奏。雖說,這次開箱我還是坐在鋼琴椅上...。
背面右手拇指處有兩顆按鍵,由後來試吹得知,分別是Low C(下方)與Low D(左邊),這是傳統的S牌低音按鍵配置設計。
在此爆料一下,如同後續的說明,這樂器的低音很不好吹,所以原本的主人也很少吹到這些低音鍵,搞到他直到借給我為止,都不太確認左邊這顆鍵到底是D還是C#(笑)。
至於正面、右手小指的低音鍵則是偏上方的第五顆鍵是降E、下層的第六鍵是C#。
左手的小指,和其他低音樂器一樣,多了降A/降E鍵和低音D鍵。
順便說一下,根據主人的經驗,由於左手小指控制的這幾顆鍵非常長,很容易發生跳脫卡住的問題,不過在我試吹的過程中並未發生。
另外由於管身很長、加上木材是偏褐色而不是黑色,所以不用打光也能看清楚內徑的狀態,可以看的出來,內徑加工得很漂亮光滑。
簡單看完下管後,再取出上管,此時也會發現,調音管也是直接鎖死在上管上,無法拆裝。當然,不需要多說,就可以看到調音管上有不少複雜的結構。
至於上管的內徑也挺漂亮的~
接下來就要介紹為什麼樂器的取出順序應該是先取出上管的原因,因為在組裝之前,必須要在上管上做些準備動作。這個準備動作需要底下這兩個紅色的小「榫頭」...
這兩顆小「榫頭」必須先塞在連接下管的連桿轉軸下,如下圖所示。這是強迫上管的連桿在組裝時是下沉的狀態,以免組裝時會干涉,或亂動傷到了機構。也是因為得先把這兩顆小榫頭裝上,如果下管先取出了,雙手就會左支右絀,不知道要先顧好下管還是上管。
既然上下管的連桿已經被強迫處於打開的狀態,組裝時不會發生干涉,但是因為上下管都很重、接頭很長導致軟木的摩擦力很強,組裝時還是得用不少的力道才能慢慢將上下管轉到正確的位置上。所以其實樂器的主人是建議兩個人合作來安裝---一個人負責轉動上管裝入下管,另一個人幫忙固定下管。當然,自己一個人還是裝得起來,很費力就是了。
上下管順利裝入塞到底後,會是底下這張圖的樣子。
當然,安裝完畢後,就要把這兩根紅色小「榫頭」拆掉,不然按鍵系統就無法正確動作了。
全部組裝起來後,大致像是底下的樣子。(先隨便拍拍,所以拍不太到全貌)
最後裝上吹嘴,就可以準備試吹了。這裡我使用的是套在黑武士上的G牌吹嘴,裝是裝的上,但感覺偏緊,似乎黑武士的管徑比較大一些。但很妙的是,吹嘴的外徑看起來又比調音管小一點。所以結論是黑武士使用的吹嘴是內徑較大,但腔體較小。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使用原廠附贈的C*吹嘴?這應該也是顆好吹嘴啊!
主人說,因為這顆吹嘴有點問題,似乎受傷了,裝上去就很容易發生逼逼叫的爆音。既然如此,我也就放棄使用C*,而是使用自己的吹嘴,但束圈還是使用原廠Selmer的版本。
裝上去以後,先試吹了一下音準,發覺大致上還好,看來使用G牌的吹嘴並沒有問題。而調音管似乎只要略為拔出一點就會準了。
至於試吹使用的簧片,則是L牌給倍低音單簧管使用的合成簧片,號數是2.5號。其實樂器盒之中配有一大堆的上低音薩氏管(俗稱巴薩)的簧片,主人說也是當初樂器附贈的。這才讓我知道,原來我以前的認知是大錯特錯的!!!
我以為倍中音單簧管的簧片就是和巴薩共用,而倍低音單簧管的簧片則是和低音薩氏管(Bass Sax)共用,因為後者的吹嘴明顯比前者大一輪啊。結果真的拿出巴賽的簧片和倍低音的簧片一對照,原來兩者也是共用的!!!(巴薩的簧片略窄一點點、也略短一點,但在可容許範圍內)
前陣子本教駐南部某教徒才為了倍低音單簧管的簧片來問我,我還信誓旦旦的說要找低音薩氏管的簧片,不然就只能買標準的倍低音簧片呢!!!早知道叫他去買巴薩就好了啊~~~。
(其實我跟另外一位劉姓教徒也是這樣說的,真悲劇)
不管怎麼說,最後組裝好的樣子如下圖(這是趁主人在的時候拍的)
很壯觀吧?
但是試吹裡來到底怎麼樣呢?
第一感就是阻力明顯比黑武士大很多,很容易就沒氣,當然也比較費力。
最悲劇的是,整個按鍵也都比較重,特別是喉音的A和升G這兩顆鍵。整體按起來的感覺都不是太舒服。
然後最低音的D、C#、C都很難吹出來,吹出來之後也有點難辨認是甚麼音,也難怪主人一直都搞不清楚哪顆鍵是發出甚麼音。不僅是最低的這三顆音,就連F或E也是這樣。
但是完全不可否認的是,音色很棒,要比黑武士要好。但我覺得這不是材質的問題,而是內徑設計的問題。比較細的內徑,聲音自然會比較厚實溫暖。
不過,試吹一陣以後,大致上還是可以適應,至少在低音E以上到HighC為止的音域都還算可以吹。讓我感覺到,這樂器似乎還是有購買的價值,也許哪天有緣可以買一把吧(又腦波弱了....)。但是到了High C以上,可能是有漏氣的問題,我幾乎都吹不出來,及使用使用喉音的泛音指法也無效,但會跑出奇怪的泛音....。
底下連結就是試吹的內容,包含半音階、一些我勉強記得的管樂曲片段,就請大家參考看看。
以上,就是大致的開箱過程。由於這次只是借來的,就不列出本館的樂器最新收藏狀況了,因為根本沒變動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