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倫敦交響管樂團的行星組曲與展覽會之畫(03) 行星組曲樂曲解說


「行星組曲」是神祕主義音樂


在霍爾斯特創作行星組曲之時的英國,正處在空前的神祕主義熱潮,有許多知識分子沉迷於降靈術或是占星術之中。以創作「福爾摩斯」而著名的柯南.道爾也是被這些心靈現象給迷住,甚至被不管怎麼看都像是詐騙合成出來的「妖精照片」蒙騙住而信以為真,引起了很大的騷動,也是當時相當有名的故事。


至於霍爾斯特本人也是熱衷於占星術,有一次甚至說出了「星星正在跟我對話」的話,也因此開始打算用音樂來描述星星。換句話說,這首曲子絕對不是想在宇宙中徜徉,而是在描寫西洋占星術中的行星「性格」。好比說火星象徵「戰爭」、金星象徵「和平」...等等含意...。(也是這樣,這首曲子與其翻成「行星組曲」不如翻成「星星的故事」在語意上會比較好一點)。


而他寫出的這首曲子是超過想像的規模宏大。總共需要六顆定音鼓(由兩人負責打擊)與六把法國號。至於終曲的六部女聲合唱對作曲家來說也是必要的。而且關於女聲合唱,作曲家甚至加上了「在鄰接舞台的房間裡唱,唱的時候開始要把門打開,到最後再慢慢把門關起」這樣簡直就是神祕主義極致發揮的指示。


行星組曲的總譜是在1917年完成,中間歷經過幾次的挑選片段演出,最後才在1920年由阿爾伯特.寇茲(Albert Coates)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進行全曲首演。


作曲的時候冥王星尚未被發現(1930年發現,而迪士尼的著名卡通小狗角色「布魯托」就是在這一年誕生的,所以就以冥王星的名字來命名),所以這首組曲就是除了太陽與地球之外的七首曲子構成。之後在2000年,由霍爾斯特研究家科林.馬修斯(Collin Matthews)補寫了「冥王星」,而成為一首八樂章的新作品。到了2006年,拉圖爵士指揮柏林愛樂演奏了包含「冥王星」在內、還加上替四顆後來發現的小行星譜寫的曲子,成為一個「超級完全版」。但就在這張EMI發行的唱片上市後沒多久,國際天文學聯盟卻決定將冥王星刪除於太陽系行星之外,也讓拉圖的這個版本在開賣之後成為了「幻影」一般的組曲。這也算是很符合神秘主義的逸話。


另外雖然有點離題,但說到「行星組曲」就不能忽略掉1977年由富田勳所改編的電子合成器版。這個錄音全體給人有置身於太空旅行的感覺,特別是開頭是以火箭發射的爆發聲中響起「火星」樂音的驚嚇設定,另外也到處充滿類似之特殊創意的音響特效,也讓這張唱片在全世界熱賣,也是讓行星組曲膾炙人口的名盤。


[1]火星:戰爭使者


這首曲子因為有戰爭使者的副題、又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曲,不免讓人覺得這是在描寫當時的戰爭氣氛,但霍爾斯特自己卻否定了這種揣測。


全曲是由五拍子的節奏律動所支配著,特別是開頭部分作曲家指定使用木棍來敲擊定音鼓、弦樂器也要用弓的木質部分來敲擊琴弦,讓曲子在獨特的音響效果中揭開序幕。至於潘恩的管樂合奏改編版也使用了木棒與低音大提琴用弓木來敲擊強調這種效果,巧妙重現了原版的特殊音響。


[2]金星:和平使者


相當於交響曲當中的慢板樂章、充滿著靜謐舒緩的氣氛。在管樂合奏中當然沒有弦樂器的編制(除了補強低音的低音大提琴以外),所以改編時全曲都會時由長音和聲來襯托,在氣息控制上就非常辛苦。單看樂譜表面好像很簡單,其實是很不容易演奏好的困難樂曲。


[3]水星:乘翼信使


這在整個組曲中是最短、最輕快的片段而往往被輕視帶過,但筆者卻認為這是「行星組曲」中最精彩的一首。現實上,這也是全曲中霍爾斯特唯一全部自己寫上總譜的曲子(當時霍爾斯特為嚴重的肌腱炎所苦,沒法好好書寫樂譜,因此全曲幾乎都是由抄譜專家幫忙寫譜的),再加上這是他最後譜寫的樂章,可見他有多麼重視這一首曲子。


而曲中作曲家使用了多種樂器目不暇給般複雜交錯,正如副題「乘翼使者」一般縱橫無盡的飛翔跳躍。而且使用了兩個不同的調性同時進行,也讓樂曲產生了獨特的色彩氣氛。可以說是充分發揮霍爾斯特作曲技法的名曲。


而在原曲中以獨奏小提琴為中心逐漸反覆展開的旋律,到了潘恩的管樂合奏改編版中,置換成各種木管樂器的接力演出,就像是「管樂器介紹入門曲」一樣,也非常有趣。正是善盡改編之妙的傑出手法。


最後則是在彷彿輕聲細語一樣的極弱奏八分音符聲中,進入了最廣為人熟知的「木星」樂段。


[4]木星:歡樂使者


這可以說是全曲中最有名的一首。說到行星組曲,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恐怕都是這個樂章吧?


在管樂合奏改編版中,開頭的木管群像是放煙火一樣的16分音符快速跳音(Staccato)也是著名的困難片段。再加上潘恩的改編又是原調,即便是倫敦交響管樂團這樣充滿明星的樂團,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們得拼命專注演奏的樣子。另外改編中加上了原曲沒有的管風琴來補強低音,也是這個版本的一大特徵。


至於中段的莊嚴慢板旋律,後來是譜上了以「祖國啊!我向您誓言效忠(I vow to thee, My Country)」為題的歌詞而成為頌讚曲,幾乎成為了英國第二國歌而深受大眾喜愛。在1997年的黛安娜王妃葬禮上也使用這首曲為她送行。就連日本,也都有已故本田美奈子或平原綾香演唱的「木星」歌曲版本。


但在管樂合奏比賽中如果和演奏時間比較長的指定曲一起搭配演奏的話,反覆的部分往往會被省略,這是稍稍令人遺憾之處。


[5]土星:老年使者


只有這首「老年使者」從頭到尾是沉穩的進行,到了後半段則是銅管樂器群演奏類似進行曲風、悠悠流動的旋律,是充滿苦悶感覺的樂曲。這個部份就能聽到彷彿憶起當年勇、現在卻力不從心的感嘆。作曲時霍爾斯特已經四十五歲前後,用現在的觀點來看甚至還可以算年輕小夥子,但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隨時就會覺得「死亡」貼近自己的時代,因此連同這樣的背景考量起來,就能讓人感受到作曲家藉託占星術來描述的對死亡之觀感。


在這一首曲子中,改編也和原曲相同使用了低音長笛來演奏。


[6]天王星:魔術師


接續前一段聽下來的話,雖然開頭像是面對死神也不得不接受的信號曲片段,但之後卻是充滿著幽默感的氣氛。副題雖然是魔術師,但更像是描寫「手技表演藝人」的感覺。有一說是這首曲子是受到杜卡所寫的「小巫師」影響而寫出來的。


樂曲最後使用管風琴重低音來發揮音響效果的部分,在1971年伯恩斯坦的錄音中則是因音量巨大而引起了不小的話題,而在這個管樂改編版中也有不輸前述錄音的重低音E音震撼。


[7]海王星:神祕主義者


儘管全曲是七首曲子構成的壯大組曲,最後卻是以靜謐、不可思議的音樂來閉幕,最讓人吃驚的還是樂品上並沒有「Fine」(終結)的字樣。最後的兩小節是六部女聲合唱,樂譜上雖然寫著漸弱記號,卻只在反覆記號裡註釋著「到聲音完全聽不到為止持續反覆」的字樣。而且如前所述,這個女聲合唱,要在「舞台相鄰的房間」中「打開門來唱」,最後還要「慢慢安靜關上門」,簡直就是流行音樂或電影中「FO(Fade out)」的始祖啊。


在潘恩的改編中,則是忠實依照原譜使用了低音長笛、兩台豎琴、鋼片琴、管風琴、六部女聲合唱,也產生出了不仔細聽就無法區分出這是不是管弦樂版原曲的良好效果。


這也可以說這個版本是應該多加演奏的管樂合奏改編版最佳傑作的原因。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