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本館之前已經收集了三把C調,有足夠的比較材料,因此在組裝起來試吹之前,就想來比較一下各家的設計看看這次的P牌C調樂器還能否找到比較獨特的地方。
這裡就請出了A牌C調、L牌C調與R牌C調,以及P牌的家族群=降E調與A調出來比較。
首先拿出同樣是塑膠製的R牌C調來比較,沒想到光是上管的長度就幾乎一樣了,讓我有一點點失望:啊,原來P牌的C調終於也是走Mee too路線了,難怪原始的設計有揚聲口上的補正孔(R牌的設計就有補正孔)。但往好處想,兩者在上管長度一樣的意思,就表示內徑等其他參數應該都很接近,換句話說,各零件就可以彼此交換使用...?
果然,拿R牌的調音管裝在P牌上,是完全沒問題的,這和P牌其他家族樂器的降E調、A調都不能和他牌零件共用的情形大不相同。
不意外地,P牌的C調下管和R牌的C調下管長度也幾乎相同。看到這裡,幾乎可以確定P牌C調的設計是向R牌C調致敬啊?!
所以R牌C調的揚聲口也可以順利地裝在P牌C調之下管上(兩者下管的最大差異就是拇指支撐做了,R牌沒有吊環,而P牌有)
既然一開始就比中「簽王」(笑),其他就不用一一細比,直接拿出來一字排開比較快。由上至下,分別是A牌、P牌、R牌與L牌的C調上管。長度的關係是L牌最短、P牌=R牌,A牌最長。
這是下管排排站。其實長度關係仍然是由上至下的A牌>P牌=R牌>L牌,A牌最長、L牌最短。
有趣的是,揚聲口都是幾乎一樣的長度。左起:A牌、P牌、R牌、L牌。
調音管的長度比較,左起:上管+下管最短的L牌、R牌(其實有跟P牌一樣長的調音管,這裡為了區分而故意挑了比較長的版本)、P牌、A牌,以及....用來裝飾用的本館之印(笑)。
這張算是幕後花絮(笑)。各家的C調攤開來散在地上的「壯觀」模樣。
各零件部比較完後,就該組裝起來比較整體吧?
首先是下管和揚聲口,這個部分的組裝很順利。
至於上下管的組裝就有點緊,看起來下管接合處的模具狀況真的不是太好。不過連接上下管的連桿倒是配合的很好。
最後再把調音管裝上,就算是組裝完成囉。
當然就要把四把C調放在一起排排站拍個紀念照囉!
順便也可以再比較一下整體長度。從圖中可以看出A牌最長,但僅比P牌與R牌長一點點而已,而L牌還是最短。假設這四把樂器的音準相當,就表示這四把樂器的內徑設計有相當差異。上次也提到了這件事,當時僅用目測推測內徑是L牌<R牌<A牌,這次既然「演員們」都到齊了,就來實際量看看吧。
內徑的量測結果是這樣的:
A牌內徑:14.90mm
P牌內徑:14.65mm
R牌內徑:14.45mm
L牌內徑:14.25mm
基本上A牌、R牌、L牌的內徑大小趨勢猜對了是沒錯(有甚麼好得意的 XD),但有兩點驚人的地方:
1.A牌的內徑已經大到將近德式樂器的內徑了。換句話說,是不是改用類似德式吹嘴的吹嘴(比如說BD5D)會比較適合?
2.P牌的內徑很接近標準降B調的設計,但竟然不和R牌相同,不知道音準是不會有問題?不過,內徑既然如同P牌的降E調或降B調、A調一樣都是P牌自己設計的,就可以排除這樂器是向R牌致敬的懷疑了。
就內徑設計而言,P牌和R牌應該會比較讓吹慣降B調的人適應才對,這也是為什麼R牌在某教中的評價還算可以的原因之一吧?
好囉,既然比也比完了,量測也量完了,最後該來實際試吹看看它的實力了吧?
這是這次的試吹配備。吹嘴是輪值的尼克牌Solist吹嘴,束圈則是ONO,簧片則是N-L合成簧片的M號。
實際錄音如下:
試吹的內容僅有慣例性的半音階與全音域的五度練習,感想如下:
音色還算健康,但比較偏亮偏薄(這本來就是C調特色之一就是了)
整體的吹奏感也還可以,最高音的三點C也可以擠得出來。
低音C、中音C與高音C這三個音的相對音準很不錯。
最低音一直有個奇怪的沙沙聲,氣密性可能有問題。最低的E還算準,但F就偏低了(還是覺得應該要有那個補正孔啊)
左手小指控制的C#/G#鍵果然因為開度不夠,有點悶,連帶影響C#、十二度上的G#與在上去的F都偏低,甚至最上去的兩點Bb都跟著難吹起來了。
喉音的音色和音準還可以。
Clarion音域的音色很不錯。
最低音的音色不夠厚實。
整體來說,有一種品質比之前的降E調或A調略差的感覺,但還算馬馬虎虎。如果以CP值來看的話,還是相當划算的東西。當然,由於是膠管樂器,就不要太期待它能推出多大的音量與投射性了。
最後,既然現在本館的P牌產品已經收集到三把了,乾脆就讓它們大合照「相認」一下,當作是這次的豪華(?)第一百篇開箱文的收尾吧 :)
P牌三劍客,由前至後:降E調、C調、A調(可以發現比較舊版的A調和降E調的Logo都是暗色,到了新版就變成鮮黃色了)
直立起來的樣子,左起:降E調、C調、A調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