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圍棋史偵探之古譜再發現(09)


譯自:碁世界月刊

圍棋史偵探之古譜再發現

文:福井正明九段


(9)挑戰躍進的本因坊家繼承人丈和的年輕伊藤松次郎

關於本因坊丈和(1787~1847)的詳細事蹟至今還是有很多不明的地方。好比說他的出身地就是。在文政二年(1819年)丈和成為本因坊元丈的繼承人時,提供給寺社奉行(譯註:管理寺廟僧侶的行政官,相當於幕府的宗教部長,由於圍棋四大門派的身分都是相當於僧侶,所以是歸寺社奉行管理)的申請資料中,寫的是出生於武藏國(相當於今天的琦玉縣),但這件事一直被視為是有問題的,而有他是出生於江戶(東京)、信濃(長野縣)、或是駿河(靜岡縣)等等不同的說法。

不過在現代,由於日本圍棋史會的朋友、故大澤永弘先生的細心調查,終於確定丈和的出身地是駿河國的沼津。現在在沿著可以眺望富士山的駿河灣的國道旁,還可以看到趙治勳名譽名人秀麗書法所題字的「本因坊丈和誕生地」的石碑建於當地。有興趣的人,不妨前去當地拜訪看看。



另外一點令人不明之處,就是他升上七段(上手)的年歲。根據「坐隱談叢」的說法,他是在文政二年,在他被立為元丈的繼承人時、換句話說就是他33歲的那一年成為上手的。然而現在卻有那一年他第一次參加御城碁,以受先的棋差和安井仙知(知得)對戰,結果5目勝的棋譜存在。而安井仙知既然是八段(準名人),如果丈和是七段的話,局差就應該是半先,而不是受先才對。雖然同樣是持黑先著,但受先的先和半先的先意義上可是大不相同的。單就御城碁的紀錄來看,我推測他應該是當上元丈繼承人兩、三年後左右,都還是六段的段位才對。

這次我們要介紹的兩局棋,都是成為繼承人隔年的丈和與剛入段的伊藤松次郎(18歲,就是後來的伊藤松和)所下的二子局。此時如果丈和是六段的話,由於兩人相差五段,所以這應該是局差二.三(三局中兩局是二子,一局是三子)的二子局吧。順便一提,同樣是「坐隱談叢」的說法,伊藤松次郎是在文政五年成為初段的,這個說法恐怕也有點疑問。這兩局的棋譜都是日本圍棋史會的棋友南雄司先生所收藏到的「江戶棋鑑」一書中節錄出來的,因此伊藤松次郎是文政三年入段的說法才是比較可信的。

文政三年(1820年)6月

本因坊丈和 vs 二子 伊藤松次郎

總譜(1~99)

99手以下略 白11目勝

這是第一局。白16為止白棋脫先的定石,在當時是很常用的下法。白27為止的糾纏下法就是丈和的風格。黑46飛掛時,白49、51衝斷是持白者應有的氣魄。接下來白棋也實現了糾纏攻擊的效果。白79是很漂亮的攻擊手法,使得左下黑棋也被牽連攻擊,這應該是伊藤松次郎事前沒有意料到的結果吧?再來白91又是強烈無比的一擊,以下到白97為止,左下黑棋竟然被吃掉了。棋譜雖然僅記錄到99手,但看這發展,白11目勝是非常合理的結果吧。

其實文政年間正式丈和飛躍進步的時期。從文政二年開始他花了四年,和四宮米藏下了十一局二子棋,以六勝四敗一和的成績將對方擊倒。丈和自己都說:「文政之間,和米藏對局的那幾年,是我下的最好的時期。不用說除了我應該下贏的棋以外,就連遇到難局往往也能克服危機獲勝」。

接下來要介紹第二局:

文政三年(1820年) 11月23日 弈於真如院

本因坊丈和 vs 二子 伊藤松次郎

總譜(1~190)

190手止 黑不計勝

如果可以的話,請大家務必要擺過這個壯烈之局。此時雖說段位僅有六段、實力卻可能是當時棋界第一的丈和在此局中火力全開,而松次郎也毫不迴避全力應戰。黑4、白5互尖也是當時流行的下法。黑10是松次郎的趣向,普通的話會單於12位拐。

白13脫先,故意讓黑14衝下也是丈和逞強的棋風。明知這樣會飽受黑棋攻擊,就是要爭取到白17、21轉攻左下。對此黑22也是好棋。

下邊之戰告一段落後,白45開始重新回復到佈局階段,但白53、55又是兇猛地衝入右上黑陣。因此從這裡開始又演變成令人無法喘息的全局大戰。白131是強手,而松次郎也以黑138救出中央黑子,一步也不相讓。

以下雙方的大攻殺到白179為止,變成雙活。不過黑棋仍然奮戰不懈的樣子令人看得目不轉睛。黑180之後,白181不能省,黑182等於是本局的致勝之著。陷入黑棋重圍的左下白棋只能束手就擒。

這兩局雖然都是以前未曾發表過的棋譜,但都可說是二子局的傑作。

對於松次郎來說,丈和相當於他的師兄。而這個師兄似乎也非常疼師弟的樣子。後來松次郎改名為松和,也是從丈和的名字之中擷取了「和」字,可見丈和有多照顧伊藤松次郎。

伊藤松和(1801~1878)是和太田雄藏、坂口仙得、安井算知等三人並稱「天保四傑」。他在嘉永二年(1849年)升上七段,和本因坊秀策一起第一次出賽御城碁。進入明治時代後,他在周圍推舉之下,成為了八段(準名人)。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