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貝七(2) 完


[單簧管重奏團改編版]

前一篇特別提到木管重奏版的貝七,其實是有冤情(?)的。

話說去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某位網紅突然丟了一本譜給本館長:

「我去買了這個,這如果再拿來改成單簧管重奏應該很有趣吧?」


就是這個譜!!!
(女王重奏團與佼成用的也都是同一份譜喔)


由於某重奏團剛好前一陣子演了貝六,「食髓知味」(這用法怪怪怪的)的館長也想再接再厲來挑戰看看,我就開開心心收下來準備大幹一場了。不過館長平日公務繁忙,真正開手動手改編已經是今年一月的事情了。當然,這也是因為某重奏團突然決定要在四月底的音樂會上演出這首曲子,再不動手就會來不及的關係。(這樣的宣傳會不會太低調?XD)

如前所述,貝七全曲有將近一千多小節,單純就小節數而言,是非常龐大的數字;而且由於有演出的壓力,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幾乎是一個禮拜得要完成一個樂章)將這個改編趕出來,因此這個改編與之前的貝六相比會辛苦很多,除了館長愛用的複製剪下貼上大法(感覺貝多芬自己也很愛這招 XD)之外,還必須要有些非常手段才行。

所謂的非常手段,就是先上MuseScore的官網上尋找是不是有人已經先把原版打好了。這是館長一開始在推廣MuseScore時強調的賣點:MuseScore本身就是個堪與IMSLP相比的龐大資料庫,類似貝多芬的交響曲這樣有名的作品,通常已經會有善心人士打好了,那麼接下來真正要做的,就是直接拿原版的電子檔直接挑選「元素」貼過去,就可以大幅度減少輸入音符的時間。

不過,事情並非像憨人想的這麼簡單。上了MuseScore之後,才知道原本以為一下子就可以找到的曲子,搜尋之下出現的結果幾乎都只有第二樂章而已(由此可知,貝七的第二樂章比第一樂章有名很多),眼看我的「奸計」無法得逞、正準備放棄改自己慢慢輸入時,在搜尋結果的幾乎最後面找到了第一樂章與第四樂章,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至少將近四分之三的部分可以輕鬆很多。幸運的是,就在我改完第二樂章時,又重新上去MuseScore搜尋時,發現善心人士已經把第三樂章也上傳了,看來善心人士也是最近才打完這首曲子哩。

言歸正傳,當初看到這個木管重奏版的原始編制是兩把雙簧管、兩把C調單簧管、兩把G調法國號、兩把低音管、一把倍低音管時,就對單簧管和法國號的調性設定感到很好奇:貝七的調性不是A調嗎?為何這兩種樂器不是使用A調或D調呢?果然打開總譜的前言說明時,赫然看見了這個改編考慮到性能問題而降了一個全音變成G調時才恍然大悟。我的推測是這樣的:負責曲子最高音聲部的雙簧管高音不夠高,只好降一個全音,以免太難看。而且降低一個全音後,調性就從三個升記號變成了一個降記號,對於雙簧管、低音管這些有很多快速音符、很吃重的聲部而言也會輕鬆很多。

但是,對於有強迫症的館長而言,改調性是不可原諒的行為(誤),畢竟我們大單簧管幫有A調啊,回到原調就沒有升降囉,加上有善心人士把原版打好了,更是非用原始的A調不可了。因此我的配器設定如下:

木管重奏版第一部雙簧管→單簧管重奏版D調單簧管
木管重奏版第二部雙簧管→單簧管重奏版C調單簧管
木管重奏版第一部C調單簧管→單簧管重奏版第一部A調單簧管
木管重奏版第二部C調單簧管→單簧管重奏版第二部A調單簧管
木管重奏版第一部G調法國號→單簧管重奏版第三部A調單簧管
木管重奏版第二部G調法國號→單簧管重奏版F調巴賽管
木管重奏版第一部低音管→單簧管重奏版第一部降B調低音單簧管
木管重奏版第二部低音管→單簧管重奏版第二部降B調低音單簧管
木管重奏版倍低音管→單簧管重奏團版倍低音單簧管(或倍中音單簧管)

其中最高音的聲部是D調單簧管而不是降E調單簧管的理由很簡單,也是因為調性的問題。如果使用降E調的話,就會有六個升記號(或六個降記號),勢必非常拐手。如上所述,這兩個聲部主要是取代原始改編版本的雙簧管(其實也是原曲的雙簧管聲部與一部分的小提琴聲部),但考慮回到原始A調後音域變高,所以改編時有將一部份木管重奏版的第一部單簧管或第二部單簧管(相當於原曲的第一部、第二部小提琴與第一部、第二部單簧管)的樂句改寫到D調或C調上分擔一下。

原始的第二部雙簧管換成C調單簧管而不是A調單簧管的原因除了希望有點音色對比之外,也希望能夠避免A調單簧管不要在高音上太過掙扎。

至於法國號的兩部原本是想改成用兩把巴塞管或兩把中音單簧管來代替,不過這樣改,會讓特殊管太多,攜帶裝備上非常麻煩,所以折衷改成一把A調、一把巴塞管的方案。使用巴賽管的理由也很簡單,調性上還是會比中音單簧管少兩個升記號(前者四個升、後者六個升)。以單簧管的角度來看,原始木管重奏版中法國號聲部有點太簡單,所以改寫成單簧管重奏版時也將一部份單簧管第一部與第二部、低音管第一部(相當於原曲的低音管第一部、中提琴與大提琴)的樂句改寫到A調單簧管第三部與巴塞管上,平衡一下各聲部的難易程度。

最低音的三個聲部當然就是改用低音單簧管與倍低音單簧管來代替,但低音單簧管現今已經找不到A調了(就算有,買得起的人也很有限吧?),所以這三個聲部就得辛苦地演奏五個升的樂譜。木管重奏版將這三個聲部寫的非常吃重,特別是低音管第一部要負責中提琴、大提琴的大部分樂句,因此有很多很技巧性的東西要挑戰。至於最笨重的倍低音管聲部,原始寫的和第二部低音管幾乎一樣,也是同樣地艱難,基於這一點,演出時最好還是使用降B調的倍低音單簧管而不是降E調的倍中音單簧管(六個升記號)。


非常辛苦的第一部低音單簧管


倍中音單簧管的難度也不遑多讓


另外,第三樂章是一般管樂團很常見的F大調,原曲卻是仍然使用A調單簧管來演奏,不過實際上改成降B調單簧管來吹會輕鬆很多,加上一般單簧管重奏團演出時很難出現像管弦樂團一樣需要換樂器的場面,為了讓大家能體驗到這種快感(?),所以我刻意在第三樂章將A調單簧管改成了降B調單簧管,這也是個比較特別的地方。不過老實說這在MuseScore的2.0版上要實現這件事非常困難,因為舊版的MuseScore並不支援在曲子中進行不同調性的樂器互換。換句話說,在舊版中,你只能將長笛換成短笛或是雙簧管,就無法將降B調單簧管換成A掉或是降E調。

但是就在我改編的同時,MuseScore推出了大幅提升功能的3.0版,解決了無法更換不同調性樂器的問題,也才讓這個改編能夠達成換樂器的「悲願」。而且3.0版的自動排版功能比2.0版也強大很多,因此非常推薦大家升級改用3.0版。


這是使用3.0版才能做到的換樂器功能功能

題外話,不過MuseScore3.0版也並非沒有問題。以現階段而言,還有不支援多樂章合併成一首樂曲的功能(所以我還是得使用2.0版將四個樂章合併起來)、不支援2.0版讀取3.0檔案的相容性問題,另外3.0版也比舊版更加消耗資源,所以電腦可能也需要升級。雖然這些問題都是無傷大雅的小蟲,但還是升級前稍微注意的地方。

最後,就請大家欣賞一下,改編成單簧管版本之後的「卡拉OK示範帶」。

https://youtu.be/3xitDQR8He4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