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王銘琬九段的後阿發夠報告(3)


[自我對戰五十局]

在圍棋的未來高峰會的閉幕典禮上,股溝公司宣布將拿出阿發夠的自我對戰50局棋譜當作別離用的紀念品(?!)。當台上說明「現在開始在網路上就能下載」時,我就先把閉幕式放一邊,就開始和我的智慧型手機大眼瞪小眼偷看起來。

這些棋譜中,有很多至今為止沒看過的手法,於是馬上就有很多棋士盛讚說這是「從未來送來到的禮物」、「新的圍棋寶典」等等,直到現在為止,仍然受到大家的注目。

在鑑賞這些棋譜時,我覺得有個不得不小心注意的重點。就是這五十局總括起來,並沒有想展現甚麼意義。由於股溝方面並沒有正式發表,所以以下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我的推測。

當這五十局棋譜公佈時,不管是誰都會注意到其中白棋贏了38局,勝率高達76%。由於這50局都是採用7目半的貼目,所以包含我在內的許多職業棋士都會有「原來如此,持白是這麼的輕鬆啊」,而感覺非常佩服。而且既然持白有利到這種程度,就不得不解釋成持黑時得從一開始起就頻頻選擇強手來拼命了。

然而,其實後來傳出了阿發夠所下的自我對戰局數遠遠多於五十局、這五十局的棋譜就是從中挑選出來的說法。其證據就是後來在七月上旬股溝又公開發表了追加數局的棋譜。白棋的勝率其實是不到六成,而前五十局會變成那樣,不過是偶然而已。

問題還不只是在勝率上而已。就連這些棋譜中的著手也有資訊混亂的情形。

4圖是阿發夠以「大師」面貌出現,偶爾會讓大家看到的「直接進三三」手法;到了自我對戰五十局時,它毫不考慮配置關係就會直接進三三,變成了它的一種基本手法,然後幾乎都是走成白7為止的模樣

4圖

迄今為止,在職業棋士的實戰中非常少看到上圖白5的下法,主流是照5圖的白1碰進行。這甚至讓人懷疑起上圖白5有甚麼不好的地方,結果在後來新公開的棋局中,阿發夠卻又很自然地下起了5圖的白1。

5圖

其他也還有一些類似的地方。所以如果只追逐這五十局棋的內容的話,甚至反而會搞到甚麼都弄不清楚的狀態。

因為阿發夠的自我對戰已經變成了棋譜狀態,所以我們就把它當作是一種對局狀態,但仔細考慮下來,這種自我對戰算不算是真正的「對局」,恐怕是非常微妙的。

以往我們所看到的對局,就是兩種個性與智慧互相碰撞的過程。因為雙方的「波長」不一樣,就會產生出干涉的「聲音」,而不同的思考方式造成落差,就像是一種景象,根據兩人看到的不同面相而發出不同方向反射的光芒,讓下棋與看棋的人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然而自我對戰,就無法在棋盤上表現出不同的見解。多少給人一種「平淡」的印象。所以我們看到這種沒有思想碰撞的棋,在某種意義上當然就有「沒看過的棋」的感覺。

即便如此,這五十局棋還是完成度非常之高,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絕對不是可以無視的內容。

總之在我一開始看到的第一局中,就對6圖的白10、12連碰的手法留下強烈的印象。

6圖 阿發夠自我對戰五十局 第一局

AI手法中的驚人之處,往往是時機更勝於其手法。像6圖那樣的連續碰棋在局部上是常常可以聯想到的手法,但人類會認為那是一種視狀況而下的棋,通常是在需要治孤的場面下,一開始在腦海中浮現出的「候補著手」。

人類會覺得對手去有棋子的地方碰是一種損著,所以人類是把「碰」當作一種特別的手段,要下之時就需要特別的「理由」。由於6圖是棋局剛開始,是還看不出甚麼特徵的局面。此刻馬上碰上去,在判斷這樣下是好是壞前,人類更在意的是想不到要這樣下的必要性。

不過,阿發夠並不會把碰這種棋當作是特別的手段,因此它很常使用碰的手法。特別是常常會看到它會在星位上去碰小目。

6圖的實戰結果是黑棋的發展就被限制住,而變成白棋掌握住全局主導權的進行;不過因為對手也是阿發夠,所以也沒人知道這樣下是否明顯就是白好。

就算我們去看柯潔的例子,也會發覺到把AI當作成長的養分,而不是將之捧成聖經,使之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宛如滲透進自己體內般吸收會比較好。

有人甚至說AI的進化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在其中就是利用圍棋把AI的能力介紹給人類,並且擔任起今後會到來的大變化的領航者。

另外圍棋作為優秀的實驗平台,也對AI的技術開發非常有用,不論是硬體或軟體,兩方面上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圍棋就像是人類與AI之間的橋樑,發揮了讓人類與AI互相理解的效果。

[重新認識圍棋的力量]

身為一位圍棋人,值得自傲之處並不是在圍棋的棋力,而是隨時會感受到圍棋本身的力量。就這點意義來看,阿發夠可能會讓人失去自信,也可能會更讓人具有更大的自信。

我覺得阿發夠告訴我們的,就是圍棋是比我們所思考過的部分還要廣大深遠。同樣地,圍棋的真正力量,也會比我所想像的還要強大很多吧。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