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2016名古屋遊記(14) 史托茲曼音樂會中篇



2016-11-19 17.22.53.jpg
就在我們東張西望一陣子之後,開場的五點半就到了。於是我們就上去聽音樂會了。

2016-11-19 17.25.04.jpg
意外的是,原來音樂廳的二樓還有販賣各式物品

比較裡面、有如花似玉站台的櫃台,除了有賣明信片、CD外,還有賣書。上樣仔細看了其中一本書名,給我看,這才恍然大悟,為何廳名叫「宗次」:

2016-11-19 17.29.25.jpg
因為這個音樂廳根本就是宗次德二的啊!!!

也許你要問,這有啥好大驚小怪的?

這是因為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台灣也有分店的咖哩料理店「CoCo壱番屋」的前任大老闆正是宗次德二本人(已退休)。原來,他非常喜歡古典音樂,所以在退休之後,用自己的錢蓋了這棟宗次音樂廳(順便一提,蓋這棟音樂廳就花了28億日圓,後續贊助音樂家、辦活動的錢可就更不用提了)。宗次德二的前半生相當傳奇,所以出了很多書,而音樂廳中就擺了很多他的書來賣。另外,似乎他偶爾也會上電視訪談的樣子,所以上樣馬上就認出這位大老闆了。

這就難怪我們一路上看到的音樂會有很多和美食結合的套餐,因為大老闆就是飲食業的霸主啊。其實,在宗次音樂廳的附近,就有CoCo壱番屋的分店,畢竟這裡是他們的大本營。

2016-11-19 17.25.43.jpg這裡還有賣二手CD,價格雖然便宜,但也沒有我想要的....

2016-11-19 17.25.14.jpg
一旁的架上倒是有可愛的公仔,可惜並沒有吹單簧管的版本

2016-11-19 17.28.07.jpg
廁所則是音樂廳的三樓。另外這也是通往三樓觀眾席的入口。

2016-11-19 17.29.53.jpg
既然沒有甚麼特別想買的東西,所以我們也不再亂逛,直接進入音樂廳。

我們的座位是在音樂廳的偏右側中段排,不能說是很好、但還算可以接受的位子。因為我們很早就進場,裡面空蕩蕩,再度讓人擔心賣座是不是很差?

另外,舞台並不大,顯然就是專門為了室內樂演出而設計的場地,但其實觀眾席座位並不少。三樓的觀眾我並沒有進去看,至少光二樓的座位,大約就可以容納五百人左右,其實是遠遠超越了台北不少室內樂演出的場地了。

順便補充一下,雖然此刻是初秋,天氣還不算很冷,但現場的工作人員還是會發給有需要的人一條毯子:

2016-11-19 17.54.07.jpg
這毯子材質很好,摸起來很舒服,而且上面還有音符的圖案,很有日本人的細膩感覺。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很快我就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結果雖然這場音樂會的門票沒有全部賣光,但僅以我看到的部分,都是坐滿了人,就算沒有賣到九成九,破九成應該是不成問題。而且觀眾中男女老幼都有,也有不少是國中生或高中生,單純以賣座而言,是相當成功的。

沒多久,音樂會正式開始。史托茲曼本人和夫人一起從後台走出,然後史托茲曼是坐在馬林巴琴的右方座椅上、而夫人美加則是站在馬林巴琴之後。原本以為他們就要直接這樣開始演奏了,沒想到史大師卻拿起了麥克風,跟觀眾說了:

空巴挖!

立刻引起如雷的掌聲。

而史大師可不是只會這一句日文,接下來他也很努力的背出一句應該是夫人幫他寫好的問候語,感謝大家來聽他們的音樂會。不過,大師會說的日文差不多就是這樣了(聽起來從壱數到十應該是沒問題,或許有日語檢定四級的程度吧?),以下立刻又切回了英語模式,然後再由夫人幫忙用日語翻譯出來。在這個開場問候之後,音樂會才正式開始。事實上,這場音樂會,都是以類似這樣的方式進行---先來一段「夫婦漫才(夫婦相聲)」,自己介紹一遍曲目(節目單中沒有曲目解說),然後才開始演奏。

前面寫了這麼多關於音樂廳本身的東西,以下也該來介紹一下這一晚的曲目。基本上,這是史托茲曼夫婦的二重奏音樂會,所以主要是單簧管與馬林巴琴的合奏曲目。光是這種合奏形式,本身就是非常罕見,衝著這樣的組合,來聽這場音樂會就很值得。更何況,偶而會穿插與其他樂器的搭配組合(如單簧管三重奏、或是加入探戈手風琴),整個曲目的安排是非常豐富。

Richard Stoltzman & Mika Stoltzman音樂會曲目:

[上半場]

  • Bill Douglas: Diamond Dance (單簧管+馬林巴琴)
  • Bill Douglas: Waltz Cantando (單簧管+馬林巴琴)
  • William Thomas McKinley: 5 piece from 24 Mostly Blues (單簧管+馬林巴琴)
  • 武滿徹:Air (單簧管獨奏)
  • 武滿徹/Bob Becker改編:翼(單簧管+馬林巴琴)
  • Chick Corea/Joe Garland and Mika Stoltzman改編:Wigwam(馬林巴琴獨奏)
  • Chick Corea & Joe Garland :Sea Journey Impression(單簧管+馬林巴琴)

===中場休息===

[下半場]

  • J. S. Bach/Richard Stoltzman改編: 半音階幻想曲 (單簧管獨奏+單簧管三重奏)
  • Steve Reich: Nagoya Marimba(馬林巴琴二重奏)
  • 大島滿(大島ミチル):My Home Town (單簧管+馬林巴琴)
  • Pat Metheny/Peter John Stoltzman改編:Letter from Home (單簧管+馬林巴琴)
  • Astor Piazzolla: Fuga y Misterio (單簧管+兩台馬林巴琴+探戈手風琴)
  • Maurice Ravel/Richard & Mika Stoltzman: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單簧管+馬林巴琴)
  • Bill Douglas: Feast (單簧管+兩台馬林巴琴+探戈手風琴+箱鼓)

是不是很精彩?

基本上除了巴哈與拉威爾這兩位年代太遠的古人外,幾乎都是與史大師因緣匪淺的作曲家。

比爾.道格拉斯不用說,過去在史大師的專輯中,一直都有他的曲子出現,他也替史大師量身定做了很多曲子,這次演出的這幾首曲子,除了最後一首是史大師長年的招牌曲目外,其它應該都是為了大師明年三月要和夫人一起灌錄新CD所寫的(史夫人後來特別強調,這場音樂會是以明年CD中預定收錄的曲子為中心,算是一種預先打歌的概念)。

而McKinley的Mostly Blues也是為了史托茲曼夫婦所寫的,史大師在介紹時說:我們這種貧窮(?)音樂家出不起大錢寫曲子,因此就拿了五百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這個數字)請他寫一首小品,沒想到McKinley一寫就是24首,讓我非常感動。(音樂會上只演了其中五首,不知道CD會不會錄齊?因為每一首都很好聽,連上樣都很陶醉)

順便一提,剛開場時大師的音色聽起來比過去還要單薄乾扁,雖然音準還是有控制住(老實說,這點很佩服。明明就是用很薄的簧片,但高音都不會偏低,真不知道是用了甚麼秘技....),但似乎就是有點放不開的感覺。不過到了McKinley這幾首算是「本業」的絕世風曲目時,似乎就完全恢復正常了。雖然還是那種比較薄、扁,像是煙燻過的音色,但並不惹人厭,而是帶有大師獨自的風格,聽起來別有韻味。

至於武滿徹,也是史大師的好友,過去史大師演奏古典樂時,也常演奏武滿徹的作品。而這次演出的「曲調(Air)」,聽起來很有梅湘時間終結四重奏中第三首單簧管獨奏「鳥類深淵(Abîme des Oiseaux)」的味道,結果原本竟然是長笛的獨奏曲。史大師演完,還特別展上樂譜上武滿徹的簽名給大家看。原來,武滿徹並不喜歡別人改編他的作品,因此這首曲子是在史大師徵得武滿徹的同意,才改成單簧管獨奏版,也只有他才能演出。至於後面的「翼」,現場雖然沒有說,但應該也是同樣的狀況才對。

而Chick Corea,則是史托茲曼夫婦共同的好友,Corea的馬林巴協奏曲,就是由史夫人首演的。在新專輯中,他應該也貢獻了不少作品。(待續)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