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痛苦之時想尋求神明的依靠,也可能遇上自稱是宗教中人的惡者。在路上撿到鋼筆就說成是上天的恩賜,颱風改變行進方向則說成是神慮,這些都不過是連信仰之名都稱不上的愚昧迷信。以上雖然是有點極端的比喻,但是把吳清源的信仰看成像這樣可憐迷信同樣行為的人其實也非常多。
吳清源自身有出過一本「莫愁」的隨筆集,裡面有幾篇吐露自己宗教觀的文章,從中就可略窺其精神發達史之一二。這本書是在戰時出版的,因此全書各篇中都傳遞了吳清源對於中日關係惡化的純樸惻隱憂心,是一本追求和平之書。
根據他的隨筆,可以知道他從年輕時就熟讀大學、中庸、易經等儒家書籍,對於呂祖全書的道教書籍也有涉獵,而他從這些書籍中獲得的知識其實也和他的圍棋世界相對應。這絕對不是現學現賣的膚淺治學態度。事實上他對孔子、老子等中國先哲先賢的仰慕之心,甚至也提高到了一種信仰的層次。
也有人認為儒教或道教是一種學問,嚴格來說並不是宗教吧。不過,這就等於說日本的武士道並不是宗教一樣。然而為了主君不惜捨棄一命、毫無微塵疑念的武士之心,其實比那種不上不下的信仰心還要有宗教性。對於生於老子、孔子之國的吳清源來說,我們應該要能理解其對於無法將老子、孔子講道的內容看作成學問,而是看成比較宗教性的淵源才對。
也因此,不管是紅卍會也好,璽宇教也罷,形式上雖然略有不同,但其教理卻深深觸動了吳清源內心的信仰心琴弦,才會讓吳清源皈依於其下。這和痛苦時想要追求神明的依靠或是盲信神蹟之類的精神迷惑,毫無疑問在程度上是大不相同的。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