佼成的馬一之曲目解說篇
譯自:東京佼成管樂團第118次定期演奏會現場錄音CD內頁解說
解說:佐伯茂樹
後期浪漫派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總共寫了包含沒有加上交響曲編號的「大地之歌」在內的十首交響曲(如果加上未完成的第十號,則是十一首),他最先寫的交響曲,就是有「巨人」愛稱而廣為人知(一開始馬勒自己有寫上這個副標題,但後來刪掉了)的第一號交響曲。
這個「巨人」交響曲,在馬勒總共十一首的交響曲中,算是演奏時間比較短的(但也將近一個小時!),其青春洋溢的樂想與後半段磅礡盛大的氣勢,讓這首曲子一直就很受歡迎,因此往往會擷取此曲的一部分改編成管樂團版本來演奏(譯註:我剛好就還有一個此曲第四樂章的改編版)。不過,能夠演出全曲的管樂改編版的機會並不多(譯註:除了這張CD外,比較有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國禁衛軍管樂團演出的紀錄,另外則是台灣的雅頌管樂團也演出過),因此這張CD可說是替這場音樂會的珍貴演出時光留下紀錄呢。
近年來,東京佼成管樂團很積極地邀請活躍於管弦樂世界的指揮來共同合作著名管弦樂曲的管樂改編版,而這場「巨人」的演出就是其中一環。佼成會想這樣演出管絃樂的改編曲,應該和學校裡的管樂團以教育觀點來讓學生體驗模擬管弦樂曲的想法不同,而是嘗試追求管樂器集合體所形成的合奏效果的音樂表現可能性。以結果而言,這樣的嘗試可以讓管絃樂配器時容易被掩蓋掉的內聲部浮現出來,而讓大家能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原曲的另一種魅力,可說是這場演出的一大收穫。尤其像是「巨人」這種複雜大規模的樂譜,這樣的改編更是大大提高了原曲中可能被隱藏掉的樂句和觀眾相會的機會。
而川瀨賢太郎與佼成管樂團的組合,為了優先達成馬勒原本期望的聲響與音色,而完全不去更動原曲中的管樂聲部的分譜與人數配置來演奏。另一方面,則是將原曲的弦樂聲部,則以原創的方式改給單簧管、薩克斯風家族、上低音號、低音號等管樂器群與各三把的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來負責。這樣的配器方式,就是所謂的法國禁衛軍管樂團改編方式(譯註:該樂團的改編形式就是如此),但這次的改編中,並不是單純將高音聲部改編到單簧管上,也將一部份的樂句分到高音薩克斯風(Soprano Saxophone)上,讓樂句的表現可以更多采多姿。而加上了各三把的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可以讓整體的合奏效果更加圓潤豐富,也是這場演出的特色之一。尤其是表現弱奏時的微妙音色變化,更是其價值所在。
以下,且簡單說明「巨人」原曲的內容。馬勒的第一號交響曲雖說他所寫的第一首交響曲,但在他完成之前,可是有很多曲折風波與變更之處。一開始作曲時,馬勒是打算寫成交響詩的形式,在寫作之中卻變更成五個樂章的交響曲。甚至後來又刪去了一個樂章(花之樂章),而變成了現在聽到的四樂章形式交響曲。馬勒自己在此曲出版後,又修改過樂譜內容,因此現在就有很多不同的樂譜版本。本次的演出,是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東京音樂隊隊長的河邊一彥先生參照初稿的樂譜進行的編曲,然後再略為調整的版本。
「巨人」的各樂章內容,則如下所示:
第一樂章是用橫跨七個八度、靜靜演奏出來的A音來表現出自然的風景,其中還可聽到遠遠傳來的信號曲聲響與木管樂器模仿鳥叫的樂句。終於,在杜鵑聲中第一主題被引導出來,而以自由的奏鳴曲形式來展開。
至於以強力低音節奏開始的第二樂章,是個蘭德勒舞曲(Ländler)風格的三拍子詼諧曲。途中,則是由法國號獨奏的過門樂句來進入優美的中段部分。
第三樂章是送葬進行曲。在定音鼓沉痛的節奏上由低音大提琴開始讓低音樂器輪流演出童謠「兩隻老虎(Frère Jacques)」的小調版本,進入中間部時則是進入了打算逃避現實的夢幻世界,其中還可聽到熱鬧的鄉村軍樂隊的聲響。
以爆發出苦惱與熱情的聲響而開始的第四樂章,其實是強力音響與溫柔樂句交錯構成的,最後則是演奏出象徵著獲得一切勝利的信號曲,而邁向了盛大華麗的終曲。其中最後的部分中法國號必須狂嘯的方式吹奏高亢的旋律,馬勒在這一段的樂譜上特別指示著演奏者必須「站起來演奏」,在這場演出中,佼成管樂團的法國號也忠實地依照這個指示站立演出。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