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加入大提琴的管樂團音樂



加入大提琴的管樂團音樂 


對於熟悉管樂團的人來說可能是基本常識,但對於國中或高中的管樂團團員來說,如果聽到「在管樂團中加上大提琴」的內容,搞不好或覺得有點意外呢。


所謂的管樂團,基本上就是「管樂器」與「打擊樂器」的編制,但通常為了增強低音聲部或是做出撥奏(Pizzicato)的效果,加上一~兩把的低音大提琴也算是標準的管樂團編制。(題外話,在1983年的全日本管樂大賽中,富山縣立富山商業高中在演奏德布西的「海」之管樂改編版時,竟然端出了五把低音大提琴,因而震驚全場呢。)



然而在歐美國家的管樂團中,卻偶而可以看到加入大提琴的編制。就音域來說,這些大提琴是演奏和中音薩克斯風、中音單簧管、法國號、長號、上低音號等聲部重疊的旋律。


在以前的日本,曾經流傳過以下的搞笑段子:


「既然如此,那不如在高音部中加入小提琴、中音部中加入中提琴,不就能獲得更好的音響效果了嗎?」


「別傻了,這樣不就變成了管弦樂團了吧!」


不管怎麼說,總之在管樂團中加上大提琴,除了有充實中、低音聲部外,也有使樂團整體音效修飾得更圓潤的效果。


還記得以前我在採訪岩井直溥先生(譯註:日本著名的管樂作曲/編曲家)時,他也說過:「不管是哪裡的管樂團,如果能加入大提琴的話,能使音色更加豐富圓潤,而在演奏情歌式的流行樂曲時,獲得非常好的音響效果吧」。


在海外的管樂團或是軍樂隊中,也常有一開始就加入大提琴的編制。最好的例子就是克勞德‧湯瑪斯‧史密斯(Claude Thomas Smith)替美國空軍樂隊寫的「節慶變奏曲(Festival Variations)」或「華麗舞曲(Danse Folâtre)」等作品了。由於美國空軍樂隊就是從一開始就有大提琴的編制,所以史密斯先生在作曲的時候,就把大提琴聲部當作可選擇的附屬編制,而寫了大提琴的分譜。即使在日本,2010年TAD管樂團(TAD Wind Symphony)演奏此曲時也加入了大提琴的編制,而令人記憶猶新呢。(有現場錄音CD出版)



TAD管樂團的音樂會現場錄音CD(11)


在2012年11月SIENA管樂團的定期音樂會上,由約翰‧狄梅(Johan de Meij)先生客席指揮演出她自己寫的第一號交響曲「魔戒(The Lord of Rings)」時,也加入了四把大提琴來演奏。其實在這首曲子的原始總譜中,根本連大提琴的「C」字都看不到。但就在狄梅先生聽過事前寄給他的SIENA管樂團CD、DVD後,確信了「如果是這個樂團來演奏的話,應該可以演出終極版的『魔戒』交響曲」,所以就在正式演出前沒多久,提出了演出時要加入「四把大提琴」的要求。通常,即使是在管樂團中加入大提琴的編制,了不起也不過就是兩把左右,現在他要求要四把,可見這是他相當認真的願望。


當然,因為原版總譜中沒有大提琴的分譜,所以狄梅先生緊急寄來了「自家生產」的大提琴譜(譯註:其實作者早就寫了這首曲子的管弦樂團版本,相信這個分譜應該就是從管弦樂團版本中抓出來的)。只不過在時間上相當趕,所以狄梅先生好像也補了個「如果來不及找到人的話就算了」的訊息,但就在SIENA樂團行政人員的奔走下,好不容易在演出前湊齊了四個人來演奏這個大提琴聲部。


不過,就是在這麼臨時的情況下做出來的決定,所以這場音樂會就在沒有好好通知觀眾的情況下,進行了正式的演出。也因此,幾乎是所有來到現場的觀眾都是在當天才知道會有這樣的編制(在開演前,緊急找了我來進行演出說明,才解釋了這件事)。


而如果是當天有去聽這場音樂會的觀眾就知道,這場音樂會到處都可聽到與以往管樂團演奏效果略有不同的音樂。本來管樂器和弦樂器在音色與音響效果上就不一樣,而在雙方齊奏時,也多少會存在音準上略有差異的地方。然而這樣些微的音準差異,反倒是給人有比較人性的溫暖感覺。由於「魔戒」這首交響曲本來就是把帶有冒險、幻想風格的文字轉換成音樂,所以這樣的溫暖感覺,更能表現出原本故事的奇幻效果。



魔戒:狄梅與SIENA管樂團的音樂會現場錄音CD


收錄了這場音樂會狀況的現場錄音,現在由AVEX公司發行了CD。雖然是現場錄音,當然還是會和實際在未來港音樂廳觀眾席上聽到的音響效果有些差異,但我想應該還是可以聽得出來這個錄音和平常聽到的管樂團音樂有些不一樣的氣氛存在才對。


因此我希望會有更多人能到這個錄音,而且如果可能的話,將來各位業餘管樂團的朋友也能考慮改編加入大提琴演奏的樂曲呢。


(2013.05.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