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單簧管名家:迪爾克‧阿爾特曼專訪(上)



* 原文取自The Clarinet雜誌2012年秋季號Vol.44

所有的基礎都打好後,就能練成一首曲子

~迪爾克‧阿爾特曼(Dirk Altmann)專訪


德國單簧管演奏家迪爾克‧阿爾特曼(取自網路,從照片可以看出他也有樂器收藏癖XD

<前言>

目前在德國的管弦樂團中就職的單簧管演奏家幾乎都是使用德式單簧管(Oehler System),但這次在本雜誌初登場的司徒加特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單簧管的迪爾克‧阿爾特曼先生,卻是使用貝姆式單簧管,而且他愛用的樂器還是日本的約瑟夫(Josef)公司生產的(譯註:事實上本篇專訪就是在約瑟夫公司的協助下進行的)。所以我們想要請教阿爾特曼先生他所選擇的約瑟夫單簧管之魅力、以及他本身的單簧管人生等故事,進而找出單簧管演奏家迪爾克‧阿爾特曼的真實面貌。



向世界級代表性單簧管演奏家卡爾‧萊斯特學習

採訪:
首先想請教您開始學音樂的契機與接觸到單簧管的過程。

迪爾克‧阿爾特曼(以下簡稱A):
跟我父親在管樂團中吹奏長號有點關係,所我在六歲時跟父親說:「我想吹樂器」,他就幫我買了一隻直笛(Recorder)。到了隔年我七歲時,他又幫我買了單簧管,並且立刻讓我開始找老師上課。最先教我的老師,就像是路邊一般所謂的音樂學校那種不是很有名的演奏家,但卻是能讓年輕學生或小孩實力進步很快的好老師。而我則從那時開始一直在學單簧管,直到十一歲開始找漢諾瓦歌劇院管弦樂團的單簧管首席赫爾姆特‧帕爾賽克上課。在那之後,我自己也開始想走職業音樂家之路,因此從十三歲開始,就由老師介紹我去吹歌劇中舞蹈場景裡等需要在舞台上吹奏的工作。當時我演奏的應該是「唐喬萬尼(Don Giovanni)」吧。

然後我從十五歲開始就以槍手的身分在各個管弦樂團中演奏,到了十八歲後進入卡拉揚學會(Karajan Academy),也還是持續演奏活動著。

採訪:
有甚麼想要讓您當職業演奏家的理由或故事嗎?

A:
最大的理由,就是遇上了帕爾賽克老師。還有一個理由是我從小就開始參加德國的青少年管弦樂團,而在演出過許多的曲子後,就有了「我一定要成為職業音樂家」的決心。當然,也是因為這樣產生了可以成為職業音樂家的自信。

採訪:
在您開始學單簧管的當時,已經開始在上音樂專門學校了嗎?

A:
那時因為我不是上音樂專門學校而是念一般的學校,所以只有利用假日才能去吹樂團。我正式學音樂是從進入卡拉揚學會才開始的。不過,其實我在進入卡拉揚學會的前一年間,曾在漢諾瓦的音樂大學上過課。卡拉揚學會是著名的管弦樂團指揮卡拉揚先生所創設的管弦樂團學會。這是一個為了培育年輕演奏家的學校,也有獎學金的制度。其實有很多有名的演奏家都是從卡拉揚學會學成出來的喔。要進入這個學校要參加考試,考上的話,就會由柏林愛樂的團員來指導上課。

採訪:
您在卡拉揚學會學了些甚麼?又是上誰的課呢?

A:
像是德國音樂、德國哲學啦,就是徹底地教你學德國的藝術文化。在我剛進卡拉揚學會時,柏林愛樂的其中一個首席寶座正空著,所以偶爾或讓我去試著當槍手首席,而我也曾擔任過也是卡拉揚學會講師的卡爾‧萊斯特先生的代打而吹首席的位置。我想恐怕我是柏林愛樂團員中最年輕的單簧管演奏者吧。

之後,我在卡拉揚學會學了兩年之後,通過了司徒加特廣播交響樂團的入團考試,而成為該團的團員。

根據演奏家所追求的目標,樂器會跟著改變

採訪:
想請您談一下德國的管弦樂團。

A:
像漢諾瓦、柏林、巴伐利亞等,光是德國就有十一個廣播交響樂團,如果要一個一個詳細說明,恐怕非常困難。這些樂團的特色與其說是受到地域性的影響,我認為不如說受到指揮家的影響更大。像司徒加特廣播交響樂團一直都在演法國音樂,因此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另一方面,像德國北部的樂團則是以德國浪漫樂派為主要曲目來發展的。所以每個樂團都會有自己的文化、音色、奏法與獨特的個性。

採訪:
雖然我想在德國大多是使用德式單簧管,但除了阿爾特曼以外,還有人是用貝姆式單簧管嗎?

A:
以前在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中也有演奏家是用貝姆式單簧管,就是瑞士演奏家愛德華‧布魯納Eduard Brunner)先生。他在德國樂團中是非常有名的演奏家,我想當時德國樂團中應該只有他是用貝姆式單簧管吧。不過,其實布魯納先生不只是會吹貝姆式單簧管,聽說他也會使用德式單簧管的樣子。我大概是從十五年前開始同時使用貝姆式與德式單簧管,但對我來說吹起來的差異,差不多只有像吹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的差異而已。在吹過貝姆式單簧管後,下一首曲子要換成德式單簧管來吹也不會有問題。


採訪:
為何德國樂團的演奏家都使用德式單簧管呢?

A:
單簧管是從1870年左右才出現德式與貝姆式的分歧,在這之前大家都是使用同樣的樂器(譯註:貝姆式單簧管早在1840年代就出現了,而現代的德式單簧管──埃勒式則是在1870年左右出現的,所以阿爾特曼會這麼說,但其實這樣的講法不太對)。所以我在想,這說不定是德國是依照傳統才使用德式單簧管的吧。雖然也跟喜好有關係,但德式單簧管給人有必較封閉的感覺,也許比較適合吹奏比較內斂的作品。我認為貝姆式的樂器則比較能夠演奏華麗(閃閃發亮)的樂曲。不過,我覺得跟樂器的系統沒關係,而是根據演奏者想要追求甚麼,樂器也會跟著改變才對。

就好像以前捷克或美國的單簧管演奏家吹出來的音色有很大的差異,但就最近來說,音色有傾向於國際化統一的感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