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細川俊夫自述其法國號協奏曲「開花之時」(03) 驚人的委託創作名單


和演奏家們的相遇

 

採訪:

在本雜誌的另一個專欄中,法國號演奏者福川伸陽先生寫出了一個疑問:日本作曲家寫的法國號作品為什麼這麼少?

 

細川:

的確如此,要是我沒遇上史蒂芬‧達爾的話,可能也不會自己去寫這首曲子。

 

因為法國這種樂器其實是非常西洋式的樂器呢。比如說長笛或雙簧管,在東方就可以找到類似的樂器。所以我想該不會是法國號這種明顯使用泛音構造的樂器實在太過西洋式了,所以對日本人來說很難下筆呢?

 

採訪:

可是細川先生您所寫作的一系列「旅」的作品中,除了使用長笛、低音管與小號外,也替低音號(Tuba)寫了一首不是嗎?

 

細川:

其實這些曲子也全部都是委託創作的作品。您說的「旅VIII~寫給低音號與重奏團」(2006)的曲子,是法布利克音樂團(musikFabrik)這個優秀重奏團之低音號演奏者(梅爾文‧普亞,Melvyn Poore)所委託創作的。最初,我還在想我不知道能不能替低音號寫出曲子來,結果普亞就告訴我:「我可以吹出這些東西,也可以吹出這些東西喔」等等許許多多的事情。這首曲子是以藏傳佛教的聲明為意念所創作的,是有低音持續進行的作品。

 

採訪:

如果把委託細川先生您寫作樂曲舉行首演的演奏家名單攤開來看,可真是壯觀呢。有長笛家皮耶-義武‧亞爾托(Pierre-Yves Artaud)、羅伯特‧法布里奇亞尼(Roberto Fabbriciani)、豎笛家莎賓‧梅耶(Sabine Meyer)與愛德華‧布魯納(Eduard Brunner)、薩克斯風演奏家克勞‧德隆格爾(Claude Delangle)、低音管演奏家帕斯卡‧加洛瓦(Pascal Gallois)…等等。

 

細川:

能和演奏家們相遇是我最看重的事情。當有人委託我創作樂曲時,我認為不只要能發揮出那個人最大的演奏能力,也要試圖寫出能表現這個人的個性與人格的音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除了會問這個人的細微技巧、音色與指法等等事情以外,還會去聽這個人喜歡與擅長的曲目,一面對著樂譜學習一面寫出新的作品。我認為如果沒有遇上這些優秀的演奏家,我的音樂可能就不會有夠豐富的內容了。所以我的每一首曲子,都有其各自的故事緣由。

 

例如,由於我早就透過尹伊桑老師(德國韓裔作曲家)認識了豎笛家愛德華‧布魯納(前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這些年來也互相以好友的身分往來,所以就從他身上了解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採訪:

布魯納先生也是從很久以前就開始灌錄尹伊桑先生的作品了呢。

 

細川:

嗯,他把「Piri」(Piri for oboe solo,尹伊桑最有名的曲子之一)這首雙簧管的曲子改編成豎笛來演奏,我在學生時代第一次聽到時,真是非常感動。後來,有一次他打電話給我,就問我「要不要替我寫一首曲子?」為此,他還特別跑來拜訪我在德國的家。也因為和他的之間的友誼,我才會產生豎笛五重奏、獨奏曲「愛迪」(Edi,就是布魯納的綽號)。最近他又灌錄了由莎賓‧梅雅所初演的豎笛協奏曲,由米蘭的唱片公司「史特拉第瓦里亞斯(Stradivarius)」所發行。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