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04)



1955年Karl Leister(紅色箭頭指向者)參加柏林音樂大學管樂團時的照片, 他們父子除了管弦樂團外,也都參加過管樂團  (翻拍自日本Mostly Classic雜誌)

年歲交替,就到了1958年。這一年對我來說,也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到這一年為止,我都和父母住在一起。在這一年的二月,雜誌上登出廣告,其內容是說柏林愛樂目前有一名首席豎笛的空缺,希望角逐此一職位的人可以開始報名應徵。這時,父親跟我說:「你也去參加這個徵試吧」。但我回答:「不行,這個職位對我來說太困難了,我完全沒有自信」。於是父子兩人就針對這件事開始反覆的討論,最後父親說:「這樣的機會,一生恐怕只有一次」說服了我。於是我就參加了柏林愛樂首席豎笛的徵試。這是1958年春發生的事.
 
這次徵試的第一次考試是哪一天舉行的,其正確的時間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我還記得其指定曲是莫札特的豎笛協奏曲。演奏完指定曲後,則是考各管弦樂曲中有名的豎笛獨奏片段。例如貝多芬的第四號、第六號的豎笛獨奏(譯者分析:第四號可能是第一或第二樂章,第六號的話,每一樂章都有非常精采的豎笛獨奏,所以都可能考),然後還有柴可夫司基的交響曲片段(譯者分析:第四號的第一與第三樂章,第五號的第一與第二樂章,第六號的第一與第三樂章,都是一般樂團的必考題)。
 
在第一次考試之後,我進入了最佳候選群中。我記得這時除了我以外,另外好像還有兩到三人。我們這些通過初試的人,接下來就可以參加柏林愛樂的音樂會當作測試。這令我非常開心,因為這樣就有許多場音樂會可以和柏林愛樂一起演出。首先在195892122日,在赫爾伯特‧馮‧卡拉揚的指揮下,我獲得了第一次和柏林愛樂共演的機會。當時演奏的曲目是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而時間正好是在柏林藝術節(Berlin Festwochen,每年九月到十月舉行)的會期中。這對才21歲的年輕人來說是一項很大的考驗,而父親也給了我不少的鼓勵。試想一個初出道的小子就進入柏林愛樂,而能在卡拉揚的指揮下演出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不是一種很大的試鍊嗎?
 
在這之後,我又獲得了下一場音樂會的演奏機會。這是1958925的音樂會,指揮是赫爾曼‧謝爾漢(Hermann Scherchen)。再來,我又在1958年的12121314日三天,和柏林愛樂合作了三場曲目完全不同的音樂會。
 
然後柏林愛樂就通知我要再參加一次的選拔考試。這第二次的考試,是在當年的1227舉行的。當時,還沒有現在的柏林愛樂廳(Philharmonie1960年興建,1963年完工),所以這次考試是在柏林之達雷姆區的教堂中舉行。這所教堂也是柏林愛樂平常排練的場所,但正式彩排與音樂會則是在音樂大學中的音樂廳來舉行。
 
這第二次的考試,我記的最清楚的就是由卡拉揚來擔當我的莫札特豎笛協奏曲鋼琴伴奏。這當然是件非常特別的事:這位萬人景仰的大人物竟然坐在鋼琴前替我伴奏莫札特的豎笛協奏曲!而且這還是非常重要的選拔考試
 
此時能進入這一次考試的人共有三人,我記得三人之中最年輕的應該就是我了。考試時是大家一起站在演奏台上,當依序演奏完莫札特的豎笛協奏曲後,就再站回成一排,並演奏樂團所點選出來的曲目。我記得演奏完貝多芬的第四號交響曲、第六號交響曲與柴可夫斯基的第五號交響曲後,突然又被要求希望能聽聽看我演奏李斯特的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可是現場並沒有準備這首曲子的樂譜,於是我說:「沒關係,那我就吹裝飾奏(Cadenza)的部分吧」。這是因為李斯特的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共有三段著名的豎笛裝飾奏,所以我認為即使沒譜也能吹些什麼出來。


 
1956年Leister父子於RIAS交響樂團共同演出荀白克[管弦樂變奏曲]的照片, 紅色箭頭指向者即為Karl Leister(擔任第二部豎笛), 右側第一部是其師, 最左端是其父. (翻拍自Mostly Classic)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