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吳清源棋談(06)

比較


 


第九世本因坊察元名人在明和五年(相當於中國的乾隆33年, 1768年)的御城碁中授井上春達六段二子, 結果此局察元二目敗, 卻也被稱為察元一生的傑作. 再者, 文政三年(1820年), 安井仙知八段授先對上葛野丈和(後來成為本因坊名人)的一局中, 仙知也輸了兩目, 但一樣被稱為仙知一生的傑作. 道策、察元、仙知三人的輸棋都成為了他們一生最佳的對局, 真是十分有趣.


 


根據吳先生的乾隆盛時言談, 再加上我的一點聯想文字, 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在本因坊家連續出現道悅、道策、道知三大名人後, 日本的圍棋就顯著進步與流行起來, 此時相當於中國的康熙時代. 但是道知之後, 本因坊家的當主卻又連續三代早死, 圍棋也就跟著一時衰退下來. 然而, 就在寬延元年, 有兩位棋客隨著琉球使者而一起來到了島津家.(Tony註: 島津家是日本九州南端的大諸侯, 琉球也算是島津家的藩屬國. 所以琉球三不五時會派使者去島津家. 大家有看過"篤姬"嗎, 就是在說島津家的公主嫁入德川將軍家的故事.) 其中田頭親雲上受四子對上六世井上因碩七段, 結果中押勝; 另外一位的與那霸里之子則是受四子對上了井上春達(七世井上因碩), 並且也是中押勝. 此時相當於中國的乾隆十三年.(1748年)


 


田頭贏了此局後, 要求將局差改成對七段授先的資格, 但井上因碩當然拒絕, 只同意給予對七段先二局差的四段段位證書. 但是在天和年間(1680年代)來到日本的琉球棋客濱比賀, 在道策名人的手上才只不過拿到初段的證書而已. 現在的田頭明明和濱比賀情況相似, 結果卻在因碩手上拿到了四段資格, 因此被說是諂媚外賓, 損傷日本圍棋威信的行為. 但話又說回來, 在今天, 被七段授上三子, 可被認定有很優秀的業餘四五段的棋力了.


 


後來, 據說與那霸的棋力變的更強, 也渡海去中國下棋, 回到琉球之後, 就說清代第一流的棋士, 其棋力完全不遜於日本的名人道策. 我不知道與那霸在中國對戰的棋士, 是否就是吳先生所說名人級的乾隆朝大國手, 但把乾隆盛世的圍棋和日本的圍棋來做比較, 卻可以認為是當時的一種有趣言論. 然而, 此二人擊敗因碩, 而受到了吹捧的待遇,  並就此口出妄言, 似乎讓日本棋界相當的不服氣. 因為, 明明道策在天和二年(1682年)授濱比賀四子下了兩局, 第一局贏了十四目, 第二局輸了兩目, 證明兩者在四子局差下才是旗鼓相當的.


 


而琉球棋客第二次到日本來, 則是道策在元祿十五年(1702年)去世的八年後, 也就是寶永七年的事.(1710年) 當時道策的跡目(繼承人)才21歲, 棋力是七段格. 但是在琉球無敵的屋良里之子, 也才15歲而已. 結果道知在島津府邸對屋良少年授三子中押勝, 並改了局差. 後來里良還想再挑戰一局, 但身為監護人的四世井上因碩考量各種情況(Tony註: 怕輸傷了國威)後, 推說道知有病, 改派十三歲的相原可碩來下, 結果少年可碩執白贏了琉球的天才少年兩目.


 


居中翻譯的江田親雲上, 則在這幾盤棋下完後告訴因碩說, 之前他也常往來於中國琉球之間(Tony曰:小國琉球夾在中國與日本之間, 所以兩邊都要進貢), 也見過不少中國的名棋士, 他認為他們的棋力大約相當是被日本授先的程度. 此時相當於康熙四十九年. (Tony更正: 原文做康熙四十年, 相當於1701年, 道策還沒有去世呢, 明顯是漏了"九"字).


 


因為可以藉由琉球人來比較康熙、乾隆年代中國與日本的棋力, 所以我就把[座隱談叢]中的記載,一併補充在這裡.  


 


吳清源棋談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