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名曲介紹]米堯:小提琴、單簧管與鋼琴三重奏組曲


包含單簧管的不(ㄧˋ)同(ㄓㄨㄥˋ)樂(ㄍㄜˊ)器(ㄉㄡˋ)三重奏室內樂中,我通常會想到的組合是單簧管、中提琴與鋼琴(莫札特或布魯赫)或者是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布拉姆斯)這兩種,然後才會想到由小提琴、單簧管、鋼琴的組合。雖然在我心中的出現的順序比較後面,但這種組合也有史特拉溫斯基的大兵的故事或是巴爾托克的對比曲這種世界名曲,不能說是冷門的搭配。而且,在這樣的組合中,也有一首很好聽,但似乎在台灣不太紅的名曲,就是本文想介紹的米堯:小提琴、單簧管與鋼琴三重奏組曲(Darius Milhaud:Suite pour violon, clarinette & piano)。

===

這首三重奏組曲,其實是米堯自己從1936年為了劇院演出寫的一齣名為「沒帶行李的旅人(Le Voyageurs sans bagages)」的戲曲中,挑選了四首小曲改編成三重奏所構成的。

改編成組曲後,各個樂章的標題稱為序曲(Ouverture)、嬉遊曲(Divertissement)、遊戲(Jeu)、以及序奏與終曲(Introduction & final)。其中標記為活潑開朗(Vif et Gai)的第一樂章是由一個動態主題所構成的樂段將聽眾直接帶入娛樂的世界中。而標記為生動(Anime)的二樂章,可說是一種對位形式的創意曲(Invention),並且也讓人感受到牧歌風格的魅力。米堯在此呈現了他對旋律元素的品味以及來自於家鄉普羅旺斯的音樂淵源。而這種感覺也可在僅由小提琴與單簧管演奏(鋼琴完全休息)的第三樂章中找到---在這個樂章中,節奏、音形、重音與活潑的律動,可以將戲曲的氣氛轉變為舞蹈的感覺。至於速度標記也是活潑(Vif)的第四樂章則是隱含著米堯最喜歡的雙調(Bitonality)特性的一種音樂行列,彷彿要帶領聽眾跳起歡樂的法蘭道爾舞曲(Farandole)一樣。最後氣氛一變,這段借用自巴西里約的節奏與狂歡節的旋律架構所形成的舞曲簡明地收尾而以彷彿黃昏到來的寧靜氣氛結束全曲。

如上所述,這是一首充滿輕快、歡樂氣氛的音樂。樂曲進行中由單簧管或小提琴所演奏過的樂句往往會馬上由鋼琴模仿一次;或者小提琴與單簧管聲部也會用互相模仿的方式交互演奏,讓演奏者也能感受到彷彿在遊戲一般的愉快心情。

===

以上這一大段,其實是抄自我手上的CD內頁解說。我第一次知道這首樂曲,是大約二十年前去某位葉姓單簧管老師家中玩,聽到他放的由法國單簧管大師Philippe Cuper組成的琶音琴重奏團(Ensemble Arpeggione)所演奏的。當時就覺得很好聽,但別說是這個版本,在各大唱片行中都找不到這首曲子的其他錄音。不過幾年之後,因為去日本罰站的關係,在御茶之水附近的二手唱片行中,找到了當年葉老師家中出現過的同一張CD,才將這首曲子納入收藏之中。

除此以外,我的另外一個收藏則是五年前購買的另一位法國大師Paul Meyer灌錄的新版本。不過,在這張全部都是米堯作品的CD之中,這首三重奏組曲是附贈的Bonus Track,所以內頁解說就完全沒有提到這首曲子了,相當令人遺憾。

本盧收藏的兩個米堯三重奏錄音的CD

左上:Cuper版、右下:Meyer版(這個版本封面就是丑角,是不是光看這張圖就很想買這張CD了呢?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