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張栩的圍棋進化論(19)



譯自:週刊碁

張栩的圍棋進化論

解讀AlphaGo File19

井山的獨特世界觀

拐頭的時機
~命運的關鍵局中下出大膽的變化


這一屆的名人戰是打到第七局的最終決戰,最後挑戰者高尾紳路九段擊敗了井山七冠,漂亮地奪回名人寶座。聽說第六局的對局日剛好是高尾挑戰者不惑之年(40)的生日,所以我就藉這個機會,一起向高尾先生祝賀生日與獲得名人這兩件大喜事。

主題圖中的白12立,這樣的最新著手就讓我深受衝擊。因為在非常平凡進行的定石著手的旁邊,竟然潛藏著這樣的新手,實在是讓我完全想不到的。也讓我感受到甚麼都沒去想、就追隨著定石走下去的羞愧。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漏網新聞


這則新聞我個人覺得挺有意思的,但不知何故好像不太有報導到,今天就來稍微轉播一下:


===

譯自:圍棋資料庫

2017年6月23日 韓國中央日報

身為隸屬日本棋院棋士而活躍於日本棋壇的趙治勳九段(61歲),即將參加「2017年韓國棋院總裁杯資深棋士圍棋聯賽」。趙九段過去除了世界大賽或是特殊棋賽活動外,是首次在韓國參加韓國國內的正式棋賽。韓國棋院在6月22日公布了今年新組隊參加韓國資深棋士聯賽的KH能源隊(會長孫鎮洙---暫譯),在選秀時第一指名了趙治勳九段參加該隊的訊息。

趙九段和以釜山為主場的KH能源隊的孫鎮洙會長是小學時的朋友。出生於釜山的趙九段是在6歲時的1962年前往日本,進入已故木谷實九段門下學棋,並且在1968年以當時世界最年幼的紀錄入段(11歲9個月)。之後在日本共贏得了包含三大頭銜棋聖(8次)、名人(9次)、本因坊(12次)在內的眾多頭銜冠軍,也是日本圍棋界頭銜數最多紀錄的保持人(74次)。1983年更創下了首次達成七大頭銜賽全部奪冠過的大滿貫紀錄。另外一個趙九段的偉業則是創下了本因坊十連霸(1989~1998年)的紀錄。並且在今年4月首次達成了日本圍棋界通算1500勝的紀錄。

至於將在7月20日開幕的「2017年韓國棋院總裁杯資深棋士圍棋聯賽」是沒有隸屬哪個棋院或國籍的限制,是一項只要是年滿50歲以上(1967年前出生)的職業棋士就能參加的比賽。今年的比賽有KH能源隊、三陟海上電纜隊、首爾賽博歐羅(Cyber Oro)隊等三支新隊伍參加,總計有七支隊伍角逐冠軍。這七支隊伍將從7月24日開始的正規聯賽中進行14輪的雙循環賽(總計42場比賽,共下126局),來決定排名。排名前四名的隊伍分別再進行準季後賽、季後賽與冠軍決定賽來比出最後的冠軍。冠軍隊可以獲得三千萬韓元(約293萬日圓=78萬台幣)。

===

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開箱文(39)


今天想要開箱的東西,是很多人都在介紹(特別是兩位有名的日本演奏家,同是巴高畢業的橫川晴兒與田中正敏)、雜誌上也猛打廣告、評價看起來也不錯的----吊帶。

這個吊帶叫做「鳥帶」(Bird Strap),是B. Air公司製作的。至於為何要叫這個名字,似乎是個謎團(笑),但的確這一兩年小有名氣,台灣似乎也有人進,也有正式的代理(上次介紹過的某簧片代理店,也有代理這家公司的吊帶)。但這個牌子的吊帶,在國內似乎只有看到吹薩克斯風的人用,不太看到有吹單簧管的人掛。話又說回來,本來在台灣有用單簧管吊帶的人本來就是少數中的少數...。

我對這個東西有興趣,是因為我是右手支撐樂器時很容易痛的人,所以以前也買過BG牌的吊帶。但老實說,BG的吊帶並不是那麼的好用,支撐的效果比較有限。後來我就乾脆放棄了。

這次,會想要買這個東西,是前一陣子弄丟了倍中音單簧管的腳架,上了阿罵爽重買一個新的時,看到這個鳥帶的廣告(以前阿罵爽上好像沒有賣),而且竟然可以直送台灣(現在阿罵爽上可以直送台灣的商品真是越來越多了)。於是,不小心手滑....它就出現在我家了。

2017-06-16 12.21.41.jpg
由於內含倍中音單簧管(其實也是低音單簧管用)的腳架,所以箱子有點大。

2017-06-16 18.05.14.jpg
鳥帶的廬山真面目

2017-06-16 18.21.28.jpg
展開以後的模樣。

這個設計的重點在於黑色的T型金屬架,既可做為調整吊帶長度的樞紐,更是主要支撐重量的結構。正是因為這個部分是金屬,所以支撐的效果明顯比BG牌要好。

另外吊帶的長度可調整的範圍也很大,不論是套在A調單簧管或是降B調單簧管上,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支撐的效果我個人認為雖然不像Sax Holder或是之前介紹過有固定支撐的Body Stand,相對地,它的T型金屬架,把吊帶可以把線往後拉開的關係,於是就不會有一般吊帶容易干涉到左手的問題,這是其設計上很大的優點。

實際使用的模樣(官網圖片)

另外,如同BG一樣,如果你的樂器原本是沒有吊環的話,需要外加轉接帶,才能使用。不同於BG的是,BG是買的時候就附贈這個轉接帶,但鳥帶的話得另外購買。最狠的是,它甚至有出專用的右手拇指支撐座,讓你換成有吊環的支撐座。這個支撐座不便宜,但聽說也有改善音色共鳴的優秀副作用。

專用的轉接帶(視樂器廠牌不同,而有不同的轉接帶,這可能也是它不附在本體中的關係)

我是既沒有買轉接帶,也沒有買專用支撐座,因為我的樂器本來就有吊環了。

我的結論是:這個吊帶還不錯,但不能稱之為完美。但如果看到類似的金屬架設計的產品,應該就可以買來用,因為概念相同。

===



相關系列文章: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關鍵一著系列


完全相反的棋風

這次我選的這著棋,則是出自我和趙治勳名譽名人所下的一局。這是我37歲時,和他所下的棋聖戰決定挑戰者三局賽的第二局。這一年,我拿到了第一屆世界冠軍(富士通盃),本因坊賽也正在四連霸中,可說是狀況絕佳。至於我和治勳先生則是自從進入木谷實老師的道場以來就相識許久的師兄弟(譯註:其實年紀較小的趙大師是師兄、年紀比較大卻比較晚入門的大光頭熟男才是師弟),但說到棋風的話,我們則是完全相反。趙先生的下法,就像總是走在懸岩峭壁上般的嚴厲,這種下法是我學不來的;相反地,我想他可能也學不來我的下法吧。所以我和他對局時,就像是極端的兩極相遇,很容易產生令人緊張萬分的局面。下的時候雖然會很興奮,但真要說起來,他算是我很不擅長對付的對手。這是因為他對勝負的意識非常強烈,給帶給人一種拼命戰鬥的氣氛。

當然,我也是正經八百地在下棋,但就是有種會被他那種凌厲氣勢給打敗的感覺。在我剛生上職業初段左右,也是所謂的力戰派。但從那時起,自己做了許許多多的研究,找到了「這樣的下法不是很有趣嗎?」,然後還算可以的戰績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就在16歲左右開始下出了大家所謂的「宇宙流」的下法。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盧蛇狂想


昨天看到去福岡玩的朋友貼出了去X蘭拉麵朝聖時拍的照片,裡面剛好有出現一碗白飯的價格,原來這在日本的標價是250yen,換算成台幣約是68元。

這時候就不禁聯想到台灣的X蘭拉麵的白飯一碗是賣58元耶,那其實它賣得比日本國內還便宜啊!

本盧又繼續聯想下去,那會不會有日本鄉民也發現這個事實,然後上網幹譙X蘭:

靠!國產的米飯竟然在國外賣的比國內還便宜,這樣叫我們怎麼支持X蘭下去?我也要改去台灣怒吃鬍X張!
 

*單純胡亂想想,其實我對X蘭沒有好惡。不會特別想去吃,也不排斥有人要請我吃(笑)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類似的國內售價比國外高的抱怨文出現,包含阿壽司、紅茶店、還有最新的某扶不起車廠(唉,也真是扶不起 XD)...都被唸過,但似乎從來沒看過深入分析其原因的文章,反正先罵就對了。
*上述類比的例子可能不太恰當,不過反正這年頭就流行這樣比喻,就容本盧也這樣狂想一下囉~

*股溝了一下,發覺對岸也很多產品是在當地賣得比米國貴(而且貴不少)。

*幾乎我知道的大部份電子產品、還有樂器,都是米國最便宜。不知道這些生產國的國民情何以堪?

*米國真是幸福的國家(原來這才是結論 XDDDD)
*總覺得這個問題的原因不會太單純,因為股溝不太到明確(或至少能說服我自己)的原因。

*跪求高手解析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煩惱天國(29)



週刊碁2016年12/05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238

[請好心包容棋士]

棋士們的綠洲

Q:我對圍棋棋士們包括私事在內很多的部分都很熟悉,唯有重要的圍棋本身卻完全不懂。所以我想請教一下未來我該怎樣面對圍棋棋士們會比較好?

~大阪府 天滿的義大利餐廳主廚

*編註:這位義大利餐廳主廚,是日本棋院關西總本部的棋士們常去用餐的餐廳員工。

A:您好像是在棋士們常去休息的店中上班對嗎?好羨慕喔。因為他們隨時可以去貴店安心用餐啊。那對我們棋士來說,就像是生命的泉源,就是我們的綠洲。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吳清源-江崎誠致(073)



今天,圍棋界正迎向前所未有的隆盛景象。隨著業餘層面的增加與內容的向上,職業棋士中也是名手輩出,各種棋賽也向是遍地開花一般欣欣向榮。其中把所有的頭銜都贏過一遍、唯一達成過大滿貫紀錄(譯註:當時)的趙治勳,是這麼說他所敬愛的吳清源的:


(譯註:這差不多是趙大師最有名的談話之一了,網站或書籍中常常會出現這一句)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吳清源-江崎誠致(072)



說的再深入一點,這種對於棋理的想法,也可說是替圍棋開拓了一個新天地。所謂的棋理,就是在圍棋中找出符合道理的法則,符合棋理的就會佔上風,違反棋理的就會招來劣勢。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解釋,利害得失與棋理就會形影不分的結合在一起。然而,所謂的調和,反而是和利害得失沒有關係,甚至應該是滅卻利害得失之後才會產生。這可說是完全不同次元的概念,但試著將這種思想放到圍棋中來思考,就會明白「違反棋理」與「打亂調和」並沒有不同。換句話說,在圍棋中棋理與調和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或者可以說調和是棋理的核心。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吳清源-江崎誠致(071)



再來,則是昭和時代。綜觀全圍棋史來看,此時代可稱為圍棋得第三隆盛期。雖說不同的時代無法一起比比較,但此時期不論質量都遠比前兩期有爆發性的成長,是毫無疑問的。換句話說這是棋史上最興盛的黃金時期,而探究其原動力,可說是站在與過去相比斷然成為最盛時期頂點的吳清源,你就能理解他在圍棋史上佔據了怎樣的地位了。

將吳清源的談話寫成文章、並且集結成「吳清源棋談」一書的川端康成,在書中記錄了吳清源的一句話:「與其說圍棋是競爭或是勝負,不如說是調和更為恰當」。

既然圍棋是講究調和,無理的下法就不會發生好效果。一顆一顆的棋石,並非是互相吃來吃去而死掉的東西;之所以會出現互相吃來吃去而死掉的狀況,就是因為有了無理的下法而產生的現象。如果黑白雙方都保持著調和走下去,就會是先下的一方優勢,只要途中不貪心、不下不合理的手段,最後一定會是黑棋贏個幾目。也是這樣,圍棋的本質與其說是戰鬥,更應該說成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期待完美卻做不到的人類,總是會在甚麼地方打亂調和,讓形勢發生動盪。也因此,就變成未必是黑棋會贏個幾目,也才讓這樣的結果被冠上勝負之名。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吳清源-江崎誠致(070)



道悅在推薦道策為名人碁所的請願書中,寫出了從寬文到延寶年間,道策對上安井一門的戰績:

  • 對算哲從被讓先、每多贏六盤改局差半子開始下,結果多贏24盤、改了四次局差,現在讓算哲先。
  • 對知哲從被讓先、每多贏六盤改局差半子開始下,結果多贏30盤、改了五次局差。讓二子後又下了26盤,現在是道策多輸一盤。
  • 對春知從讓先二開始下、多勝六盤而改讓二子。然後又多輸六盤,而改回先二,先二又下了17盤,現在是道策多贏兩盤。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吳清源-江崎誠致(069)



就在明治維新的動亂期結束後,新的時代到來,棋界也想推起復興的氣象,所以為了宣傳棋士的理想形象,秀策就成了代表性的人物。透過建立紀念碑與出版棋譜集等行動來美化秀策的生涯事蹟,甚至到了幫他加上了碁聖的名號。

然而就棋士的綜合得分而言,三十三歲就夭折的秀策,實在很難說是超越越到晚年棋力越增,而能和赤星因徹下出壯烈爭棋等,留下許多名勝負棋局,因而登上名人碁所寶座的丈和。而且就算不論丈和,幕府末期到明治年間也還是有類似秀和、秀甫、秀榮等毫不遜色的名棋士輩出。因此單獨把秀策放在這樣絕世高度的位置上,不能不看成是一種有疑問的說法。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吳清源-江崎誠致(068)


 15.調和

在藝術或勝負的世界中,因為傑出人物的登場而造成繁榮的景象,就是一種歷史的證明。而這些傑出的人物,就是在鑽研與競爭之中產生出來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了進行鑽研與競爭的土壤,也不會有傑出人物出現。也可以說,職業世界的存在,可說是藝術發展的必要條件。

以德川時代為例,從寬文到元祿(大約1661~1703年)、與文化文政到天保(大約1804~1844年)這兩段期間,在圍棋門派之間,發生了將幕府權力也捲入其中的爭棋、或者是各門派為了爭奪棋界主導權的激烈鬥爭。也是因為這些競爭的刺激,讓圍棋的人口急速增加起來,而興起了名手輩出的現象。

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OK老人


昨天外出鬼混後回到家,剛好看到上樣不是在看某連續劇的最終大結局、而是在看第四台播放的電影,感覺非常神奇,隨口問問:這是啥?

上樣:不老交響夢,很好笑,快來看!

(台灣上映時,用了「不老交響夢」當作片名,這個翻譯很棒無話可說。本盧的標題只是拿日文原名「オケ老人!」直譯而已,因為OK=オケ,也是卡拉OK的OK,也是日文管弦樂團的簡稱)

原來這是杏(渡邊杏)主演的音樂喜劇,其實在日本上映時本盧就注意到有這個片子,只是還無緣欣賞。後來上樣在亂轉MOD時,也發現過這部電影有上架。沒想現在第四台已經在播了。不過,老實說,連續劇的大結局比較吸引本盧(雖然後來覺得稍稍有點失望...),於是說: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張栩的圍棋進化論(18)


譯自:週刊碁

張栩的圍棋進化論

解讀AlphaGo File18

打破既有觀念
~新手就長在常識性著手的隔壁


先入為主、既有觀念可怕的地方,除了在於難以逃脫它的詛咒般的束縛外,也妨礙了圍棋的進步。我總是用這樣的想法來警惕自己,才能好好努力研究,但常常不容易做好。

主題圖中的白12立,這樣的最新著手就讓我深受衝擊。因為在非常平凡進行的定石著手的旁邊,竟然潛藏著這樣的新手,實在是讓我完全想不到的。也讓我感受到甚麼都沒去想、就追隨著定石走下去的羞愧。

主題圖
值得注目之處在於黑11尖碰時的白12立下,這是最新的新手。
Chou_AlphaGo_18_001.png


在原本的定石中,這手棋是照1圖的白1擋。以下到黑6抱吃為止是其中一例,接下來進行到白7、9(如果黑棋先坐過黑A、白B的交換,則白9會在C夾)為止,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佈局。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煩惱天國(28)



週刊碁2016年11/28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237

[只能請老公好好鍛練身體了]

Q:趙老師好,我是您的忠實粉絲。其實就在不久之前,我結婚了。我和我老婆邂逅的地點,就是圍棋棋社,而邂逅的原因,正是老師您的一目詰棋系列。有次對局結束後,我們聊起一目系列叢書越聊越高興,因此就在多次的見面之後開始約會了。簡直就像是漫畫中才會出現的情節。不過,現在我卻很頭痛。在我們剛開始交往時,還很常約會,當時真是幸福,可以一起去看電影、或是一起去唱卡拉OK。不過,最近我老婆卻老是沉迷於一目系列叢書中。甚至說比起出去約會,還是做詰棋更快樂。這個說法我雖然可以接受,畢竟我自己也把一目系列叢書全部看過了,知道這是套很好的書;不過我還是個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竟然比不上詰棋,這種感覺可不好受吧?我想多和老婆出去約會,但老婆卻想多做一些詰棋,這個衝突該怎麼解決比較好?治勳老師,請務必幫我這個忙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春秋子觀戰余話(2)


譯自週刊碁2016年11月21日號

春秋子觀戰余話(91)

安倍桑的會心敗戰記


以下這則故事是發生在我替初期的天元賽寫觀戰記時的事,算一算也是距今三十年以上的遙遠往事了。故事是在我擔任趙治勳名人對安倍吉輝八段(頭銜皆為當時)之局發生的。就在這一局對局之前的幾天,有個點子突然在我腦中浮現出來:

對了,乾脆直接請安倍先生來寫自戰解說好了。畢竟安倍先生已經出過「圍棋趣談」、「盤上的悲喜劇」等圍棋書,也曾在「棋道」雜誌上連載過短文,算是很會寫文章的棋士。就在我跟他聯絡時,安倍也毫不花時間就答應了。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裝飾奏


昨天向某董座報告韋伯單簧管小協奏曲中段的貝爾曼(Heinrich Baermann)裝飾奏(Cadenza)並不容易在一般的錄音中聽到後,不小心又發現了韋伯的第一號單簧管協奏曲中的另一個罕見(應該是唯一)的裝飾奏。

說到韋伯第一號單簧管協奏曲的裝飾奏,大家也都會想到貝爾曼的版本,這個位於第一樂章中間的裝飾奏,幾乎等於是現在最標準的演奏版本,幾乎每個演奏家都照這個版本來演奏。另外,Charles Neidich 先生在他於DG的錄音中也錄了一個他即興的裝飾奏版本 (當然,這也是個唯一的版本)。除此之外,我所知道的,則是作曲家布梭尼(Ferruccio Busoni)為自己的老爸寫了一個裝飾奏(對,布梭尼爸爸是為單簧管演奏家。所以孝順的作曲家兒子就像理察.史特勞斯一樣,替演奏家老爸寫了不少單簧管作品,包含這個裝飾奏)。這個版本酷的地方,就是跟上述貝爾曼的裝飾奏不一樣,它是長在第一樂章的開頭!可惜的是,這個如此特別的裝飾奏不僅是樂譜本身,就連錄音也同樣罕見。我個人唯一聽過的錄音,就是已故傳奇單簧管演奏家迪特.克列克(Dieter Klöcker)的版本。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第一屆三人杯職業圍棋團體賽報導(2) 完



三人杯職業圍棋團體賽第三輪選譜

黑 謝依旻女流棋聖(貼六目半) 白 張豊猷八段
時限:雙方各十次一分鐘考慮時間 之後一手三十秒

第一譜(1~74) 上邊先馳得點
tri_3_shya_chou_01.png

第三輪是謝家族與美織會的兩支全勝隊伍對決。因此特別請大家觀賞一下最吸引閃光燈的張豊猷八段與謝依旻女流棋聖的對決。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第一屆三人杯職業圍棋團體賽報導(1)


譯自碁世界月刊2017年6月號

職業團體賽誕生

第一屆日本三人杯(トライカップ)圍棋團體賽報導

*トライカップ算是一種和製外來語,直接用英文來翻譯的話,就是Tri-Cup,顧名思義就是三人參加的比賽,所以一般的華文媒體都是直接翻成三人杯。不過,考慮到這樣翻譯可能會太無趣,說不定翻成「三角杯」會比較好玩?不過以下還是統一使用三人杯這個名詞。

比賽成績表


謝家族
美織會
黑馬
奇蹟
一碁
團體勝數
個人勝數
排名
謝家族

11
美織會

黑馬

奇蹟

一碁


贊助:市橋工業、KUBOXT
協辦:山田電機

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

簧片改造記



前一陣子,介紹過了一個新認識的簧片品牌Ligaphone,它有個獨特的新設計,就是在簧片的背面有個凹槽,對於音色改善似乎有很正面的幫助。因為L牌本身使用的簧片竹材似乎並沒有很好,但一樣能發出很不錯的音色。當時的感想就是如果使用非常好材料的Steuer簧片也採用這樣的設計的話,也許也會有如虎添翼的效果。

不過,說歸說,對我這種嘴砲派的人,並不會想馬上動手做實驗。

反倒是曾經看到日本的樂器店,仿照了這樣的構想,把V牌的簧片也刻出了一個凹槽,聽說音色真的有變暗、變寬一些。好友連董也跟著比照辦理,也有類似的結論。

即便如此,我還是不會想自己去刻一個來試試看。理由有幾個:第一,我現在幾乎不吹天然簧片了(人懶嫌麻煩)。第二,L牌的簧片雖然不好買,但基本上還是買得到,也不需要自己去動手挖。

就在前幾天,和新認識的朋友去逛八德路上的古點子樂器時,也閒聊到L牌這種獨特的簧片。朋友試了一兩片似乎也覺得不錯,就開始討論這種設計的理論基礎是甚麼。我個人猜是比強度的問題(挖個凹槽,其實有點像是增加補強肋結構,加上挖掉的部分,等於減輕了一部分質量,就讓簧片的比強度上升了),不過沒有仔細去分析,也只能瞎猜。聊到這裡,朋友突然給了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