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Nick吹嘴在世界各地受歡迎的理由(2) 完


獨特的吹奏感與阻力

採訪:
您覺得這種吹嘴會像現在這麼普及的理由是甚麼呢?

博:
我想應該是尼克吹嘴的獨特吹奏感與阻力(Resistance)吧。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噗~」一聲這樣就直接吹出聲音來的東西。當然,能夠輕鬆地吹響是很重要的指標,但對演奏者來說,還是稍微有點的阻力的吹嘴才比較好吹。我覺得尼克的吹嘴就是能絕妙地承受送出來的氣。

而它能夠具有吹起來很舒服的阻力的原因,我覺得是在吹嘴開口(Facing)兩旁的軌道(Rail)寬度設計上。尼克的吹嘴其軌道寬度要比一般的法式吹嘴要寬,其實頂端的軌道寬度(Tip Rail)也是比較寬。這會使得吹出來的音色比較厚實且圓潤,也可以使得音色更加平均。而這些也正是我所喜歡的德奧系音色特質。

軌道寬的另一個好處是簧片不容易「抓狂」。一般軌道較細的吹嘴,就很容易受到簧片品質差異的影響。在這一點上,尼克的吹嘴就能確實地讓簧片的聲音穩住。所以我可以很安心的吹出漂亮的弱奏。而它能夠從最低的音域到最高音維持均一音質的原因。一般法式的吹嘴都有音色不平均的問題,高音域又會太尖銳、太硬;相對地尼克吹嘴既使在高音音域也能做出沉穩舒服的音色,讓人可以輕鬆地控制。

採訪:
這應該是除了音色以外,法式單簧管演奏家們也喜歡尼克吹嘴的原因吧。

博:
我也是這麼想的。當然,如果更換簧片的搭配組合時,它也能發出較明亮的聲音或是做出更暗更柔的音色。總之,尼克吹嘴的音色就是很美,因此也有人是拿到室內樂演出用來發揮其效果。

採訪:
除了一般的法式吹嘴以外,在日本亞歷山大.維爾夏(Alexander Willscher,奧地利簧片與吹嘴製造商)的吹嘴也很受歡迎,這是否是因為亞歷山大.維爾夏的吹嘴也有類似尼克吹嘴的傾向?

博:
雖然詳情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想軌道較寬等概念應該是非常像吧。

採訪:
所以倒過來說,維爾夏吹嘴的使用者如果拿尼克吹嘴來試吹,應該也會感興趣才對。

博:
其實尼克本人對於宣傳並不是那麼熱衷,所以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品牌。現在日本格羅伯(Global)公司成為尼克的代理商後,應該會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品牌吧。

和雷傑爾(Legere)簧片的搭配性很好

採訪:
目前尼克在法式吹嘴共開發出了「好吹(PlayEasy)」系列的B1、B2、B3與「獨奏家(Solist)」系列的M四種吹嘴,您吹過這四種吹嘴後,覺得這些吹嘴之間有怎樣的差異?

博:
我自己主要使用的吹嘴是B2。而B1就是尼克最先開發出來的法式吹嘴,它的尖端開口(Tip Opening)要比其他吹嘴要稍微窄一些(開口=Facing也比較短),比較適合比較厚一點的簧片。至於B2的尖端開口尺寸比較像V牌的B40(開口則是中等長度),是好吹系列中最受歡迎的吹嘴。而B3的尖端開口最大(開口則稍長),是屬於比較輕鬆吹出聲音的吹嘴,如果搭配厚薄適中的簧片,我想是非常適合初學者的吹嘴。至於獨奏家M這個吹嘴原本在德式系列吹嘴中只有這個型號而已,最近它的法式版本也越來越受歡迎,聽說有很多法國單簧管演奏家在用。

採訪:
請教一下博索斯先生您是用甚麼簧片來搭配呢?

博:
我會試場合來搭配雷傑爾(Legere)的「招牌 (Signature)」系列簧片或天然簧片來使用。天然簧片我用的是達達里歐 (D’Addario,即原本的Rico)公司的「進化(Evolution)」系列的四號。我覺得天然簧片非常適合獨奏家M這種吹嘴,其實就在今天接受採訪前,我重新試了一次獨奏家M這個吹嘴,又覺得非常喜歡起來,明明兩個禮拜前我才剛去格羅伯公司選了一顆B2的說。(笑)

不過,尼克的吹嘴和雷傑爾招牌系列的合成簧片搭配性很好,如果用B3的吹嘴搭上這種簧片,我想也許會非常適合初學者才對。此外很有意思的是雷傑爾公司的高音薩克斯風(Soprano Sax)合成簧片也非常適合尼克單簧管吹嘴,這件事目前在日本已經逐漸有名起來了。(譯註:關於這件事,本人可以作證。近期內會公開我的實驗心得)

出生於塞爾維亞、大二時去奧地利留學

採訪:
博索斯先生您來自於塞爾維亞,一開始就是學貝姆式單簧管嗎?

博:
其實在塞爾維亞或匈牙利普通都是使用貝姆式單簧管。另外,我雖然生在塞爾維亞,但其實父母都是匈牙利人。

採訪:
可否請您介紹一下過去學習單簧管的歷程?

博:
我是九歲開始學單簧管,當時是一面念普通學校,一面每週兩天的下午去上當地的音樂學校。當時我的老師教得非常好,讓我覺得吹單簧管非常開心。十歲時我又贏得了首都貝爾格勒的音樂比賽冠軍,更提高了我的學習動力,就有點像是在玩電動的模式,一面挑戰一面繼續進步。到了十七歲時,進入了塞爾維亞的音樂大學,在大一結束時,轉入奧地利國立格拉茨音樂大學留學,拜在有名的單簧管大師貝拉.柯維奇(Bela Kovacs)教授門下。

採訪:
請教一下您幼時的音樂環境如何?

博:
那時候還是沒有CD的時代,當時在貝爾格勒的廣播電台會有一個每週一接受聽眾點播一次古典音樂的節目,而還是小鬼的我就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打電話進去點播:「希望能放史塔密茲(Stamitz)的單簧管協奏曲」,於是有一天突然聽到「接下來我們應某某村的羅伯特小朋友的要求,要播放史塔密茲、莫札特與韋伯的單簧管協奏曲」的廣播,讓我嚇了一跳(笑)。還記得當時我慌忙地找出錄音機,趕快把這段廣播路起來呢。

採訪:
您從柯維奇(1937年生)老師那裏學到了哪些東西呢?

博:
他的音色非常漂亮,是帶給我影響最大之處。他本來就是天才型的人物,但最令我驚訝的是,在我開始跟他學習之時(柯維奇當時大約六十歲左右),他的音色竟然變得比以前還更好。柯維奇老師是一開始先學德式單簧管,後來才轉成貝姆式單簧管的人(譯註:在二戰前,德式單簧管在俄國與中東歐很普遍)。而他的班上吹德式與貝姆式單簧管的學生也是各一半一半。而我的另外一位老師---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的格拉爾特.帕辛格也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師。雖然他個性上非常害羞,但在演奏與指導上卻是無人能比的好老師。

採訪:
您是在2007年考入兵庫藝術文化中心管弦樂團時,才第一次來到日本嗎?

博:
是的。在這以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日本這個國家(笑)。前面說過的慕尼黑愛樂首席朋友當時就是兵庫藝術文化中心管弦樂團的團員,就是他跟我說:「現在我們還有一個空缺,要不要來試試看?」而邀請我來考這個樂團的。我也聽說這個樂團的團員都很年輕,而且很國際化,想說和這些團員一起演奏應該會很開心,於是就寄了錄音過去,並且在慕尼黑試吹給佐渡裕先生(譯註:佐渡就是兵庫藝術文化中心管弦樂團的總監)聽。

採訪:
您對日本的第一印象是?

博:
食物非常好吃!(笑)

人們非常親切,常常讓我覺得世界上可能沒有比日本人更親切的人了。當然管弦樂團的水準也非常高,而且大家都很認真、盡全力追求最好效果,讓我非常敬佩。

只不過,我在2010年轉入到名古屋愛樂,生活上也有相當大的變化。以前是獨身,可以輕鬆生活,現在則是結了婚、生了女兒,雖然責任變重了,但能和家人一起在日本生活,也讓我覺得非常幸福。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