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隨想數則

[隨想一]

這次的學生運動,讓人痛感中華民國台灣的網路通訊真的是完全不行....
大家因為關心這些活動,盯著各式文章、影片,而讓網路流量飆升。所以不管走到哪裡,網路都有塞車的現象(即使是室內的有線網路@@)

所以不管這次的學生運動結果如何,拜託新成立被大家罵到爆的科技部,先趕快改善台灣的網路環境吧?


 [隨想二]

國民黨不國民
民進黨不民進
親民黨不親民
台聯黨不聯台
老子都不老子


 [隨想三]

我常看的部落格、常住日本的黛博拉女士在她的臉書專頁上寫著:
反黑箱這一齣,和日本幕府末年因黑船而引起之親幕/倒幕兩派的互相殘殺,幾乎要共用同一個劇本了...

看了不禁令人莞爾一笑,想想的確也是。

不過,這個劇本其實也跟清末政爭很像,甚至北宋(不是罵人,真的是那個趙氏王朝的北宋)一朝的黨爭可能更像。結論就是歷史總是重演啊:)

我想大家對日本幕末的歷史可能比較不清楚,所以我特別針對這一段來簡單介紹一下。

1853年美國培里艦隊來到日本,要求日本開放貿易,日本史上稱之為「黑船來航」、「黑船上陸」事件(這個事件影響非常深遠,現在日本的新聞或是廣告都還常用這個梗)。由於這些「蠻夷」(外敵)的到來,讓日本迸出了很多不同政治派別,各自提出了面對外敵的政策。這些派別大致上可以分成「開國派」、「攘夷派」、「公武合體派(接近親幕派,他們主張天皇家和德川家聯姻,故稱之為公武合體)」、「倒幕派」。其中開國派的人通常也主張公武合體,而攘夷派通常也是倒幕派的急先鋒;不過不是那麼必然,因為也有公武合體派的人其實是贊成攘夷的(其中的代表就是孝明天皇)。題外話,攘夷派的人非常有行動力,除了暗殺了不少在日本的外國人外(對,就跟義和團的行為一樣),甚至直接和外國開戰起來。只不過開戰的結果,都是慘敗。

總之,這幾派的人都很堅持自己的主張才是對的,如果不照本派的做法去做,日本一定亡國滅種,就好像隔壁的「對照組」中國被列強瓜分一樣。大家意見不合,就是火拼。親幕(幕府)派的握有政治實權,可以直接武力鎮壓,抓異己下獄;但倒幕派的人,也不是簡單的角色,也有「天誅(暗殺對方)」的招數,讓不少幕府官員、朝廷公親喪命劍下。於是發生了很多的政變與內戰,鬧得不可開交。這些內容在很多描述日本幕末故事的戲劇中都有詳述(好比去年的大河劇「八重之櫻」),這裡不多說,直接跳到結論。最後獲勝的是攘夷/倒幕派,德川幕府結束了兩百多年的統治,而由明治天皇親政(其實還是等於被倒幕派的人操縱),開始了明治維新。

不過,好玩的是上台之後的倒幕攘夷派,做的事其實還是和幕府倒台前想做的差不多,並不是真的拿起武器去「攘夷」(因為馬上打是打不贏,這已經在之前的戰爭已經獲得證明),一樣開放貿易、學習西方列強的新技術。換句話說,雖然新政府的人嘴上喊著是攘夷,其實都是在開國。 XD

這個開國的結果是甚麼,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多囉嗦了。

有沒有跟當前的事情很像?

重新幫大家類比一下:

幕府/親幕派=泛藍
倒幕/攘夷派=反泛藍(未必等於泛綠)
西方列強=中國 (被害的一方變成了加害一方,正是歷史有趣之處)
對照組中國=香港 

[隨想四]

既然說到了八重之櫻,就順便說一下裡面的一段劇情:日本新政府成立後,就要拿過去鎮壓攘夷派最用力的會津藩開刀,於是有了征討會津的行動。

但是會津藩主松平容保知道反抗新政府無益,本來是打算學德川慶喜無血開城投降的,因此派人去跟新政府軍談判。結果新政府軍一上來就開了條件:要投降可以,先把松平容保的人頭交出來再說。當然,會津藩的使者是不可能接受這種辦不到的條件,於是下定決心關城死守,造成了新政府軍莫大的死傷。

感想:開個對方絕對不可能接受的條件不叫談判,叫無理取鬧。結果往往就是兩敗俱傷。

還有,在這個戲中有很多類似可供現世借鏡的故事,真的很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