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開發翻譜App的心路歷程




以iPad來翻動270頁的樂譜、在背後支持著睽違三十年來首次演奏的日本一人新創業者


大豆生田崇志(ITpro記者)/2013/11/14


有一首其實上一次在日本全曲演奏是三十年前、即便是全世界也不過只演奏過十次全曲的鋼琴曲,在2013年11月2日於橫濱未來港音樂廳的獨奏會上重現了。在這個440個座位的小音樂廳中,不論是演奏者或觀眾的目光都集中於放在鋼琴譜架上的iPad(如圖1、圖2)。




圖1 首次來日演出的鋼琴家芬徹佐‧馬爾添波(Vincenzo Maltempo)先生彩排的樣子





圖2 他是一面看著iPad所顯示的樂譜、一面踩著利用藍芽連接的踏板來翻譜


音樂會上所演奏的,則是2013年適逢誕生兩百年的法國浪漫派作曲家阿爾坎(Charles Valentin Alkan)所寫的「替所有小調所寫的十二首練習曲,作品39號」。這首從頭彈到尾總共要兩個小時以上的大作,在量上更超過了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集」。在公演的節目單上則是以「追求具有交響樂色彩的濃厚和聲」、「超乎常識的連續半音階」、「需要有非比尋常的體力與柔軟性才能演奏」來形容這套練習曲。


這首曲子的紙本樂譜總共有270頁。一般職業音樂家會背譜演出,但這次首次來日公演的義大利28歲鋼琴家芬徹佐‧馬爾添波說「為了維持集中力,還是希望擺上樂譜演奏」,所以他平常是使用Android版平板電腦打開PDF檔案來演奏。


邀請他來演出的主辦者知道他的演奏習慣而將原SONY公司的工程師的小池宏幸先生(37歲)與其開發的電子樂譜閱讀程式「piaScore」(圖3)介紹給他認識。小池先生在2010年5月獨自創立了plusadd公司(位於神奈川縣川崎市),而在當年的12月發行了piaScore這個程式。小池先生在第一代的iPad發表的2010年1月時,就在推特上發表將要開始設計可用於iPad上的樂譜閱讀程式。然後在接下來的三天內有停不下來的「希望一定要做出來」之回響,讓他下定決心要進行創業。





圖3 plusadd公司(神奈川縣川崎市)社長小池宏幸先生


在piaScore這個程式中,具有利用藍芽連接美國製踏板而踩下即可翻譜的功能。由於嫌該踏板太貴,而馬爾添波先生是用自己做的踏板來連接他的Android平板進行演奏。據說在公演的三天前,才經過小池先生介紹而首次認識了piaScore,當場就決定在正式演出時使用這個程式。


在這場音樂會前,我就已經聽過小池先生說過好多次職業音樂家在演奏安可曲時會使用這個程式,但是在正式音樂會中和使用piaScore的演奏家碰面倒是首次的經驗。因此這次他也加入公演的工作人員群,親自在演奏前來架設iPad與踏板。然後帶著緊張的表情坐在觀眾席的最前排,親眼目睹這場壯大的演奏。


來自日本的熱門App 使用者有七成是來自海外


這個piaScore是道地日本開發的熱門App。在iPad上可閱讀樂譜的程式其實並不罕見,但不知是不是因為其功能精簡版可以免費下載使用的關係,使其在樂譜閱讀程式中非常受歡迎。據說使用者中的七成是以中國為首、以及美國、歐洲等住在日本國外的人。也因為帶著厚重的紙本樂譜到處跑很不方便,現在也有職業音樂家開始使用這個程式。


僅看付費版的銷售額的話,目前尚未損益兩平,但下載數量卻已經到達了四十萬次以上了。小池先生說,包含2013年5月發表的iPhone版或調音用的「樂器Tuner」等App在內,希望能在2013年達成累計下載數一百萬次的目標。


而且雖說它是樂譜閱讀程式,但並不是只有可以看樂譜的功能而已。就學音樂並要演奏樂器的人的立場來看,其充滿確實而必要的其他演奏功能才是其受歡迎的秘密。


小池先生本身是從小就學鋼琴,自己也訂下了要以業餘演奏家的身分彈奏蕭邦全部樂曲的目標。也因此他認為這個程式必須有記下上課時老師教導的東西或指法的功能,而在一開始開發時就包含了這個功能。另外,可以使用API連接已經成共有公開財產的古典樂譜網路資料庫、而讓使用者馬上可以下載想彈樂曲的樂譜之功能,也是這個程式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此外,含有刻上速度的節拍器、錄下自己演奏的功能、能將樂譜與Youtube影片整合起來給大家欣賞的功能也大受好評。而在歌手們的要求下,現在也加上了可以顯示鍵盤輸入的功能。


不過,小池先生卻說:「就算想到新功能很簡單,但要直接加入程式中就能成功的例子幾乎是沒有」。其背景則是來自於他在創業前、曾經待過一陣子的新創公司之痛苦失敗經驗。當時他待的是明明全部都是男生的開發團隊,卻要用影像處理技術來幫忙建構可以選擇顏色與風格的女性時尚網站。


小池先生認為,新創公司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順著潮流與市場形勢而創業的新創公司,另一種則是跟市場規模無關、只是提供對自己有興趣範圍的問題之解決方案的新創公司。


小池先生明顯是屬於後者。他每天早上先要回信給從海外使用者那邊寄來的希望與提問,然後白天是埋首於開發工作之中,到了晚上則是彈奏電子琴、一面記下心中浮現的構想、一面實際上去修改應該改善的問題點。說著「這就是我的畢生志業」的小池先生,和那些招集開發團隊、募集鉅額資金、然後炒熱媒體的新創業者,可是有著相當大的區別。



一面創造話題 一面踏實地開拓新使用者



不過迄今為止,小池先生也曾成為媒體的話題。其中之一,就是他獲得了獨立行政法人機構資訊處理促進協會(IPA)的「2010年度創新IT人才發掘育成企業」獎項。另一個,則是他開發了即便兩手忙不過來、還是可以靠著iPad的前相機來辨識臉部或手勢揮動來翻譜的「手勢翻譜功能」。


他在「創新IT人才發掘育成企業」中,是以「演奏詮釋的共享累積平台之開發」為題,來發表如何共享無法在樂譜上記載的「演奏詮釋」之功能。這個演奏家們可以將樂譜當作溝通媒體並且加以活用成可以社交溝通化的構想大受好評,讓他獲選為「超級創造家」的得主。


到目前為止,他也作過實證實驗,讓職業或業餘鋼琴家們使用這個功能,並且公佈了在鋼琴地公開課程上讓五十位學生每一個人發一台iPad,讓他們能將上課聽到的東西記入其中並分享出來的功能驗證。只不過,小池先生說:「如果將這個開發好的功能直接套入程式中,可能會因為太過嶄新而讓大家都不敢跟上來使用」。


其實piaScore在一開始開發時,曾經有能在推特上發訊息的功能。但據他說這個可以將寫在樂譜上的內容直接轉發到推特上的社交功能,卻完全沒有人在用。因為古典音樂家有很多是根本不熟科技產品的人,而很少是能夠接受高科技新產品的使用者。因此對於剛接觸到iPad的演奏家,要他們突然再去理解更新功能時,可能就會有點操之過急了。


至於另一個「手勢翻譜功能」,則是在2012年4月於美國舊金山舉行之介紹日本新創業者的比賽「SF New Tech Japan Night」上發表的。小池先生在大約兩百位創投業者面前,打扮成莫札特的模樣來演奏鋼琴,贏得滿堂喝采而奪下冠軍。據說他曾和相識的歌劇演唱家討論前往美國到底會不會奪冠時,對方說:「美國人絕對會吃這一套」,而借給他真正歌劇舞台上用的服飾。這使得這個程式在外國網站上也成為相當多人討論的話題,也讓piaScore的下載數增加不少。


然而,對小池先生來說,這個手勢翻譜功能不過是個炒熱話題的噱頭。雖然有人試著在正式演出試著用用看的回報意見,但真要說到實用其精度還相當低。小池先生苦笑說:「雖說這是我自己造成的,但如果至今只有這個機能受到好評的話,我自己也無法接受」。


與其如此,還不如從更確實而讓誰都可以安心使用的樸實功能開始會比較好,因此從2013年夏天開始這個程式會再加入將下載的樂譜整理到資料夾的管理功能、以及在樂譜上加上目錄讓使用者能更直接找到想看的頁面的功能。這些功能看起來雖然不花俏,但據說使用率卻非常高。這是因為據說已經出現了在程式中儲存了好幾千首樂譜的使用者了。



棄矽谷而選擇在日本創業


其實piaScore從2012年開始順利地提升下載數後,小池先生就有了去美國創業、朝向夢想中的矽谷邁進的願望。然而,見過美國認識的朋友或二十家以上的創投公司後,讓他感覺到「有甚麼地方不對勁」。因為這些美國人的目標,都是規模更大的市場。雖然他們沒有講得很明,卻讓他感受到他們覺得要在音樂這種發展很有限的領域上投資是很為難的印象。


再加上他在矽谷中常常聽到並且讓他困擾的問題,就是:「你到底想解決怎樣的問題」?這是要打算開始創業的新創業者最先會被問到的問題。然而,對演奏家來說,現階段的課題就僅僅是不用帶著紙本的樂譜就可以了。所以在他們能夠熟悉使用現有的程式前,又提供了最新的解決方案給他們,就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才能讓他們接受。


然而在日本,卻具有以樂器製造商為中心而確實培養出來的音樂土壤。其業餘音樂層面的水準也相當高。只要將程式介紹給日本國內有數的鋼琴演奏團體,也會讓他們增加一起活動的機會。本來,音樂就被認為是世界的共通語言,所以除了在App上需要顯示的語言外,完全不需要去特別配合各國不同的文化。所以小池先生將他的目標修正為「如果不先在日本弄成功,去美國發展就一點意義也沒有」。

小池先生將今年下半年度的開發目標訂定為設計出「將每天的練習紀錄以分鐘為單位列成表,然後可以轉發到臉書或推特上」的功能。將程式定位成「精簡創業」的「最小實用產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並且將樂譜網路化而使音樂家們彼此間能串連起來,而使當初設計此程式時具有的社交化工能做成一個平台。小池先生將「如果找出只有我們的使用者才有的課題,則我們就要從那裏開始一決勝負」定為對未來的期待。這才是真正開始挖掘出不用紙張的樂譜之新價值。

換句話說,小池先生的目標並不是單純地成為App開發者。在日本國內,現在享受演奏快樂的音樂人口正在減少。在這樣的環境中,小池先生就想要對音樂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雖然不知道這樣到底會不會賺錢。即便如此,他說「我想使用科技的力量,讓大家明白音樂的魅力所在」。看起來這個日本來的新創業者所引導出的音樂與科技結合的協奏曲,真是意外的深奧寬廣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