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日文維基百科的高雄市歷史介紹

引自:日文危機

高雄市是從十七世紀一個名為打狗(漢語發音,Ta-Kau)的小村發展起來,而逐漸成長成為一個都市。原本打狗(Ta-Kau)這個詞是由原住民平埔族中的馬卡道族之聚落TAKAU名稱而來,其實在馬卡道族的語言中,TAKAU是代表「竹林」意思的詞。在1624年,荷蘭人於此建築城堡,但在1661年荷蘭人被鄭成功趕走後,於1664年於此設立了萬年州。但在1684年清朝統治開始後,高雄被劃分於台灣府其中的鳳山縣,其縣治則設立於興隆莊(現在的左營)。

1858年在天津條約(與英法美俄四國簽訂之不平等條約)中,清廷被要求在台灣開放數處口岸給列強,而其中之一的打狗港也在1864年開港,從此就因為進行外國貿易而繁榮起來。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而日本也為了確保海軍往南方發展的補給港而開始繼續開發打狗港。至於現在的高雄地名,則是因為日本於1920年9月實施地方制度,而以「其地名過於卑俗」為理由,並考慮到配合過去台灣人用的地名「民雄」(舊稱打貓 = Ta-Niyau,轉為接近的日語發音Tamio,Tami=民、O=雄,再改為漢字地名民雄)慣例,而由日本台灣總督府根據日本名勝地名(位於京都的高雄,是賞楓勝地),改稱為高雄,並隸屬於於高雄州(現高雄縣市、屏東縣一帶)之下。1924年又因廢除高雄郡的關係,將高雄街(按:日語中「街」、「町」同音,都有市鎮、小鎮的意思)升格為高雄市,直屬於高雄州之下。(也就是說,原本行政區域的劃分是高雄街之上有高雄郡,高雄郡上有高雄州)

1945年由於日本投降,台灣由中華民國接受,將高雄市改為省轄市,隸屬於台灣省之下。然後於1979年升格為直轄市,最後於2010年和高雄縣合併為大高雄市,為台灣最大的直轄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