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H調單簧管傳說與真相

[前言]

前一篇中提到的日本單簧管演奏家十龜正司先生,除了鬼點子很多以外,他也跟本人一樣是個瘋狂的冷門唱片收 藏家(曾經特別辦過珍奇唱片欣賞會!),但最恐怖的還是他也是個樂器收藏家,除了基本的各式單簧管到各種變形的單簧管家族樂器(金屬製降E調單簧管、巴賽 管...)外,甚至各國的民族樂器(如蘇格蘭風笛、嗩吶、塔羅嘉特=tárogató等)都不放過。收藏之餘,免不了就有考證。所以他特別寫了這一篇關於 H調單簧管(在德語中B是降B調,H才是B調。在日語中也依樣畫葫蘆,稱降B調為B調,B調則稱為H調,以免混淆)的考證,圖文並茂、非常有趣,於是我也 想將之翻譯出來,給大家參考看看。

原文出處:十龜正司個人網頁

===

「這把樂器對降B調來說太高,對C調來說又太低,難不成是所謂的H調單簧管嗎?」

這是某人看了我收藏的一把單簧管的感想。

在安東尼.貝因斯(Anthony Baines) 先生所寫的「木管樂器與其歷史(Woodwind Instrument and Their History)」中有「非貝姆式單簧管」的一節。這裡所謂的非貝姆式就是指貝姆式單簧管以外的單簧管系統,包含了簡單式(即所謂的阿爾伯 特=Albert式)、改良簡單式而成的「改良阿爾伯特式」、柯林頓式(Clinton System)、埃勒式(Oehler System,即現在的德式單簧管)等等。在這一節中有如下的說明:「在這四十年間英國終於漸漸採用了貝姆式單簧管,但直到現在還使用簡單式單簧管的人也 還不少。因此如果擁有一對低音準(Low Pitch)的單簧管的話,初學者恐怕就不需要再害怕使用這種樂器(簡單式)了。直到1930年代為止都還有人在製造簡單式的單簧管,爾且也不是找不到低 音準規格的單簧管,甚至現在在歐洲大陸也還是有有人在製造這種系統的單簧管。」

此 書作者的安東尼.貝因斯先生是英國人,而這本書的出版日期是1957年。順便補充一下,貝姆式是直到1917年左右才在英國推廣起來。由克羅茲(H. Klose)先生想出來的構想交由巴菲(Buffet)公司生產的貝姆式單簧管是在1840年左右出現的,也就是說貝姆式要在英國普遍起來竟然足足花了七 十多年呢。



上 圖這兩把我生產的單簧管都是十九世紀後半由巴菲公司所生產出來的簡單式單簧管與全阿爾伯特式單簧管(Full Albert System)。右邊這把樂器用現在的音準來看是降B調單簧管,而左邊這把就是傳說中的H調單簧管。那麼巴菲公司是不是真的有意要製造出H調樂器呢?我覺 得在上述我引用的這段文字中就有一些暗示出來。

現 在在管樂器中主要能把古董樂器拿出來吹奏的就是長笛了,所以我想要稍微談一下其中有名的骨董長笛製作品牌路易.洛特(Louis Lot)的故事。大約是好幾年前開始,現代的長笛演奏家開始對路易.洛特的樂器重新評價並且常常拿來使用。其中也有類似收藏家的人,開始在收集路易.洛特 的樂器。就長笛這種樂器來說,可以從樂器本身推測出製造當時的設定音準,所以可說是一種可以給吹奏家正確資料的樂器。但單簧管就不一樣了,因為還有吹嘴大 小與管身內徑等牽連關係,所以想要從樂器知道製造當時的音準就會有很多曖昧不明之處。在這一點上因為骨董長笛一定是保留樂器全體形狀流傳下去,所以就能了 解樂器音準到某種程度的準確性。而我也問過了解關於路易.洛特樂器音準的專家,所以也順便在這裡聊一下。其實路易.洛特是從1855年到1950年為止在 巴黎開業的專業長笛製造商。根據我問過的長笛收藏家說,在他試過了許多洛特製造的長笛後,發覺各把洛特長笛的音準都不太一樣,最低會到A=440Hz左 右,最高甚至可以高到455Hz前後。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當時的音準會因為不同國家或地區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樂器製造商可能會因為下單訂購樂器的演奏 家的需要來決定音準的高低。

在 十九世紀後半左右,因為都還沒有想要統一音準的具體行動出來,所以才可能會有樂器商開始製作所謂的低音準單簧管出來。這從上圖右邊那把單簧管刻有 LP(Low Pitch)的字樣就能明白。但這把樂器雖然刻有LP字樣,音準卻和現在的單簧管相符(譯註:但根據洛喬黃老闆的講法,單簧管的音準有可能會隨著年歲增長 而增加,這一點可能也要考慮進去)。但這樣的LP字樣,卻在進入1900年左右開始的樂器上找不到了。也許這個低音準樂器是相對於音準標準非常高的國家 (例如英國。因為有高的亂七八糟的所謂「倫敦式音準」存在)所製造出來符合A=440Hz的樂器吧。所以我的結論是,這個傳說中的H調單簧管,應該是在這 種觀點來考量下的高音準降B調樂器才對。畢竟,我們根本就找不到哪個時代哪個樂器製造商的型錄上有出現過H調樂器的紀錄。

話又說回來,說起左邊那把單簧管是H調,其實音準也沒有高非常多,就是一點點而已,如果以現在的音準標準來看,說是比較低的H調比較洽當。當然啦,這是以我這把樂器來看的說法而已,如果再多去調查一些別的樂器,搞不好還真的會找到相差半音的樂器呢。


此外,我想請大家順便看我收藏的五把樂器的照片(上圖),真是非常奇妙的光景吧?我其實有點想請大家猜猜看這五把樂器原本是設計成甚麼調性的呢。

答案是這樣的:

從右邊算起依序為低音準的A調、低音準的降B調、高音準的降B調、現代的C調、高音準的C調。

除了現代的C調(烏利澤=Wurlitzer公 司出的改良貝姆式樂器)以外,其他四把樂器不是阿爾伯特式,就是改良阿爾伯特式。因為還跟樂器的內徑大小有關係,所以不能說越樂器管身較長的音準就比較 低,但如果去吹這五把樂器的話,剛好就是依照管長的比例造成音準的不同。不過其實我還有一把這裡沒拍攝進去的樂器,這把單簧管上雖然沒有刻著LP字樣,其 管長卻幾乎和刻有LP字樣的降B調單簧管一樣長,讓我懷疑這把樂器是設計成高音準的A調。只是當時的樂器並沒有刻上A或B字樣的習慣(譯註:現在也不見得 有啦),所以真相如何就不知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