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吳清源棋談(20)

 


棋才


 


[自己在腦海中所想的構圖和對手下一手的構圖有所不同,不是也可以說這樣才成棋嗎?]


吳先生在上次關於[圍棋的細算]中說到構圖的部份,所以這次我就問了這個問題。


 


[所謂構圖,就是把想法整合起來,因此也可能要花上三個小時或四小時的時間。就算是已經要進入終盤了,也還是需要描繪構圖。如果你要問進行構圖之時到底在計算什麼,恐怕很難回答。如果各式各樣的想法一下冒出來又消失,或消失了又冒出來,就怎樣也無法建構出具體的構圖,此時就會什麼也算不下去。如果思考中一直猶豫是要這樣下還是那樣下好,就無法整合出一個統一的想法,也會找不到棋路,腦中就無法完成棋的下法。]


 


這樣的情形,不管是哪種藝術,應該都是一樣吧?


 


[當找不到棋路時,就無法計算,所以就會有下不了子的情形吧。此時,就像是在想著無意義的事一樣。也可以說是好像要四處摸索前進,卻一直在原地打轉一樣。但為了能找到棋路,就必須這樣來來回回的想。]


 


[不是也有即使找到了棋路,卻又想著是否還有別的走法,然後就這樣左思右想把時間花掉的人嗎?或是有想著應該在別處還有最佳的著手,所以不翻來覆去思考就不甘願的人...?]


 


[也許是吧。就像是碰到卡住的地方,是不是能很快找出下法,或如果找到下法了又該不該馬上就落子這樣的情形吧。嗯,或說是即便找到下法,卻總要東想想西想想,想到要放棄了才要下子的情形吧。]


 


[想到要放棄是嗎?]我一直反覆想著吳先生的這番話...不管是什麼事,只要碰到要做判斷或決定時,應該也常會出現[放棄吧]的情形吧?然而,就這樣放棄不想了而下出的著手,對天才來說,卻又常常成為所謂的[神授之一手]。


[所以說,這就是直覺。]


即使說是直覺,卻也不是無稽妖魔化、也不是隨便想想的亂猜。應該說是職業棋士[綜合各種經驗所培養出來的感覺]。


 


然而,到底所謂下棋的才能是種怎麼樣的東西呢?在這裡我又試著向吳先生提出了這樣的難題。要弄清楚所有才能的根源、由來、與生成的秘密是很困難的。但我就是想知道倒底圍棋的天才是怎樣產生的?但即使想要知道,也不能毫無範圍的亂問。因此,我就先試著問問圍棋的才能到底算是哪一種類的智能。是記憶力嗎?推理能力嗎?還是想像力?或是判斷力呢?


 


[恐怕沒辦法很清楚的解釋,也許可以說是記憶力與推理能力等所有能力綜合起來的產物。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推理能力。]


[比記憶力還要重要嗎...?]


 


 [記憶是拿來證明推理用的,可以說是推理的要素。對於該去如何尋找棋路下法來說,意義上就相當於推理。然而,在尋找棋路下法的時候,想到前人是這麼下的,就是靠記憶。所以說記憶會成為推理的力量。如果說不借助記憶的能力就可以做出推理的話,就不需要記憶了對不對。也不需要定石了。]


 


譯注:


這篇的後半段也是大哉言。 


也可以說解決了很多人的疑問: 倒底圍棋要下的好,需要怎樣的天生條件?


山部俊郎先生認為是數學能力(也可以說是推理能力的一種形式)。


所以他在1970年左右開的"新銳棋士群像"專欄中,面對每一個當時的新銳棋士(石田芳夫、加藤正夫等)都會問:[你小時後的數學好不好?]


大部分的人的答案的確也都是[不錯],但偶而有幾個卻說不怎麼樣,甚至說沒興趣。


害他老人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但如果當年山部老先生有去買一本吳清源棋談來瞧瞧的話,就不需要問的這麼辛苦了。


原來,吳大國手早就解答:這是推理與記憶綜合起來的結果。不是只有推理重要,記憶也很重要。


而且這樣的說法,也能解釋"少年(二十)不成國手,則終身無望"的諺語。


下一集會再詳細的說明,敬請期待。


 


吳清源棋談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